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无算计不诸葛(上)
48083000000002

第2章 诸葛出山(2)

绝大多数人都深受光晕效应的控制而不自知,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懂得如何利用这一人类心理认知终极奥秘来让自己更具魅力,形成不容置疑的权威形象!而诸葛亮就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善于运用这种机制的人。

事实上,就成就而言,诸葛亮也算是很杰出的。就算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能说出“事后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样的话来,足见他的影响力。

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其实不过是月光的扩大化而已。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一些别人的事迹移植到诸葛亮的身上并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这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样的事迹会在诸葛亮身上出现并且很合理。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候选人啊!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段话从没有提供这位女士以往行为的任何记录,有的只是一堆美丽的辞藻。

大众深受光晕效应的制约,这一影响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当你真正地了解了控制人类的心理认知机制后,就不会轻易地崇拜一个权威,并将所有的美好品德加之于权威的身上。

有缺陷人家也是神仙!

看完这段宣传词,你会不会为这位参加竞选的女士投上一票?

诸葛亮无须任何实践业绩来为自己证明,就足以让司马徽、徐庶等人将他们所能想象到的最美好评价来给予自己。

除了帮助周文王打下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姜太公和辅佐刘邦开创汉室的张良,还有谁能和他媲美呢?这是司马徽、徐庶等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心理感悟:权威人物从来都做不到完美,是你在自己的印象中帮助他做到了这一点。

但人们很容易在光晕效应的作用下,不考察任何实际的论据就快速形成一个正面的判断。这是政客们常用的伎俩,他们惯于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驱使选民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乐(一种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对比)、对自己的志向笑而不答(一种展示神秘权威力量的方式)时,就是光晕效应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

这样的一个天下奇才,难道还不能够“奇货可居”,让有意经营天下的买家趋之若鹜吗?

第一,世上首先得有刘备这样一个明主。

第二,刘备还得跑到荆襄来依附刘表。

第三,刘备极缺一个能力超群的谋士。

第五,不能有竞争对手。

徐庶走后,诸葛亮知道刘备终于要来了。

这是他一生中将要遭遇的诸多小概率事件中的第一个。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呢?因为这至少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第四,刘备还必须遇上能够隆重推荐自己的司马徽。

对于自己渴求的东西,人一般是不会“知难而退”的,在一定的难度范围内,反而会“越挫越勇”。

而这五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的概率很低。

其中的第五条差点就不能满足。诸葛亮盘算了一下,司马徽的第三方推崇,足以让刘备屈尊前来。而徐庶再来推荐自己,更具说服力,必然会让刘备不计成本来请自己。

幸运的是徐庶被曹操用计取走。

而徐庶临走前向刘备隆重推荐诸葛亮的行为,则又给了诸葛亮一个更好的机会。诸葛亮知道,只要司马徽和徐庶一推荐自己,必然会将自己比做今世的姜子牙和张良。

诸葛亮非常感激徐庶对自己的推荐,这可以让自己很有把握地将预定的邀请难度再行加大。

终于拨通啦!

科林·斯若特是美国电视购物的行家。她曾经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打破了家庭购物频道保持了近二十年的销售纪录。

她所做的仅仅是对电视购物节目上提示的热线电话用语作了改变。

这种人为制造的繁忙与不便不但没有让顾客生厌,反而激发了顾客急切购买的心情。

这个“线路忙”的电话用语潜藏的含义是想要购买的人特别多,如果不抓紧下订单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抢购一空。

诸葛亮的做法也是如此,他就是要增加刘备恳请自己出山的难度,让刘备欲罢不能。

诸葛亮好整以暇,决定先出门几天。

刘备果然很急切地想邀请到诸葛亮,当即带着关张二人,前往隆中。遥遥望见有几个农夫在田间耕作,边作边唱。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君,高眠卧不足!

这首歌是谁人所作?

这是卧龙先生所作。

从这首歌听来,这个诸葛亮是个世外高人,似乎已经看破世间一切,安于隐居。我此行是否能够顺利请他出山呢?

在刘备看来,这些农夫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关于诸葛亮的信息可信度是很高的,所以,他在心中多了一份担忧,唯恐自己不能说动隐士出山辅助自己。

这首歌是诸葛亮早就教会附近农夫的。借他人之嘴,宣示自己的“不情愿卖家”立场,正是他的拿手好戏。

刘备来到诸葛亮茅庐门前,轻叩柴门。

一个小童出来应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刘备性格踏实,为人谦逊,并不是一个哗众取宠之徒,为什么还要报出这么一大串头衔呢(实际上这串头衔大多已经是不值一文的空衔)?

这是诸葛亮的不情愿卖家策略带来的直接影响。司马徽、徐庶此前的宣导及刚才农夫的长歌暗示,已经让刘备隐隐觉得请诸葛亮出山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头衔是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权威感和地位感的好东西。

当一个有着如此之多显赫头衔的大人物屈尊折节登门造访,足以显示出对你诸葛亮的尊重,那你也应该“识趣”一些,给我一些面子吧?

我记不得这许多名字。

但小童深受诸葛亮熏陶教导,一句貌似“童言无忌”的话语就把刘备顶了回去。

你就说新野刘备来访!

先生今早已经出门了。

先生到哪里去了呢?

先生踪迹不定,不知到哪里去了。

那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

我也说不准,也许三五日,也许十几天。

简直是一问三不知!增加有意购买者的难度和不便,反而更能激发购买欲望。这真是将不情愿卖家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好办法啊!

断货,货品紧张,到货日期不详!

小童这句话分量很重,仿佛在淡淡地指责刘备有故意炫耀自己地位之嫌。而这正是隐士最不能接受的态度。刘备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刘备惆怅不已。在两位兄弟的劝说下,闷闷不乐地返回。

走了数里,迎面忽见一人,神清气爽,风姿英迈,头戴逍遥巾,身穿青道袍。

这必定是诸葛先生回来了!

这是刘备第二次错认诸葛亮了。第一次是在军营中,军士报称:“门外有一先先生莫非是卧龙?将军是谁?

我是刘备。我不是孔明,我是他的好友崔州平。

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刘备当即就以为是诸葛先生来了。

刘备阅历颇丰,又非莽撞之徒,之所以会连续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是选择性知觉的典型体现。

选择性知觉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或以自身的兴趣、背景、经验及态度选择解释他人或事项。

对于某些事物,在我们看到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一个期望的轮廓了。有时这个轮廓过于清晰,或者这种期望过于强烈,就会形成一个模板,甚至决定了事物在我们脑海中呈现的样子。

这绝不是大象!

心理学上有一种测量人潜意识的罗夏墨迹测验。心理学家用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对被试发问,而被试对着这同样的图案,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

是树枝。

刘备在自己的脑海中已经给诸葛亮画出了一副“气宇轩昂的世外高人”形象,只要遇到大致符合该形象的人,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判断为诸葛亮。

心理感悟:世界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存在。

选择性知觉将军您找孔明是为什么呢?现在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我想见诸葛先生,是为了寻求安邦定国之策啊!

您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当然是好想法。

可是您却不明白治乱之道啊。

什么是治乱之道?

目前汉朝气数已尽,就算您请了孔明出山,恐怕也很难扭转乾坤,平定天下。不如顺天安命,自享安逸。

这番话对于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刘备是没有说服作用的。有两个因素让他不会听取崔州平的建议。第一个因素是过度自信。每个人都有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的倾向,别人做不成的事,自己肯定能做成。

几乎每一个投资专家都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超过股市平均回报率的收益。但调查结果表明,由投资分析师精心筛选出的共同基金组合的表现并不比随机选出的股票更好。

我来助您一臂之力!

第二个因素是信念固着。所谓信念固着,就是当某一种信念被人们打心底里接受后,就很难让人再对此加以否定,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原先的信念是错误的,也无法让人们改变初衷。

我才叫牛,你是冒牌的!

刘备从小胸怀大志,这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在乱世中取得成功。

您知道诸葛先生的去向吗?

我也想去找他,没有找到啊。

刘备已经形成了“得到诸葛亮就等于坐拥天下”的强烈信念。

崔州平越是劝他放弃,刘备越是想早日得到诸葛亮,和曹操等人争夺天下。

崔州平本是一句推脱的话,却又一次给诸葛亮的不情愿卖家策略锦上添花。你想,诸葛亮的去向连他的密友崔州平都不知道,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难以见到啊。那么,要请他出山,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信念固着刘备回到新野,接连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隆冬将至,下人回报说诸葛亮已经在庄上了。

快!备马!

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大哥何必屈尊前往呢?不如派人将他叫来吧。

你懂什么!诸葛亮是当世的大贤人,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派个人去叫呢?这不是自己堵塞寻求贤人的道路吗?

这时正是隆冬天气,十分寒冷。行不数里,突然彤云密布,大雪纷飞。

下雪啦!

太好啦!

天寒地冻的,干吗还要辛苦去找这个无用之人呢?不如先回新野,避避风雪再说。

你这就不懂了。我顶风冒雪,正好可以让诸葛亮知道我寻访他的殷勤之意啊。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他出山啊。

面对恶劣天气,刘备为什么心情反而为之一快呢?这是因为刘备陷入了人类的一种近乎本能的错觉相关思维。我们很容易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并发掘出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就是知觉上的错觉相关。

错觉相关思维1965年,沃德和詹金斯向被试报告了一个假想的50天人工造云试验的结果。

实际上,这些信息只是一堆随机信息的混合,有时造云之后下了雨,有时没有。尽管如此,被试确实在人造云和下雨之间发现了密切的相关关系。

当人们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事件之后,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控制错觉,以为自己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发展。

司马徽和徐庶将诸葛亮比拟成为周朝打下八百年江山的姜太公。而周文王得到姜太公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姜太公终日以垂钓为事,静待时机出山。但姜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不挂鱼饵,并离水面三尺高。

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姜太公奇特的钓鱼法,传到了周伯姬昌那里。

姬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姜太公并不理睬,只顾自己钓鱼。

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太公。可是姜太公依然不理。

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澡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磻溪去延请姜太公。姜太公仍然对姬昌不理不睬,自顾自垂钓。姬昌就恭恭敬敬地站在他身后,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姜太公这才和姬昌交谈,由此揭开西周天下的历史一页。

实际上,延请姜太公的困难程度和后来姜太公辅助建立周室江山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人们却很容易将其归结为前因和后果。这就是错觉相关思维。

刘备就将自己类比于周文王,从而觉得,凡是成就大业的人,都是要通过请到一个高人才能成功的。越是难请到的高人,就越是有突出的才能。

当天降大雪的时候,刘备觉得这凭空增加的延请难度,就是一个“因”,必然会导致诸葛亮出山并帮助自己实现夙愿的“果”。只要自己能够克服大雪带来的寒冷,就可以控制整个事件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一番算计是刘备内心秘而不宣的秘密。他不愿意过早泄露天机(他自以为已经摸到了天机的脉络,这就是控制错觉的具体体现),哪怕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张飞。

不要嘲笑刘备这种一相情愿的内心意淫,实际上,错觉相关思维在人类中普遍存在。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的世界轻重量级拳王巴斯特拉诺,比赛时总爱把结婚戒指系在左边鞋带上,当做吉祥物。

西班牙队的球星卡佐拉比赛时必将右脚先踏上球场;德拉雷德则与之相反,并决不允许自己踩到边线。他们相信,唯有如此才能带来好运。

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每场比赛都必须穿“新鞋”。

NBA 著名球星乔丹常年只穿同一条短裤比赛,这条他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时就开始穿的短裤能让他“信心大增”。

老师,给我换一下座位吧,坐在4 号一定会落榜的。

把对手给熏倒!

就快到赛场了。

单脚跳好累呀。

来一盘火山灰。

前高尔夫界的怪杰瑞典人帕内维克,曾一度迷恋服食火山灰,因为据说火山灰能增加上肢的力量。而英格兰高尔夫球队则更是迷信得很无厘头:每逢关键比赛,他们便会抛弃自己的厨子,集体去麦当劳大吃一顿,认为这会给他们带来幸运。

曲棍球运动员加德纳,在每次比赛开始前,都会把他的刀片浸在马桶里。

心理感悟: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往往来自于将偶然归纳成必然。

这些怪癖都是典型的错觉相关思维,和比赛获胜没有一丁点的必然联系,也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但只有这么做了,才会觉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