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48083300000010

第10章 许田打围(1)

吕布已经被您所灭,天下震动,是时候实现王霸大业了。

要想让自己快速进步,就得先让自己的主公快速进步,谋士程昱有些沉不住气了。

次日,曹操准备停当,献帝只得乖乖地按照曹操的安排,出城田猎。众大臣也都跟随而去。

曹操对形势的把握却比程昱冷静得多,这也可以看出曹操确爱卿,你来射射看。

朝臣众多,还不能轻举妄动。不过,我可以请天子外出田猎,试探一下。

实具备敏锐的战略直觉。

这是臣特意给您准备的皇帝专用雕弓金箭。

此时,荆棘丛中被赶出一只鹿来。汉献帝连射三箭,却一支也没射中。

曹操本来就有心试探一下文武大臣的态度,现在献帝这么一说,曹操蓄谋已久的想法立即就付诸行动。

把弓箭给我用用。

群臣将校,看见射鹿之箭金光闪闪,都以为是汉献帝所射。高呼“万岁”。

献帝不敢不给。曹操拉弓引弦,一箭正中鹿背。

曹操纵马向前,挡在了汉献帝之前,接受了群臣的称贺。

这一幕是曹操精心谋划好的。从为天子准备独具特色的金箭,到讨要天子的金箭,再到射中猎物后挡在天子马前接受群臣的欢呼赞贺,都是计划中的步骤。

曹操的这个安排,和当年赵高的“指鹿为马”类似,都是对民意的一种试探。

平身。

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独揽大权,想要篡夺皇位。但他不知道朝中大臣的人心向背。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某天上朝时,赵高牵来一只鹿。

陛下如果不信的话,可以问问诸位大臣的意见啊。

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的确是马反对是马是马沉默……一般情况下,在不存在外部的压力或约束时,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但你知道一旦你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或损失时,那你就有可能做出与内心态度不相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行动来。

相反行动言行不一内心态度行动大臣们怎么可能不认识鹿呢?

他们非常清楚而对赵高来说,他知道一定有很多人会在心里反对他,他更想知道的是,有多少敢于站出伤害损失这是赵高对秦二世的一种戏弄。他们深知,如果直指赵高之非,一定会遭到赵高的报复。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他们也就变得“言行不一”

了。

来当面反对他。

反对曹操的用意也是如此。他故意做出大不敬的行为,就是要看看诸位大臣的反应。如果群情激愤,说明现在绝不能轻举妄动。反之,就可以进一步专权,直至登顶。

关羽见曹操竟敢公然以皇帝的名义接受群臣的恭贺,不禁大怒,当即要挥舞大刀斩杀曹操。

老师好。

在场的诸多文武大臣,满腔忠义的绝非关羽一人,但为什么只有关羽要跳将出来将曹操斩杀呢?

为什么还被他最为敬服的兄长刘备强力劝止了呢?

除了这些人担心会遭到曹操的报复以外,导致了这个沉默局面的还要归结为一种心理机制的作用。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旁观者效应”。

二弟不可!

1964 年3 月的某一天,一位叫做凯瑟琳·吉诺维西的美国妇女在纽约皇后区被人刺杀。

歹徒公然在大街上追逐、攻击她长达35 分钟。

这一事件经报道后,公众纷纷指责这38 个人人心冷漠,眼睁睁看着吉诺维西被刺杀。

而吉诺维西的38 名邻居从自家窗户里一直观望了整个过程,却没有一个人施救,甚至连报警电话也没有打。

心理学家比布·拉汤内和约翰·达雷对此进行了研究后认为,之所以没有一个人采取行动,恰恰是因为旁观者太多了。

他会救。

他会救。

他会救。

因为旁观者众多,导致了责任分散。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会伸出援助之手,自己也就没必要采取行动了。这就是“旁观者效应”。旁观者越多,就越可能没人采取行动。

曹操转过头,目光直视刘备,刘备倍感压力。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只有关羽在场的话,曹操早已人头落地。但不幸的是,在场的人太多了,大家都认为旁人会承担起责任,采取行动,这反而让大家都无动于衷。

心理感悟:人多未必力量大。

此乃天子洪福也!

曹操竟将天子专用的雕弓别在自己腰间,不再归还献帝。众人见了,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在曹操上演这一幕时,旁观者效应也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而刘备遏制了关羽的有意暴起,也正是最典型的“旁观者效应”。

丞相神射,世之罕及!

却说汉献帝回到宫中,对着皇后伏氏掉了眼泪。

朕自从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是受董卓之殃,后遭李郭之乱。常人不曾受的苦,我都受了。

我原先以为曹操还是个股肱之臣,没想到也是独专朝政,诡计多端。今天在猎场上,他又故意挡在我马前,接受群臣朝贺,我看他早晚必定会夺权篡位。

难道汉室绵延四百年,满朝公卿,就找不到一个能够效忠的股肱之人吗?

汉献帝屡遭坎坷,渐渐也就接受了命运的凄苦安排。但当他见到英雄皇叔刘备后,内心重新荡起了希望的涟漪。

怎么会是我?

汉献帝为什么今日会有如此感叹?究其原因,还是刘备惹的祸。

我推荐一个人来为国家除害,保住大汉社稷。

皇丈你怎么知道朕的心事?

父亲!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从殿外走入,见了这般惨状,不由也心酸落泪。

但这一次打猎事件中,他亲眼看到,刘备对曹操小心谨慎,还奴颜卑膝地恭维曹操神射。

汉献帝暗叹自己又看错了人。

英雄皇叔,也不过是个明哲保身的庸人。

老臣我手无寸权,无能无力。

许田射猎之事,还有哪个人看不出曹贼有篡逆之心?这奸贼简直就是活赵高!

但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以担起这个重任。

汉献帝一下子想起了董承曾经在李郭之乱时救过驾,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当即要伏完宣其进见。

陛下左右都是曹操的心腹,如果此事泄漏,那就大祸临头了。

汉献帝带着董承来到功臣阁,功臣阁中间设汉高祖画像,其他二十四帝分列两侧。汉高祖旁边还站着萧何、张良二人。

伏完让汉献帝写一封密诏,缝在玉带中,暗中赐给董承。汉献帝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诏,缝在了玉带中,然后自己穿上锦袍,系上玉带,宣董承入见。

我的祖宗是何人?

是开基创业的汉高祖皇帝啊,您怎么不认识了呢?

皇帝得健忘症啦?!

吾祖起身何地,如何创业?

董承大惊,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问自己这些个怪话?但又不能不答,只好把汉高祖刘邦如何从一个亭长,起义兵而扫平天下的事迹说了一遍。

这两人是萧何、张良,屡立奇功,所以在此。

这两人是谁,又为什么站在这里?

真社稷之臣也!正该配享。

经过这段絮叨,汉献帝旁边的近侍之人已经放松了警惕,以为他们是闲来无事聊聊天,也就没有贴身跟随。

爱卿,你也该站在我身侧啊。

臣无寸功,何以当此?

你当年有救驾之功,朕一直没有忘记。这一件锦袍就赏赐给你吧,你可要好好对待,不要辜负朕啊。

谢恩!

汉献帝为什么要把董承带到功臣阁里来说这一番话?

他知道自己的话不够权威,但是在功臣阁里当着汉高祖和其他二十四帝对董承说话,就等于是借助了列祖列宗的权威。这样的话语,就极有力量了,足可以激起董承为汉室效忠的信心与勇气。汉献帝还用萧何、张良来为董承做了一个示范作用,暗中激励他要以萧何、张良为榜样,帮自己匡扶汉室。

汉献帝在耳目密布的深宫中完美上演了一出“密传血诏”的戏,只是不知道董承是否能够领悟他的良苦用心。

心理感悟:预期是人的烦恼之源。

曹操布在汉献帝四周的耳目,早已经把汉献帝与董承登上功臣阁之事密报给曹操。曹操火速赶到,正好撞见刚出宫门的董承。

国舅在干什么呢?

刚才蒙天子宣召,赐我锦袍玉带。

把玉带给我看看!

天子为什么要赐你锦袍玉带?

因为我昔日救驾有功。

就这几句话,曹操横行霸道的形象就跃然而出。他拿过带子,左看右看,没发现什么问题,果然是条好玉带!你把锦袍也脱下来给我看看!

曹操拿起锦袍,对准太阳,仔细地看了看,也没发现有夹层。

你受了天子的衣带,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曹操在占据心理优势的时候,很难隐藏住自己的情绪,当即沉下了脸。

把这套锦袍玉带给我吧。我另有赏赐。

君恩深重,不敢擅自做主啊!

小人哪里敢这样做啊。既然丞相想要,小人双手奉上!

看完后,曹操把锦袍披到了身上,系上玉带,让护卫看看长短如何,护卫都说正好。

这只是曹操的试探之计罢了。

如果董承不肯转赠,就说明衣带里面暗藏玄机。反之,则说明没有问题。

董承早已是一身冷汗。他之所以能够在与曹操的交锋中挺了下来,是因为确实不知道衣带中暗藏玄机。

否则,以他的心理素质,早就在曹操的气势下露馅了。

君子不夺人所爱,刚才是和你开个玩笑。

董承回到家里,拿着玉袍反复观看到半夜,并未发现什么,不觉困倦,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玉带就被随手放在桌上。

蜡烛的灯花掉在玉带上,烧出了几个洞,隐隐露出了血诏。董承这才发现了玉带的秘密,拆开一看,原来正是汉献帝要歼灭曹操一党的诏书!

公,我马上就去告发!

你要杀曹董承在家中日思夜想如何完成天子的重托。这一日,十分困倦,就趴在书房的茶几上打了个盹,密诏被压在袖底。

这时,董承的好友侍郎王子服来访, 他将诏书轻轻抽出看完后,十分震惊。他也是个忠于汉室的人,看董承如此大意,就想和他开个玩笑。

董承惊醒后,被吓得魂不附体。

兄长如果去告发,不但我全家完了,整个汉室也就全完了!

我刚才是和你开玩笑的。我父子三代,累受汉禄,我愿意助你共诛国贼。

那么,王子服为什么要开这个可怕的“玩笑”呢?实际上,这是复杂情势下的人际交往所必备的一种立场鉴别策略。

每个人的内心态度都隐藏在心里不为人所知,而在透露真实态度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时候,交往的双方往往需要采用试探性的话语来探究对方的真实想法。

所以,王子服先用“告发”吓唬试探一下董承,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王子服才能掌控主动权。

王子服还不清楚董承的真实立场,如果王子服贸然提出要和董承一起共诛曹贼,说不定反而会被董承告发而遭致大祸呢。

董承、王子服二人正在商议如何对付曹操,西凉太守马腾来访。

马腾手握重兵,如果能将他拉拢入伙,诛灭曹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但董承不知道马腾的真实态度,就用了王子服试探自己的方法。

你就说我病了,不能见客。

病了?我昨晚还看见他锦袍玉带出游!我是想见他一面,就回西凉去了。想不到他这么薄情无义!

我看你面色红润,哪像生病?

我生病了,请多包涵。

董承觉得有戏,就出来迎接马腾。

我要回西凉去了,特来辞别,为什么避而不见,难道是看不起我吗?

田猎之事,我的肺都要气炸了,你是皇亲国戚,不思回报,令人失望啊!

虽然马腾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但董承还拿不准马腾是不是曹操派来试探自己的,所以董承还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立场。

曹丞相乃国家栋梁,田猎的事,不过是一个意外。

你可不要胡言乱语啊。这句话更加激怒了马腾。

你这贪生怕死之徒,根本不足以讨论大事。

难道你还以为曹贼是好人吗?这里耳目众多,你说话还是轻声点吧。

奸?忠?

故意说反话。

心理感悟:故意说假话是一种可以收放自如的交往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探知他人的真实态度,不妨采用“故意说假话”。这样就可针对对方的反应,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

董承、马腾、王子服等人歃血为盟,发誓共诛曹贼。

我回去立即统率西凉兵马,共同诛杀曹贼!

马腾的真实立场已经被探测出来了。董承放心地将马腾带入书房,向他出示了皇帝的密诏。

刘备本想推脱,但董承说自己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董承将马腾之语移花接木过来的。

射猎那天,云长要杀曹操,你为什么要阻止呢?

本来是要白天来探访的。但是我担心曹操多疑,所以趁夜来访。

国舅何来?

夤夜至此,必有事故。

刘备对董承的到来十分吃惊。如果能把刘备拉过来,当然是好事。但事关重大,董承决定要先对刘备的立场进行鉴别。

应该拉刘备入伙,许田围猎时,我正好看到刘备阻止关羽的一幕。从他的表情上来看,应该不是出于维护曹操的目的,而是担心曹操势力太大,不宜轻举妄动。

既然天子有诏,我当万死不辞!

这是皇帝的血诏,你看看吧。

我担心你是曹操之人,所以不敢吐露真言。说实话,我对此贼早已痛恨万分了。

刘备这才确定董承确实不是曹操一伙的。

亏你还是皇叔!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

曹丞相治国,不是挺好的吗?

刘备惊疑不定,担心董承是曹操派来试探自己的。

要是朝廷多几个像云长这样的人,就好了。

事实确凿,刘备只好说关羽为何发怒,却不提自己为何阻拦。这样的回答,即便被曹操所知,也还有可辩解之处。

董承立即让刘备在诏书上写上名字,这一步很是老到。

书面承诺的效力总是大过口头承诺。这个字一签,就直接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了,再无退路。左将军刘备签了字的刘备,内心是不安的,为了不被曹操怀疑,刘备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后园种菜。

大哥应该把心思放在谋天下上,怎么却做起农民来了!

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刘备一向对两个兄弟无话不谈,这次为什么连他们也不明言呢?

谁能告诉我?

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达纳. 卡内的研究表明,权力会减轻人们说谎时的罪恶感,并提高他们欺骗别人的能力。

卡内将一群学生随机分成了老板和雇员两组,并随机给了他们中的一半人每位100 美元。

然后让他们接受询问,要求他们都必须证明自己并没有拿到钱。如果拿到钱的人能让询问者相信他们没有拿到钱,那么这100 美元就归这个人所有。

实验结果表明,拿了钱的“雇员”比拿了钱的“老板”更容易被辨识出来。

也就是说,尽管受试者的真实身份是学生,但实验加给他们的身份却让他们在说谎上有了很大差别。身为“老板”者的撒谎能力更胜一筹。

询问者雇员老板归我啦!

询问者罪恶感卡内分析了说谎的五个指标:

无意识耸肩、语速加快、唾液中的皮质醇升高、出现认知障碍和情绪低落。

而现实中,那些掌握了较大权力的人(比如政治家、公司总裁等)在说谎时,上述五个指标几乎和说真话的人没有区别。

为什么有权力者更善于说谎,并更能够承受说谎带来的压力呢?

因为权力者往往要对整个组织的利益或安危负责,而不仅仅是对他本人这个个体负责。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撒谎,而是为了整个组织、团队而撒谎。这两者间的差别可以有效对冲消除撒谎带来的不安、愧疚。

刘备作为大哥,他有责任为两个兄弟的安危及发展考虑。这就决定了他的撒谎能力更强,伪装更加自如。

刘备因为并非仅仅为了自己才向包括兄弟在内的所有人隐瞒真相,所以,他也就更能坦然处之。

一天,刘备正在后院浇菜,许褚、张辽带了数十个人,急匆匆走进菜园子。

说:“丞相有命,请玄德公到相府。”

刘备内心忐忑不安,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以为事情败露,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跟着二人来相府面见曹操。

曹操见状,却十分高兴,拉着刘备的手,直走到后园。

玄德,你在家学种菜可不容易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