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阶梯
48081600000019

第19章 给自己一个跨越的目标(1)

从青涩到成熟

有一个乡下少年在城里读书,由于家庭贫寒,早上他常常空腹上学。

那天,少年早早地起了床,来到柴房一看,锅里只有几个菜团子,他赌气地跑到母亲屋里说:“妈,今天上午要考试,老师说每个同学都要补充好营养,你就让我吃菜团子吗?”母亲知道儿子上学很辛苦,但是,那有什么办法,儿子的父亲去世早,只有她一个人看管着一片果园,去年,水果的市场不好,家里收入不理想,而现在,还不到果子成熟的季节。想到这,母亲叹了一口气,掏出一枚硬币说:“孩子,你在路上买几个包子吃吧。”少年接过硬币,将它扔出窗外,大声吼道:“我已经过够了这种日子。”说着,少年跑进了晨幕中。

母亲呆了呆,嘴角痛苦地抽动着,眼里也含满了泪水。她摸摸自己的胃,里面隐隐作痛。母亲已经连续十天没有吃饱一顿饭了,她总是尽可能地将饭菜留给儿子,但是,她这番心思,少年还不懂。

少年到学校时,班里几个富家子弟正啃着汉堡包。少年吞吐了几口唾沫。有位同学鄙夷地看他一眼,说:“饿了吧,只要你学一声狗叫,我就把剩下的半块送给你。”少年受到了奇耻大辱,他暴喝一声,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冲过去掐住了那位同学的脖子,若非老师及时赶到,后果难以想象。

一上午,少年没有心情考试,他满脑子胡思乱想,放了学,第一个冲出教室。少年跑向学校门口,双腿越来越软,他扶着墙角蹲下来,眼前直冒金星。一位好心的同学刚钻进父亲的小车,又探出头来,对他说:“上来吧,让我爸送你一程。”少年翻了同学一眼,骂道:“滚,别在我面前假惺惺。”说着,少年发疯般顺着大路跑下去。

跑了一会儿,少年猛地仆倒在地。路人围了上来,但是,没有人敢靠前,因为他的样子凶恶的吓人。少年站起来,继续往城外走。

少年来到郊外时,看到母亲正站在果树下发呆。树上结满了青果子。

少年见母亲手里托着一枚硬币,有些后悔早上的行为。他想伸手去拿,母亲已经将硬币揣了起来,指着树上的果子说:“孩子,你摘一个尝尝吧。”少年一愣,母亲是从不允许他摘青果子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少年见母亲眼神坚决,便摘下一个青果子,用手擦了擦,咬了一口,一股酸涩的液汁流入体内。母亲说:“孩子,你要永远记住这种滋味,走,跟我回家。”

一路上,少年发着牢骚,母亲却不说话。到了家里,母亲端上几个菜团子,说:“孩子,你再忍耐一个月,到时候,妈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少年看看母亲,拿起菜团子。菜团子虽然难吃,毕竟能够果腹。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这天,少年还没有起床,母亲拿着一个红红的果子走了进来。母亲说:“孩子,你尝尝,这是成熟的果子。”少年接过果子,咬了一口,一股甘甜的滋味瞬间浸遍身心。

少年抬头望着母亲。

母亲说:“孩子,一个月前,咱们的日子就像青果子一样,还很酸涩,但是,一个月后,苦尽甘来,果子成熟了。”

儿子抱住母亲,喃喃地说:“妈,我懂了。”

一只苹果,要经过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人生也是如此,当你经受着种种苦难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甘甜的生活就在未来。

种庄稼与种文章

周末,收到辉从乡下寄来的一封信函。信中除了开头和结尾处的祝福和问候语,其他全是辉这几年在乡下种田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收获的辛勤和喜悦,让人唏嘘不已。

辉出生在城里。但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女。中学时候,他们背着书包来到城里,终于站下脚跟,之后一起读大学。毕业后,他们便在县城安了家。在教书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把辉接到这个世上。从小辉就和父亲学文和母亲学画。辉在25岁的时候,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和画家了,辉的作品经常在市报上发表。却不知为什么,5年前,辉突然决定回乡下种田。在乡下,辉还有健壮的祖父。辉的祖父,一位心胸豁达的老人,额头横着几道深深的沟壑。当年他把儿子送到城里,如今又把孙子迎回农村。儿子走的时候,他说他是只鸟儿,需要寻找更大的天空,孙子回来时,他说他是枚树叶,叶子终归是要归根的。

5年前,我极欣赏辉的文才,经常登门拜访他。我们无话不说,促膝而谈,很快成为知己。辉很健谈,而且思路敏捷,观点新锐,对写文章常有独到的见解。辉和我谈论写作心得,开始,能一气说上一天一夜,他不住嘴,我不眨眼,我们就这样抱膝坐在床头,一坐就是一夜。后来随着我登门次数的增多,辉的见解却越来越少了,有时竟搔首半天,才吐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再后来,辉突然决定弃笔从耕。

他说他文章的底蕴好象总停留在低空,再也无法上升,他说他突然感到知识的匮乏,他还说他的生命原本来自农村,至今还泛着土腥味,他说他要回到乡下去,去寻找生命中的自我。

去的时候,辉没有和我告别。

大约是一年后的一天,我顺道去乡下看了他,他正和祖父在田间耕作。他白净的脸庞已变成了古铜色,瘦弱的胳臂也长出了结实的肌肉。他见了我,哈哈一笑,一手拍在我的肩上,把我拍了一个趔趄。我吃惊他手上的力道,竟有一股子牛劲。

辉说,放下笔拿起锄头,那感觉少了些漂浮,多了些沉重,少了些虚幻,多了些真实。捻动一粒粒种子,和罗列一些文字没什么区别,苗子出来了,一行行,一列列的,排的整整齐齐,怎么看都象一篇铅字文。

他还说,种文章就和种庄稼一样,有耕耘时的辛勤,也有等待时的翘首期盼,我以前没有体味出,在乡下,我找到了自己,不知怎的,一拿起锄头,我就觉得自己成了这土壤中的一粒种子……

他这些话很深深地埋在我的脑海里,常常在梦里泛上来,犁一般铧动着我的思绪。

一晃数年过去了,突然接到他的来信,自然心情很愉悦。晚上,我在床头灯柔和的光影下,一遍遍细读他的来信,不觉间,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久久弥漫在鼻端……

突破自己

某银行要投资一个新的项目,公开招一名设计师。首轮比赛下来,几十名应聘者中只有5人进入了复试。

复试的考题很特别,既不笔试,也不口试,主考官将5名应聘者分别锁在5个竹笼里,然后给每个人100把钥匙,并告诉他们,3分钟内,最先走出这个笼子的人,将成为设计师。

比赛开始了,5名应聘者几乎同时抓起身边的钥匙,接下来便是哗啦哗啦翻动钥匙的声音。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5名应聘者的额头都沁出了汗珠。他们中最快的一个几乎把钥匙翻动了两遍,仍没有打开“希望之锁”,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黑,摇动锁头的声响也越来越大。其中有位漂亮的姑娘,连眼圈都红了。

倒计时开始了,10、9、8、7、6、5……摇动锁头的声响更加急剧。突然,“咔嚓”一声,一名应聘者两手各折断了一根竹竿,接着,只见他身子一蹲,从竹笼的破口中钻了出来。

其他的应聘者都愣住了。

主考官微笑着迎上去,和破笼而出的应聘者主动握手,并嘉许道:“小伙子,恭喜你通过了我们的考试。”又对其他的应聘者惋惜地说:“这原本是一个并不结实的笼子,即便你有钥匙,难道会比破笼而出还来得简捷吗?何况那些钥匙中本就没有开锁的那一把,照这样下去,即使给你们一天的时间,你们也出不了这个笼子。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如果你没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又怎能符合时代的需求?”说完,他亲自将一本大红的聘书送到破笼而出的应聘者手中。

主考官的一番话,让其他应聘者惭愧不已。

是啊,一个人只有具有了突破陈规的勇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策划”出新颖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

人生的高楼

有一个男孩,上了小学后,早上起来,连衣服也要母亲穿,母亲疼爱他,将他当成掌中的宝。可这样一来,男孩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上课时,甚至连书本也懒得带,母亲为他整体好书包,他却懒得背。

作业不做,笔记不写,老师对男孩的意见很大。有一次,老师对男孩的母亲说:“你能不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太不象话了。”母亲不高兴地说:“你是老师,教育学生是你的职责,学生学习不好,怎么反而怪到我这当母亲的头上来。”老师说:“教育学生虽是我的职责,但为了你儿子的人生追求着想,你也应该付出。”母亲反感地说:“我做生意太忙,才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如果教育孩子的事由当父母的来做,还让孩子去读什么书。”老师叹息一声走了。

男孩的父亲对母亲说:“孩子学生不好,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你身上,你应该担当起来才对。”母亲说:“是老师的责任,关我什么事?”父亲说:“要不是你惯坏了孩子,孩子也到不了今天这种地步。”男孩说:“要不,我跟你们去卖菜吧,不读书了。”父亲说:“你这样懒惰,卖菜同样不会有好成绩。”男孩苦恼地说:“那我该怎么办?”

父亲走到窗前,朝外望了望,对男孩说:“走,跟我来。”

父亲将男孩带到一座高楼前,然后拉着他走向楼梯。男孩问:“爸,为什么不坐电梯?”父亲说:“不,今天必须爬楼。”儿子乖乖地跟在父亲后面,两人朝上爬去。一层、二层、三层……

楼层越爬越高,男孩越爬越累,有好几次,他想坐下来,但是一碰到父亲严厉的目光,只好继续往上爬。

终于,两人爬到了楼顶。父亲喘息着问:“孩子,通过爬楼,你悟到了什么?”男孩摇摇头。父亲说:“你看到没有,楼梯是一级级的台阶组成的,每爬几十级,便高了一层。这里面蕴涵着人生的道理啊。”

儿子恍然。

人生的高楼没有电梯,你每踏上一层,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人生的梯子

周末,唐生和宋书去城外郊游。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出了城,对四处的景色充满了好奇。

在山谷中,唐生和宋书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六十来岁,目光温和,花白的胡子随风飘扬。唐生和宋书顿时对老人有了好感,走过去问:“老爷爷,您在这里干什么?”老人指指身边的竹子,又指指溪水边的岩石,说:“我想在上面盖一间竹屋,可惜年龄大了,伐完竹子便累得背不动了。”说着,老人揉揉腰,脸色显得很疲惫。

唐生和少年都是品德优秀的学生,见状忙说:“老爷爷,让我们帮助您吧。”说着,他们各自扛起一把梯子,架在岩石上。老人微笑着捋着胡须,看着他们。

接下来,唐生和宋书开始往岩石上运送竹子,他们运了一趟又一趟,由于那两把梯子都是枯朽的木头所做,吃力多了,吱呀做响。老人提醒他们说:“孩子们,小心梯子。”唐生说:“老爷爷,您放心吧,我们会没事的。”

唐生小心翼翼地爬着梯子,这样一来,他运送竹子的节奏就慢了下来。宋书与他不同。宋书放下竹子,站在岩下思索了一会儿,问老人:“老爷爷,这些竹子有富余吗?”老人笑道:“有,我算过,可以富余十来根。”宋书听罢,挑了几根竹子,开始做梯子。唐生嘲笑他说:“还是像我这样运吧,等你做好了梯子,我就把竹子运完了。”宋书看看他脚下那把梯子,没说话,低头认真地做着梯子。

宋书的梯子才做到一半,就听唐生哎呀一声,掉进水里。原来,他脚下的梯子终于不堪重负,断了。唐生喝了几口水,才像落汤鸡一样爬上岸来,他拧干了衣服,再看宋书已经做好了新梯子。

宋书用脚踏了踏新做的梯子,很结实。他俯身扛起几根竹子,爬了上去。唐生面色羞愧,只好扛起竹子,跟在宋书身后往上爬。

临近中午,唐生和宋书终于将伐完的竹子全部运上了岩石,老人握着他们的手,不住地表示感谢。唐生红着脸说:“老爷爷,您不用感谢我,这件事多亏了宋书,要不然,我是完不成任务的。”

老人拍拍宋书的肩,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从这件事看,你很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往往,我们急于向前奔波,却忽略了打好脚下的基础。人生需要一把坚固的梯子,只有拥有它,你才能攀上成功的山峰。

人生的三个行囊

有一个人,要穿越沙漠。这个人带着一个行囊,行囊里装满了食物和水。一开始,他一直向着沙漠的北方走着,但是,夜里突然起了一场沙尘暴,第二天,这个人从沙丘中钻出来后,望着苍黄的天空,不知何去何从。

有一个人,也要穿越沙漠。这个人带着一个行囊,行囊里放着指南针。一开始,他信心百倍,所以,并没带食物和水,他原以为当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但是,沙尘暴阻拦了这个人的行程。沙尘暴停止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这个人在沙漠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一直走到第二天傍晚,还没走到沙漠的中心。虽然,这个人知道自己的方向没有错,但是,后来又累又饿,最终在第三天昏倒了。

有一个人,同样是穿越沙漠。他带着两个行囊,一个行囊里放着指南针,所以他的方向感很好,另一个行囊里装着食物和水,所以他不愁饥渴。一开始,这个人遇到了在沙漠中失去方向的人,他视而不见。接着,又遇到那个因失去食物和水,躺在沙丘上奄奄一息的人,他同样淡漠地看一眼就走了。后来,他又超过几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没有理会。第二天,这个人遇到了一群强盗,不但骆驼,两个行囊也被抢走了。没有了指南针,这个人像第一个人一样,盲目地走着,三天后,又像第二个人一样,饿得奄奄一息。后面的人走了上来,但是他们看清这个人的面目后,谁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