薄疑回答:“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需要我在身边侍奉。另外,无论什么事情,我总得听听她老人家的意见,然后才能决定,请允许我见过母亲再议此事。”
卫君求贤心切,让人备车马,亲自前去拜望薄疑的老母亲。卫君来到薄疑的家中,对薄疑的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恳切请求老夫人能答应自己的要求。
薄疑的母亲十分识大体地说:“您过于客气了,您为君,他为臣,您希望他随您前去卫国,不是对他的赏识吗?这是件好事,我怎么会反对呢?”
卫君很高兴,回去后立刻召见薄疑,告诉他:“我已经征求过你母亲的意见,她老人家十分愿意,你可以放心随我去卫国了。”
薄疑郁郁不乐地回到家里,母亲问他:“我儿有什么心事?不妨说说。”
薄疑想了想,说:“卫君到我们家里来过了?”
母亲回答:“是的,我儿已经知道了?”
薄疑说:“母亲愿意我随他前往卫国?”
母亲点点头:“卫君重视我儿的才智,我当然高兴。”
薄疑摇摇头:“母亲差矣!卫君对我的感情与母亲相比如何?”
母亲说:“当然谁也比不上我对你的爱惜和珍重。”
薄疑对母亲说:“母亲爱我、信任我胜过任何人,但有时你我都同意的事,你还要去占卜一下。卫君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卫君现在一个人想重用我,但卫国的大臣们又怎么看我呢?卫君回去听了大臣们的话还会不会重用我呢?这样的国君值得我忠心报效吗?”
名匠建房
一个木匠在光德里敲开了裴封叔家的大门,主人开门后,问道:“请问,您有何事?”
木匠说:“听说您家里有空房,能否租给我住?”
裴封叔问道:“你是做什么的?”
木匠说:“我是名木工匠,从事房屋的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管理的。无论给百姓建房,还是为官府造屋,都享受很高的待遇和报酬。”
裴封叔一听是木工,担心会有许多木工器具搬来,既不雅观,也影响家人正常休息,于是便问:“你居住处需摆放什么工具?”
木匠摇摇头,笑了:“没有什么大东西要摆放的,我工作用的都是些长、短尺,墨线,圆规之类的文具。”
裴封叔便放心地让他住下了。
后来听说京兆尹家里建房就是请的这位木工师傅。一次,裴封叔有事外出,路过京兆尹家,看到那位木工师傅正在指挥很多人工作,便饶有兴致地停下来观看。
只见整个建筑工地足有几十人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手持锯子,有的拿着刀子,有的提着斧子。那位木工师傅手里拿着尺子,一会儿测量一下房子的结构部分,一会儿又去量量做门窗的木料合不合规格。他站在工地上,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指挥若定,没有一个人不听他的调遣。
裴封叔站在一边,不禁感叹:“果真是位名匠,不然的话,如何调动得起这样一班人马!”
过了几天,裴封叔又去工地观看。房子已经接近峻工。他在一面墙上看到那位木匠画的房屋建筑图。图上精确地标明建筑的每一部分的尺寸,所有的都是按照他的精密计算完成的。
裴封叔又在房梁上看到用朱红笔书写的房屋落成年、月、日及那位名匠的姓名。
整个建筑里外前后,高低巨细都显示出名匠精湛的技艺。
养猫灭鼠
赵国有一户人家父慈子孝,兄谦弟恭,丰衣足食,过得美满幸福。可有一天,老汉发现老鼠偷吃了家里很多粮食,而且还把窝安在粮仓里。又过了几天,发现老鼠又咬破了好多件衣服。
老汉愁得不得了,正在这时,一位朋友来家里作客,他就和这位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那位朋友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养一只猫,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过了几天,那位朋友给他们家送来一只猫。长得挺漂亮,油亮的皮毛,长长的胡子,爪子很锐利。
猫在这个家里住下来,它白天常常趴在火炉旁或太阳底下呼呼睡大觉,晚上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耳朵十分警觉地竖起来,四处走,四处看。没有多久,家里的老鼠真的没有了,一些被猫抓住吃掉了,一些很可能逃走了。
老汉很高兴,常常捋着胡子,看着那只猫,心想:“你可立了大功了。”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父亲,你难道没有注意吗?自从猫到了我们家,鸡已少了好几只了,我想肯定是被猫偷吃了。”
父亲摇摇头:“不会的,猫最喜欢吃的是老鼠,怎么会伤害鸡呢,说不定是被黄鼠狼抓去了。”
儿子说服不了父亲,就开始留意猫的行踪。
一天,儿子看到猫在鸡窝旁边转来转去,他故意躲在一边。终于发现猫果然在偷吃鸡。儿子急忙去找父亲,把亲眼看到的告诉了父亲,老汉走到鸡窝旁,看到猫正在吃一只鸡。儿子以为父亲该同意把猫赶走了,想不到父亲却说:“既使这样也不能把猫赶走,鸡没有了,我们还能吃上饭,穿上衣;如果没有了猫,老鼠会害得我们受冻挨饿的,你说怎样更划得来呢?”
十五两与三十两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母子二人。母亲为人贤淑善良,儿子忠厚听话。母亲常常教导儿子要为人正直仁义,忠厚懂事。
有一天,儿子在去集市的路上拾到十五两银子,儿子回家后对母亲说起此事,问母亲该怎么寻找失主,母亲告诉儿子:“你就到拾钱的那个地方去,在那儿等候,丢钱的人会回来寻找的,这样,就可以找到失主了。”
儿子按照母亲的吩咐,等了大半天,忽然见一个人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便迎上去问:“先生,你是否丢钱了?”
那人听他一说,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说:“是啊,你捡到钱了吗?”
那个拾钱的青年说:“是的,这十五两银子就在这里,你收好吧。”
那人接过钱,连谢也没说一声就转身要走。旁边有几个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不平,都凑了过来。一位围观的人说:“你这位先生太不晓事理了,这个年轻人为了寻找失主已经在这里站了好久了,你拿了钱就走,连声谢也没说一句,这太过份了。”
另一位围观的人说:“人家为你找到了丢失的钱,你至少得分一些酬谢人家才对。”
周围的人都说这个主意好。丢钱的人急了,赶忙说:“那可不行,我丢了三十两银子,现在只找到一半,已经损失很大了,怎么还能分给别人呢?”
大家看他太吝啬,太没良心,便纷纷和他吵起来,有人报告了官府,官府派人将他们带到公堂。
县官升堂,让他们一个个细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让他们各自将自己说的情况划押。
县官还打发人去将青年的母亲找来,对她说:“你儿子在街上拾到银两的事是否与你提起?共拾多少钱?”
那年轻人的母亲一一据实讲来。县官心中明白,于是对丢钱的人说:“这里只有十五两银子,而你却说丢了三十两。那这个钱袋一定不是你的,交上来这十五两,你快去找你自己的钱去吧。来呀,把这十五两奖给这位拾金不昧的好青年和这位教子有方的好母亲吧。”
黄金搭档
甲父史和公石师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是越国的重臣,甲父史足智多谋,但遇事不果断;而公石师处事果断,却有时显得才智短缺。每逢有重大事情需要处理,两个人就在一起细细研究。两个人配合得真是珠联璧合,被人称为“黄金搭档”。
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甲父史和公石师争执起来,吵得不可开交,从此,两人有了隔阂,见面连话都不讲了,更别说一块处理政事了。
两人断交以后,各自都感到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好参谋,但碍着面子,谁也不肯服软,谁也不想先去讲和。
一位叫密须奋的人,看到甲父史和公石师闹矛盾,心里很着急,他决定设法使他们和好如初。一天,密须奋把甲父史和公石师找到家里,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二位来做客,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叙叙友情,不谈他事。”
甲父史和公石师本来有些不自在,现在听了密须奋的话,心情平和下来。
席间,密须奋一字不提他俩和好之事,但密须奋在酒酣之时,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二位可曾听说过海里的水母吗?水母自己没有眼睛,它靠一种寄生在它身体里的虾引路,水母也为虾提供食物,它们竟是如此密切配合,同甘苦、共命运。
还有一种动物,它从来不会自己去觅食,全靠螃蟹出去找食物给它吃,螃蟹把它的身体当作自己的房子,双方相依相靠,才能生存到现在。
可是,也有的动物却自相残杀,比如有一种叫共命鸟的,它生来就长着两个头,两个头常常为一点儿小事就互相啄咬,通常总是一个头把另一个头咬死,然后自己的命也没有了。这种鸟实在可悲!你们说是不是?”
甲父史和公石师都听出了密须奋的话外弦机。也都确为自己过去做的事很惭愧,表示不该为一点小事而反目,两个互致歉意,仔细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从此二人和好如初,并和密须奋成了好朋友。
宽容的效果
楚庄王在位的时候,有一次,楚国打了胜仗,楚庄王十分高兴,决定在宫中设宴款待众将群臣。
在宴会上,楚庄王频频为群臣把盏助兴,觉得还不能尽兴,于是,派人去后宫请来自己宠爱的许妃为大家献上歌舞。
许妃轻歌曼舞,更为宴会增加了气氛。酒酣之时,突然庭院里一阵大风吹过,厅堂里酒席桌上的灯盏都被吹灭了。
忽然,许妃感到有人来拉她的手,另一只手在扯她的衣袖,许妃大惊,急中生智,将那人的帽缨拔了下来,慌忙挣脱开,跑到楚王身边。
许妃低声对楚王说:“大王,方才黑暗中有人想调戏我,被我拔下了帽缨,您只需看谁没有了帽缨,便会认出他来,大王,您可要重重地处罚这个胆大妄为之人呐!”
楚王却劝慰许妃道:“不要如此多心,说不定是因黑暗无意所为,怎么好为了一点儿小事扫大家的兴呢?”
楚王不但不追究此事,而且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故意对大家说:“今天设宴为的是庆贺胜利,大家不必拘礼,为此,我建议大家把帽上的缨都拿下来,这样也许更尽兴。”
大家按楚王的意思,将帽子上的缨都拔了下来。楚王这才下令侍从将灯盏重新点起来。
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楚庄王已经忘记了。有一次,晋国又来侵犯,楚王率领将士冲杀抗敌。
队伍中,有一位将官十分勇猛,无论多么艰险的任务,他都挺身而出,拼死厮杀,楚王暗暗赞叹:“如此将官,难能可贵!”
楚王在众将士面前表彰了这位将官,希望大家以他为榜样奋勇杀敌。将士的激情被鼓动起来,不久,便打败了晋军。
楚王召见那位将官,要重赏他。那位将官却跪拜道:“几年前臣酒后失礼,大王不但赦我不死,还保全了臣的颜面。如此宽容礼遇之恩,臣以万死而难报,岂敢领赏。”
西门豹执政
西门豹为人正直,作官清正廉洁,从不徇私舞弊,老百姓十分拥戴他。
西门豹虽然清正廉洁,但由于没有金钱财物打点国君的亲信近臣,他们便向国君进馋言,说了西门豹许多坏话,甚至联合起来,一块儿陷害西门豹。
西门豹任期一年后,回朝廷求职,想不到魏文侯决意要罢免西门豹的官职。西门豹对国君近旁的一些亲信们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心里早已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不动声色地说:“地方没有治理好,是因为我刚刚接任太守之职,没有经验。现在我已经知道该如何治理地方,希望能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开始,我一定会全力做好地方官长,为朝廷尽力,为百姓造福。如果仍不胜任或有何失误,愿受重罚。”
魏文侯见他语气坚决,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允许他继续在邺县任职。
西门豹回到邺县以后,决定以实际行动点拨魏文侯,使之清醒。西门豹开始学着一些贪官污吏的样子在地方上大肆横征暴敛。然后,把所得的财物统统奉献给魏文侯的亲信近臣。
那些收了礼的亲信们当然非常高兴,以为西门豹终于变得明智了。于是对他也另眼看待了。
一年又过去了,西门豹再次带着官印回到朝廷求职,不料魏文侯亲自出迎,而且连声称赞他治理地方有方,应受嘉奖。
西门豹知道一定是那些重金礼物奏效了,那些魏文侯的亲信近臣们一定为他歌功颂德了,心里不但不高兴,而且很难过。
西门豹在魏文侯面前施过礼后,什么也不说,双手捧官印还给魏文侯。魏文侯诧异不止,问:“此举为何?”
西门豹说:“还记得吗?前年我为国家效力,精心管理地方,您却要罢免我的官职,去年我其实是在为您的近臣们效劳,您却反要嘉奖我,我决定辞官。”
虽魏文侯再三挽留,但西门豹还是毅然告退还乡。
胸襟豁达的人
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中有一个叫端木的,居住在卫国的端木的祖上十分殷富,端木得以继承了祖先的丰厚遗产,成为全国的首富。
端木不像有些有钱的人,不论家产有多少,永远有攒不完的钱,永远精打细算,希望能拥有一座金山才好呢。端木很想得开,他知道自己财力丰富,于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从不掂量值不值。
端木为了使自己享受到最好的生活,他把家里的房子盖得像宫殿一样,房子雕梁画柱,皇宫里有的,他也尽有。吃的东西也是一样,山珍海味不断。穿的绫罗绸缎,华贵雍荣。这种生活一点也不差于国君的生活。
端木眼界很开阔,他不安于死守家园,常常出游到许多国家。所到之处,无论有什么名胜,他都要去游览。有时,旅游名胜要经过很险峻的地带,需要出资丰足才有人肯带路,这些对端木来说,一点儿也不是问题,只要他想去的地方,都会达到目的。
周游的地方多了,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回到本国,只要他想起需要什么地方出产的东西,花多高的价钱也要请人去寻了来,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