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抵制或制止某一件事,必须从小事入手,从源头入手。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弄来两辆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新旧等都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叫人把其中一辆汽车停在底层人群聚集的贫穷、杂乱的街区,另一辆则停在中产阶级的小区里。
然后,他们又派人去底层人群聚集的街区,把停在那里的汽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然后安排人在那里监视,但对任何事情都不干预。结果一天之内,汽车就被人偷走了。
然而,停放在中产阶级小区的那辆汽车,却经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但是当实验者让人用锤子在这辆汽车玻璃上敲了一个大洞之后,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被小偷偷走了。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心理学家凯琳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
一辆新汽车的第一块玻璃被人打碎时,如果没有及时换上新玻璃,就会给人一种暗示:这里没有人管,打碎一块玻璃无所谓,很快就会有第二块玻璃被打碎,甚至用不了多长时间,整辆车都会被人击破。如果在第一块玻璃被打碎时,主人能及时更换上新玻璃,那么,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辆闪亮洁净的新车是不会受到“破窗”攻击的,因为明亮的玻璃就如同一种威慑,告诫每一个侵犯者这辆车是有主人的,这里不容侵犯!
“破窗效应”在生活中很广泛,表现在个人身上,我们得出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要时刻保持,或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它的完整性。
记得我原来上班的时候,公司有一个女同事,打扮得很前卫,说话泼辣、大胆。有一天,她很不高兴,认为公司的男同事没有尊重她,当着她的面说一些荤段子,让她感到不自在。当她把她的想法告诉我的时候,我也有点诧异,“没想到你这么在乎,”我说,“你平时不也经常跟他们开一些玩笑吗?”
“我就跟他们开过一次这样的玩笑,当时是一个同学给我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念给大家听。结果念完了又有些后悔了,因为我发现那条短信有点不健康。”
我说:“可能就是那条短信,为他们开了禁。他们认为你对这种笑话不会在乎,所以就当着你的面说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了,他们应该不是有意不尊重你。”
这个女同事的事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反映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事情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发生了。你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谈和行为会给他人一些暗示。
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一个小错误总是会随便就忽略掉了,等它引起重大失误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有些原则性的事项,不要轻易地破坏,否则缺口一旦打开,我们将无法收拾残局。
海洋是一个勤奋、听话的好员工,毕业后在这家事业单位做会计两年了,单位有两个会计和一个出纳。有一天,他翻看账本的时候,发现税务账上有问题,很多大的进项都没有记录,并且有一笔5万的赈灾款不知去向。
他问另一个会计,原来是财务主任正准备把这笔钱私自挪作他用,并且说只要一个月就能还回来。这个重大秘密被海洋发现后,他就经常关注这件事。但是一个月后那笔钱还没有归还,两个月后也没有归还的迹象。
一天,主任召集他们两个会计秘密开会——针对这笔款的事情。主任说,本来想用这笔钱给科室创收,但是失败了,问他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笔账算在其他费用支出上,让账面平了。主任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清单来,清单下面,他已经签了“同意”二字,只等着两个会计签字,这事就算过去了,并暗示不仅不会让他们担任何风险,还会给他们一定的“奖金”。
海洋心想,这可是贪污的事情啊,但是又不好拒绝主任,违反领导的决定。他知道,如果他不听话,主任随时都可以向上面打小报告,让他卷铺盖走人。于是,老实的他听从了主任的安排,他和另一个会计签了“同意”二字后,那5万元钱就落入了主任的囊中,当然,他们也得到了主任的一点小礼物。
这件事虽然过去半年了,但海洋心里总不舒服,想到自己帮助主任贪污,想到灾区的人们挨饿、挨冻,他心里就难受。他心想,下次无论如何也不做这种事情了。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久主任又拿了个单子让他签字,这次账面金额是15万。当他拒绝签字的时候,主任笑里藏刀地对他说:“海洋啊,让你签字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以前你不也签过吗?签吧,我是不会亏待你的!这年头,谁不想得点小便宜,你说是不是?上次给你的钱都花完了吗?汇款单还在我手上呢!”
这些话说得海洋哑口无言,主任像是在劝他识趣一点,又像是在威胁他不要不识趣。
就这样,在主任的软硬兼施下,海洋一共被迫地帮助主任敛财200多万。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主任和海洋都被检察院告上了法庭。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牢狱生活。
海洋真后悔,要是第一次就坚定地拒绝主任,也不会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即使当时因为拒绝主任而失去工作,也比现在进监狱要好。
阅历尚浅的年轻人要懂得:一旦你心中的某个缺口被打开,其他的问题就会如洪水一般汹涌而来,让你防不胜防。所以,你最好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阻止它的发生,控制好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