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48083300000011

第11章 许田打围(2)

刘备这才知道曹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不过是没事的时候消遣而已,不值一提。

将士们顿时口舌生津,觉得不渴了。今天看见这青梅,就起了喝酒的雅兴,所以邀你过来一叙。

“望梅止渴”蕴含条件反射的原理。1700年后,俄罗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才发现了这一应激反射机制。也因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奖。

而曹操早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并将其巧妙地运用。

这一份睿智不能不令人深为叹服。

心理感悟:正是权力赋予了掌权者说谎的权力。

切!

现在梅子青了,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征伐张绣时,将士干渴不已。

我心生一计,说前方有一片梅林。

曹刘二人对坐,开始饮酒,酣畅至极。

我一双肉眼,天色忽然骤变,阴云舒卷,宛若龙形。曹操和刘备凭栏远眺,曹操有感而发,问了刘备一个问题。

刘备心中真正的英雄确实不多。但为表现出自己的庸碌无能,刘备决定按照常人的标准,来一一列举。

玄德,这龙就像人世间的英雄。你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人物是哪几个吧?

哪里认得谁是英雄啊?

称得上是英雄。

你肯定有看法,但说无妨。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以曹操刚刚击败了袁术,这样的人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睛?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算不上英雄。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虎踞冀州之地,手下能人极多,应该称得上是英雄。

刘备又说刘表是英雄。但曹操认为刘表不过是个酒色之徒。

刘备又说孙策是英雄,曹操却认为孙策不过是个黄口孺子,乳臭未干。

刘备再举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

这些不过是庸庸碌碌的小人,何足挂齿!哈哈!

恩相,我实在不知道了。

今天下英雄,唯独你和我!

刘备一听,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握住,掉到了地上!

刘备为何如此害怕?其实还是透明度错觉在作怪!

透明度错觉是指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最为了解,但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们的内心是透明的,其他的人也能看清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想。

但其实,就内心世界而言,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般而言,别人根本不可能深入细微地了解你真实的想法和用意。

所以说,这是一种透明度错觉。

出现透明度错觉的原因是我们在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当成整个世界的中心,从而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吉洛维奇等人在2000 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Barry Manilow(一个著名歌手)的T 恤衫。

让他们走进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

身穿醒目T 恤衫的学生估计约有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 恤衫。

但实际上注意到这一点的学生仅有23%。显然,身穿T 恤衫的学生高估了他人对他的关注程度,其实别人并没有像他认为的那样注意他。

在一些带有负面含义的社交行为中也是如此。比如,如果我们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给主人准备礼物的人,或者我们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不小心制造了喧闹,等等。

这都会让我们长时间地感到苦恼。但其实他人很快就已经淡忘,并投入到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事件中去了。

23%50%刘备之所以装成胸无大志的样子,就是要洗脱“英雄”的痕迹,让曹操认为自己毫无野心,否则,刘备是很难安身的,甚至小命难保。

我是草包!

刘备的内心是不安分的。尤其是衣带诏的事,与曹操站在了对立面上。但在透明度错觉的作用之下,曹操一把他视为英雄,刘备误以为自己的伪装被识破,当然会大吃一惊!

玄德,你怎么了,连筷子都拿不住?

巧的是,刘备掉筷子的时候,正好天上打了一个响雷,这个雷正好给了刘备一个应变的机会。我自幼惧怕雷声,刚才的雷声吓了我一跳!

曹操为什么会排斥那些风云人物,而把一个学圃种菜的刘备列为和自己相当的英雄呢?原因有四。

曹操从头至尾,都没有怀疑过刘备。但刘备屡屡被吓得面无人色,这自然会招致曹操的怀疑。如果刘备不能巧言搪塞他的反常举动,必然会引发曹操真正的怀疑。

我只是想处罚他没系安全带而已……我上有老,下有小啊!

“做贼心虚”,说的就是透明度错觉。你做了贼,旁人多看你一眼,你都会觉得他的眼光异常,其实别人本来不知你做贼,也没产生怀疑,但你的反应过度,形迹异常就会招致别人的怀疑。

曹操一听,这个刘备连打雷都怕成这样,恐怕称不了英雄,也不过是个庸人罢了。

第一,刘备三拒徐州,放弃近在眼前的巨大利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三,刘备敢于先斩后奏,将杨奉、韩暹斩首再来向曹操回报。这一份决断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第二,刘备能够在吕布反客为主夺了徐州后,甘居其下。这一份坚忍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第四个原因则是,曹操认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但自己夸自己,难开其口。

曹操就把刘备当成陪衬,一起纳入英雄的范畴。嘴上说的你我都是英雄,其重点还是在夸耀自身。

心理感悟: 溢美你往往是为了溢美我自己。

袁术自立为帝后,日子越来越难过。无奈之下,决定将玉玺及帝号一并献给袁绍,然后亲率大军去投。

真舍不得你啊!

刘备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脱身的好机会来了,忙去见曹操。

如果袁术去投靠袁绍,必然经过徐州。徐州地形我最熟悉了,我愿意为明公出征,在半路伏击袁术。

曹操经过上次的煮酒论英雄后,对刘备的戒心已经大大减弱,很痛快地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OK!

曹操当即派刘备率朱灵、路昭两员大将及五万大军,前去徐州伏击袁术。

刘备立即催促大军出行。

刘备一向很耐得住,这一次却火急火燎,关羽、张飞都感到奇怪,听刘备一说这才明白。

我们终于不用做笼中之鸟了,如不快走,等曹操一反悔,就走不了了。

郭嘉得知后,急忙与程昱来见曹操。

丞相为什么要命令刘备督军?刘备主动请命要去徐州拦截袁术。

这等于纵虎归山啊!

刘备雄才伟略,一日纵敌,万世之患。这次给他兵马,等于是如虎添翼啊。

刘备只会种菜,又害怕打雷,不是什么英雄人物。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备种菜、畏雷,都是他装出来欺骗丞相的。

曹操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命许褚率领五百军马,火速去追赶刘备,让他返回许都。

此时刘备率领军马,出行不远,如果他不能正确应对追赶而来的许褚,就只能跟着许褚回转许都,继续过笼中鸟的生活,并永无出头之日。

许褚追上刘备,传达命令,让刘备火速回师。

我是奉了皇帝和曹丞相的命令出征的,怎么能随便回师呢?

丞相这才会命令你来追赶我。请将军回去向丞相说明我的苦衷,我感激不尽。

郭嘉、程昱多次向我索取金银玉帛,我没给他们。因此他们怀恨在心,在丞相面前来诽谤我。

刘备为什么要捏造郭嘉和程昱索贿不成之事呢?这和刘备对于立场之于说服的效用的把握大有干系。

立场相同,利益必然一致;立场相反,利益必然背离。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

当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攻击另一个人,除非别人不知道他的立场,才会采信。一旦相反立场被揭露出来,这个人的所有话就失去了可信的价值。

你偷吃了我的肉,还我!

刘备捏造了郭嘉、程昱向自己索贿,而自己强硬拒绝的事实,从而将郭嘉、程昱置于和自己对立的立场之上。

立场相反,必然利益背离,郭嘉、程昱说刘备的坏话也就没有可信度了。

第二,程昱、郭嘉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谋士,也只有他们的智商才能识破刘备的谋划。所以,刘备的估计八九不离十。

曹操听了许褚的汇报,立即叫来程昱、郭嘉二人。

你们两个向刘备索要金银玉帛,他不肯给你们。所以你们记恨在心,到我面前来进谗言。这是什么道理?

郭嘉、程昱在曹操面前进言的事刘备并不知道。刘备又为什么敢于直接点出他们的名字呢?

点名册第一,程昱、郭嘉始终是站在刘备的对立面上的。这两个人在曹操面前说了很多刘备的坏话。刘备对这一点非常清楚,这是他可以利用“相反立场反制策略”的基本前提。

别演了,穿帮啦!

丞相,你又被刘备骗过了。我二人从未向刘备索贿啊。

心理感悟: 污蔑是人际战场上无可防御的核武器。

郭嘉、程昱是曹操的心腹之人,曹操也就不再多想。

刘备既然已经走了,就不要再追。

我也不怪你们俩,你们也不要多心了。

刘备来到徐州,与徐州刺史车胄见面,议定伏击袁术之策。

袁术即死,刘备本该回许都复命。但刘备再也不想回去了。他想要的资源都已经有了:皇叔的身份,皇帝的密诏,富有的徐州,五万的军兵。刘备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独立了。

袁术不敌刘备,走投无路,死在半途,手中的玉玺被徐璆所得。

徐璆将玉玺送到曹操手中,曹操大喜,更加相信天命在己,封徐璆为高陵太守。

他把朱灵、路昭打发回了许都复命,自己却留了下来。

曹操终于明白,刘备隐藏得太深了,以至于自己屡屡受他蒙骗。

大耳贼!你是个骗子!

曹操认为自己隐藏得更深。因为他手上有两张潜伏已久的王牌——陈登父子。

只要让车胄和陈登父子合谋,何愁刘备不灭?

车胄接到曹操的密信, 立即依计而行, 找来陈登商议, 陈登心中大惊, 表面却不露声色。

杀刘备易如反掌, 只要在瓮城边上埋伏士兵,假意恭迎刘备入城, 趁其不备, 一刀就斩了他。

我在城上射住后军, 就大功告成了。

妙计!

但曹操与车胄却绝不会想到,陈登其实是刘备的间谍。陈登与父陈登先遇到了关羽、张飞。

亲通气后,立即去向刘备汇报。

大哥极具隐忍力,绝不敢在此刻与曹操正式撕破脸,杀车胄的。

曹操手下的将领中,关羽认可的只有张辽。那么,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刻,关羽会栽赃给张辽,而不是其他关羽看不顺眼或素无瓜葛的人呢?

好主意!

张辽赃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 从另一个侧面来验证这一现象。

这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被迫撒谎的时候, 往往是将自己最为熟悉的信息脱口而出, 而没有时间来细细考量。

丢,丢,丢手绢……不如我们假扮成曹操的大军,趁车胄出迎之际,将其斩杀。

当夜三更,关羽、张飞暗暗引兵来至徐州城前。

城上喝问是谁?关羽一时情急,吩咐军士回答说,是张辽的兵马。

阅卷完毕后,刘太真拟好进士的名单呈给宰相审阅。包谊才学很高,考得很不错,却没有被刘太真列入名单。

当时,正好朱泚反唐失败不久。

宰相指着一个姓朱的考生说:

此人和朱泚同姓,就不要录取了。

当刘太真看到包谊的名字后,就起了报复之念。

考得再好我也绝不录取你。

唐朝时,考生包谊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误了考期。只好暂居长安,等待下一次考试。

包谊由此和这个名叫刘太真的人结怨。刘太真时任中书舍人,第二年高升为礼部侍郎,并被任命为主考官。

包谊是这小子!

期间,包谊在街上看到一人大模大样,盛气凌人,不由骂了一句:

“瞧这猴相!”这句话却被那人听到了,两人争执起来。

刘太真遵命!

替换一下,马上报一个名来。

是!

这个时刻容不得刘太真有丝毫犹疑。

因为他一犹疑,就很可能引发宰相的怀疑,要么是刘太真想推举一个和他沾亲带故的人;要么是他审阅试卷根本没用心,没法一下子想起才学较高的人。

1……2……3……刘太真此时脑海里最为熟悉的名字就是包谊。

他这些天来,念兹在兹的就是包谊,每每想到自己可以暗中摆他一道,心里就美得不得了。

但是,宰相这么一催逼,刘太真脱口而出,就把“包谊”的名字报了出去。

包谊。

包谊由此金榜题名。恐怕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上榜的。

刘太真急切间报出包谊的名字,和关羽急切间报出张辽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背后的心理原理完全一致。

包谊!

张辽!

车胄闻报,心中起疑,马上与陈登商量。陈登当然心知肚明,力劝车胄快快开城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