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48083300000004

第4章 徐州恩怨(2)

心理感悟:过多的控诉会让人以为你是在索取。

曹操来见献帝,献帝封其为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曹操谢恩不已,决定次日就进兵去扫平李傕、郭汜。

汉献帝命使者召曹操入宫觐见。曹操见使者董昭眉清目秀,飘飘然有神仙之态。

曹操势如破竹般击败李郭,得胜回师,屯兵于洛阳城外。

但曹操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流露出对外表出众者的仰慕与偏爱,而是对董昭心生厌恶。

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本来就是一个对外貌非常敏感的人,不禁又来了一次“以貌取人”。

外表吸引力之所以能在社会交往中发挥重大的效力,必须遵循两个大的前提。

第一,你的外表必须得之正当,要么是天然所生,要么是你后天的整容改进不为人知。如果得之不当,又被人察觉,那么外表吸引力的效力会大大下降。

不是我妈,是我整容前的照片。

第二,你没有滥用你的外表吸引力或者你的滥用没有被他人发现。一旦你的不纯动机为人所知,你的外表吸引力的作用也就走到了事物的反面。

我美吗?

不是良家妇女吧?

当时洛阳正在闹饥荒,官民各个面如菜色,但董昭却仙风道骨。

曹操素来不喜欢也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自然流露出厌恶的表情。

你很有本领啊,把自己调理成这样?

也没什么,不过是坚持三十年清淡饮食罢了。

曹操的第一个判断就是此人必是贪官污吏,攫取强占。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董昭出众的外表反而招致了曹操的负面情绪。

曹操一听,立即抛弃了先前的厌恶情绪,顿时肃然起敬。这是因为董昭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个大前提,他并没有刻意保养,而是一直坚持素食,这显然没有得之不当。

曹操恭敬地向董昭请教朝廷大事该当如何处理。

明公您兴义兵除暴乱,辅天子,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不过您初来乍到,朝中诸将,人心各异,恐怕不能服从。

只有迁都许昌,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朝廷刚刚从长安迁回洛阳,大家都盼望能够安定下来。再要迁都,恐怕会怨声载道。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非有大气魄者不能为之,请明公好好衡量施行吧。

以曹操目前的底气和胸怀,跟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谋划施行迁都这件大事。

这正合我意啊!

曹操是为了不辜负董昭对他的期望才这样说的。

董昭的这个建议着实把曹操吓了一大跳,要知道,曹操是一个坐着火箭上升的“政治暴发户”,他刚刚荣升高位,政治底蕴严重不足,在心理上也远远没有适应这种荣升。

曹操认为,董昭对他说这番话,是认为自己有迁都的能力和魄力,每个人都不想让对自己抱有厚望的人失望,曹操也不例外。

现在杨奉在大梁驻扎,如果和朝中大臣勾结,里应外合,阻扰迁都,那该怎么办?

这不难,只要给杨奉写一封信,就可以让他安心了。这种鼠辈,不用多虑。

至于朝中的大臣,只要说京师无粮,只有暂时移驾许昌,才能解决问题,这帮大臣早就饿怕了,这个理由一定人人支持!

说得好,请您留在我身边,我随时请教,我一定会厚报您!

但迁都毕竟是件大事,冲动过后,曹操又陷入了犹豫之中,这也是人之常情。

好。

初生牛犊固然不怕虎,那也只是因为虎看上去并不可怕。而迁都对于曹操这只牛犊来说,要比老虎可怕一万倍。

正在此时,朝内侍中太史令王立夜观天象,并发表了一番言论。

这个王立敢在大汉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说“大汉气数已尽”,这也说明了汉献帝的尴尬境地。

在经过了董卓、李郭之乱后,谁还会把这个手无寸柄的傀儡皇帝放在眼里呢?

大汉气数将终,魏晋之地,必有兴者。

果然,这个王立不但敢于在私下里说,还直接跑到汉献帝面前去说。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而有天下者必魏也,能安天下者必曹姓也。当委任曹氏而已。

这段话已经说的很露骨了,但汉献帝听了毫无反应。是啊,他又该有什么反应呢?他又能有什么反应呢?

但是,曹操听到了这些话,第一个反应就是很害怕,他非常担心这些言论会对立足未稳的自己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之前,曹操从来没有过非分之想。他此前最大的理想就是死的时候,能够在墓碑上铭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曹操还有第二个反应。这就是在不安中夹杂着欣喜若狂。天道,天道竟然应兆在自己身上!

而现在天道竟然兆示,大汉气数已尽,代汉的天命就应在自己身上。曹操的雄心,或者说野心一下子就膨胀开来了。他再也无法遏制住自己对那个终极位置的向往与憧憬了。

王立的这番言语,可以说是整部三国中最大的一个自我实现预言,也带给曹操一种极为强大的心理暗示。

我已经把你的动脉割开了!

所谓自我实现预言,就是指外界的一些信息会对当事者的认知、判断、预期造成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当事人的行为与抉择。

而这些原本平淡无奇的信息也就成为神奇的先验预言了。

听,这就是你的血滴出来的声音,半小时后你将离开这个世界。

他真的死了。

半小时后……我是超人!

王立的第三方身份使得他的言论更具可信度。他本身就是监测天象的太史令。在当时,天象具有一种神秘的权威力量。而王立本人和曹操并无瓜葛,他的所言,显然是站在无涉利益的第三方中立立场的,也就更具可信度。

这些信息不但助长了曹操的欲望,也让他充满了自信。是啊,一个已经被天眷顾的人,当然应该是自信的、无往而不利的。

加上曹操得自于天的乐观天性,强化叠加,构成了曹操今后笑对任何挫折的强大心理动力。

心理感悟:

上天对你的欺骗,其实是对你最大的眷顾。

不几日, 曹操引军入洛阳, 来见献帝。

洛阳城荒短粮,我看许昌城池坚固,钱粮杂物,十分充足,我已经全部安排好了,请陛下銮驾速行!

曹操不是在向献帝汇报,也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在告诉他自己的决定。汉献帝逆来顺受已久,只好服从曹操的安排。

其他诸臣,都不敢多言。这样的一种顺从状态,其实并不仅仅是曹操此刻的势力造成的。

迁都许昌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正式确立。

汉献帝,这个毫无价值的傀儡皇帝即将在曹操的手中发挥神奇的效力。

很大程度上,曹操能够毫无阻力地迁都成功,还是要归因于董卓以及李郭等人,众大臣见惯了这些手握重权的军阀们的残暴肆虐。出于惯性的恐惧,他们不敢对曹操提出异议。

我得感谢你们。

曹操在许都大兴土木,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手下将士各个封官,一句话,就是鸡犬升天。

自此,朝廷大权皆归于曹操,大臣有事先向曹操禀报,然后再奏知天子。

大事初定,曹操聚集文武,开始商讨下一步的打算。

我有一计,刘备管领徐州,但并没受过皇帝诏命。主公可以正式授予刘备徐州牧之职,然后给刘备写封密信,要他杀掉吕布。如果成功了,剩刘备一个人就好对付了。如果不成,吕布反过来就会杀掉刘备。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刘备和吕布两人联手。该怎样对付他们?

把皇帝控制在手中,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其他诸侯封官许愿。当时天下大乱,皇帝的号令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但从规程来说,各类官职爵位还是需要皇帝正式册封才能算数,而现在曹操就拥有了这一项用起来十分趁手的任命权。

龙椅曹操心领神会,立即派使者带着皇帝的诏书,去徐州正式册封刘备,领徐州牧。同时还写了一份密信给他。曹操的用意很清楚:哥们儿,既然给了你这么大的恩惠,可要按密信行事,把吕布给办了!

刘备一点也不傻,对曹操的恩惠千恩万谢,但是看了密信后却对使者说:

此事要好好商议一番。

都说吕布有勇无谋,但这次吕布的政治嗅觉却十分敏感。次日一大早,吕布就赶来探听曹操派使者所为何来。

曹操让我哥哥杀你!

张飞这样一闹,刘备就不能隐瞒了。他拿出书信给吕布看,希望通过袒露秘密来巩固与吕布之间的互信。

这是曹贼故意要让你我兄弟不和啊。

兄长且放心,我决无害你之意!

吕布放心而归。关张很不满。看来,这两人确实只能给刘备当小弟,政治感觉比刘备要差上一截。这是曹操想让我和吕布自相残杀,他好坐收渔利。

关羽听明白了,但张飞兀自坚持要杀吕布。

刘备给曹操写回信,只说要缓缓图之。

此计不成,又该如何?

暗中派人去袁术处,就说刘备上表,要攻打袁术。同时,明颁诏书,让刘备去征讨袁术。这样,刘备和袁术就两虎相争了。

妙计!

我要杀吕布!

刘备接到诏书,心知这又是曹操的诡计,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违背,只好带着关羽出征,留下张飞守城。

守城期间,不得饮酒。

放心吧大哥!

但刘备刚走,张飞就大摆宴席,要求驻守各官全部到场,痛饮一番。

张飞如此行为是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还是不把刘备的要求当回事?

大家都来喝酒!

其实,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当我们知道在某个期限之前,自己的某种权利会受到严格限制,那么,在这个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我们一定会来一场最后的放纵。这也可以称为“截止期限效应”。

我哥哥临去时,吩咐我不得饮酒,担心我误了大事。以后各位要尽力帮我守城。大家今晚痛饮一番,从明天开始,严格禁酒,决不容犯。

但是,最后的放纵往往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当你想要借着最后的机会狂欢一次,反而会加重你对即将被禁绝的行为的迷恋。在患得患失之间,人的行为就会趋向非理性。

今天大家谁也不能例外,都要满饮!

我从天戒,从来不饮酒的。

天天打仗的人怎么能不饮酒呢?你今天必须满饮此杯!

曹豹惧怕张飞的神威,只好破戒饮了一杯。

哈! 好!

再喝一杯!

来人,曹豹违背将令,打一百军棍!

我真的不能喝了!

张将军,看在我女婿面上饶过我这次吧。

你的女婿?是谁?

曹豹也真是糊涂,张飞素来痛恨吕布,不提吕布还好,一提吕布,张飞不但不会放过他,反而会变本加厉摧残他。

吕布!

用吕布来吓我?

我本来可以不打你,但我今天非好好打你一顿,也是借你打吕布!

曹豹挨了一顿痛责,愤恨不已,连夜写信给吕布诉苦,要吕布趁机赶快来取徐州。

心理感悟:拒而不绝,后患无穷。

只是待在小沛,能有什么出息。

你今天不取徐州,我就要走了!

吕布受激,立即率兵,乘着夜色,将徐州攻下。张飞酒犹未醒,不敢与吕布相斗,直奔前线,去找刘备。

刘备此前对吕布的施惠还是有作用的。吕布攻克徐州后,命令一百军士,守在刘备门前,保护他的家眷安全。

张飞见了刘备,却只推说曹豹献门,吕布这才袭了徐州。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归责,总是这样。刘备追问究竟,张飞才说出喝酒之事。

得之何喜,失之何忧?

刘备也和曹操一样,都具备超强的心理免疫能力。曹操是发自内心地对挫折毫不在意,谈笑以对。

但刘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的不断挫折中修炼而成的。主要是克制内心的情绪波动,用坚忍来抵制失落与惆怅。

刘备放过了张飞,关羽却不肯放过。

嫂嫂安在?

都失陷在城里了。

世间事,往往一报还一报。

关羽今天对张飞苦苦相逼,日后古城会的时候,张飞也对关羽投降曹操一事苦苦相逼。

你这个叛徒,还有当初你要守城时,兄长吩咐你什么来着?今天城池也丢了,嫂嫂也失陷了,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兄长!

什么脸面来见兄长!

关张二人,情同手足,但之所以会相继出现兄弟阋墙的局面,实在是因为基本归因错误在人类头脑中的根深蒂固。

自己犯的错误,总是能够找到外部的情境性原因的,足可原谅。

哼!都怪这石头!

而别人犯的错误,则总是因为这个人本性使然,无可原宥。

怪石头干嘛?你平时就毛手毛脚的!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

张飞听了,惶恐羞惭,拔剑想要自刎!刘备一把夺下他的剑,说出了一句流传不绝的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在最艰难的时候流露出来的感情才是真感情!也只有这种真感情能够抵御住世俗利益的侵蚀而历久弥新、历久弥坚。

袁术听说吕布夺了徐州,派人急报吕布,愿意给吕布提供粮马金银,要吕布夹攻刘备,吕布欣然应允,在袁术的利诱面前,吕布把刘备的昔日之恩忘得一干二净。

关张二人被刘备的话深深地感动,三人抱头痛哭!这泪水蕴藏了最强悍的力量。城池、老婆孩子又算得了什么,只要兄弟同心,其利必然断金,天下、江山都不在话下!

这袁术和吕布两人,算得上三国中最反复无常之人。这两人棋逢对手,演出了一幕幕令人不齿的利益纷争。

刘备被袁术击败,而袁术对吕布的许诺又变了卦。吕布痛恨袁术失信,派人送信给刘备,要其回归徐州。

刘备无处安身,只能按照吕布的安排回到徐州。两人相见,主客易位,颇有几分尴尬。

我不是要夺你城池,只不过你兄弟张飞恃酒杀人,我特意来为你把守。

我早就想把徐州让给兄长你了。

吕布故意又虚让一次,刘备极力推辞。这一番充满了虚伪的做作之后,刘备又只能到小沛驻兵了。

刘备从掌领徐州到在小沛安身,从收留吕布到被吕布收留,其间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环顾天下,又有几人能够忍受这样巨大的跌宕沉浮呢?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关张二人忿忿不平。

刘备搬出“命”这个神秘的理由来说服关张,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认知不协调。天命是不可违的。用这个基本共识,就比较容易遮盖掉屈辱。

刘备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说呢?

但刘备在“不可与命争也”这句话之前又加上了“屈身守分,以待天时”这八个字。这又揭示了刘备什么样的微妙心理状态呢?

面对命运捉弄,刘备的内心里,始终保留了再度奋争的火苗。

“屈身守分”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战略手段,“以待天时”才是真正的目的。当时机到来时,我们就会去实现争霸天下的雄心。

此外,也是要继续维护住关羽、张飞对未来的期盼,否则,天命已定,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跟着注定不会有作为的刘备呢?刘备必须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相信,现在虽然苟且偷生,但一定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再说袁术又想来攻刘备,想起上次答应吕布的钱粮银两尚未支付,就派人送给吕布,要吕布不要救助刘备。吕布得了好处,当即答应。

刘备兵微将寡,十分担心,他还不了解吕布已经暗中与袁术勾结,向吕布求救,这下吕布犯难了。

吕布想出了一个辕门射戟之计,劝退了袁术的大将纪灵,两家罢兵。

吕布和刘备随后又因张飞抢掠吕布所买之马而起了纠纷。刘备抵挡不住吕布的攻势,只好去许都投奔曹操。

心理感悟:有一种抗争是听从命运的安排。

杀,还是不杀?刘备来投,曹操的内心很矛盾。

刘备是个英雄人物。不趁早把他杀了,祸患无穷。

杀。不杀。

杀。不杀。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向来对他言听计从。

但这次曹操的表现却是沉默不语。

荀彧走后,郭嘉来见。

刚才荀彧劝我杀了刘备,你意下如何?

不可。如果杀了刘备,您就要担负妒贤嫉能的恶名。这样,谁还敢投奔您?虽然刘备可能为患,但为了他一个人而辜负了天下人的厚望,实在是不值得。

你的想法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