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
48094700000018

第18章

翡冷翠的一夜

文/志摩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办,

两办,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像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像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办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这首诗是徐志摩给陆小曼众多情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翡冷翠的一夜,在诗人那里是极具诗性和灵性的一夜。在这个平静却又不平静的夜晚,诗人将心里的澎湃激情一倾而出。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爱的意念。真正的爱是相互的体谅与担待。“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但“我”呢,“等到铁树开花我也要等”。“我”为爱而生,而死,而跨越生死两界,“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诗人的爱,决绝、凄冷,却又缤纷异色。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玩具

文/佚名

孩子哟,你多么快乐,整个早晨坐在地上,玩一根折下的树枝。

我含笑看着你玩这根折下的小树枝。

这首诗中,孩子用小树枝搭建小房子,妈妈在厚厚的账本上记账,孩子的无忧无虑和妈妈的辛劳形成鲜明的对比。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可在不谙世事的孩子眼里,这样忙碌不过是白白浪费了时光。妈妈试图用孩子在小人书中看到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金元宝、银元宝”这两个物象,让孩子明白她为何日夜操劳,恐怕也无济于事。妈妈只得把含辛茹苦当作孤身在“梦想之海”上的航行,去追寻人生目标。哀切的自白,说出了千千万万肩负家务重担的妇女对儿时生活的怀念。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地加数字。

也许你瞧我一眼,心想:“多么无聊的游戏,白白浪费了你一个早晨!”

孩子哟,我已经忘了全神贯注地玩树枝和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找昂贵的玩具,收集金元宝、银元宝。

随便找到一样东西,你就发明一种快乐的游戏,而我把时间和精力全花在得不到的东西上。

我奋力驾驶着独木船,渡越梦想之海,忘了我也是在做游戏。

一辆拉草车走在正午

梁积林的诗歌就如“西北风”沿着河西走廊从远处吹来,风里没有严寒,而是带上了西北土地所特有的世俗风情,或原始古朴、或高旷清幽。

除梁积林外,还未曾听到谁对西北有如此执着的声音。他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每个细节、不同角度抒写着西北这古雅神往的土地。《诗经》中有各国国风,梁积林的诗歌继承了这种地域抒写的特点。梁积林的诗歌就如“西北风”沿着河西走廊从远处吹来,风里没有严寒,而是带上了西北土地所特有的世俗风情,或原始古朴、或高旷清幽。文/梁积林

一辆拉草车

像一块石头

滚下坡去

一辆拉草车

停在一个路弯处

赶车的人在往紧里勒着捆草的绳子

像他,随手

也勒了勒自己的腰带

一辆拉草车

碾过一个水洼

水洼,像一个瞌睡的人

撩了撩眼皮

一辆拉草车

翻过一道山梁

在一条沙河里消失

丢给天空那么大的孤独

转弯的雨

文/陈瀚乙

一个母亲

一个孩子

我觉得诗歌与画有共通之处,诗更是“画”中的精品,一首诗的个人联想画面就有差异性,而实际的画,却死死地定格在了笔墨线条上。

此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作者用这首诗构建了一座青石堆成的山峰,而母亲则是山顶唯一的一簇鲜花,是那么雄美、壮丽。为孩子握伞的手,以及行进在风雨中的背影,是此诗真正意义上的终极目标。一把伞

雨拐来拐去

避开了孩子

落在

母亲的背上

春天的月照下

文/李南

你们不知道,喧嚷的城市里

买菜、赶车、奔忙的有我

被利益驱使的身影中有我

如果春天来了,在月照下面

我也会低下头来

在某个春天的月照下,在田野的青草中,我们却突然倦了、累了,浮躁的尘世使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活是痛苦的,但生活还得继续。总是逐利是庸俗的,但无利却寸步难行。重要的是,当生活的灰尘蒙上我们的灵魂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春天的月光,还有田野里的青草!我们也不应忘记:只有随时去掉鞋子里的砂粒,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感谢李南,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动人的春天月照!看一看睡醒的青草

如果在月照下,我走向田野

那是去平息尘世间的浮躁

去安慰繁星般的灵魂

如果你们是我,也会屏住声息

一边被青春的梦想点燃

一边又被庸常的生活熄灭

唉,只有眼下的情景,使你相信

在春天的月照下

我还在忍耐着一切——

饥馑的内心和一个绝美的夜晚

老妪

文/坎贝尔

白色的烛

燃在圣堂,

老妪的容貌,

烛般地光亮。

冬日的太阳,

原诗每行二音步,节奏短促,极富唱诵。译文用二音组对之,并试图用“燃烧的字眼”点亮译作的“意象之灯”。请就译文画线部分的措辞发表评论。消逝了光,

老妪的辛劳,

这般地收场。

生下的都付离开,

她心境如常,

宛如一湾静水,

淌过废弃的磨坊。

暮春的一个黄昏

文/江一郎

风中的斜阳有点凉了

这时候,看见归鸟,那些黑夜的房客

一群一群回来了

此情此景,此物此心,逐渐交汇融合,回归质朴,还原天赋本色,保持心灵中纯正的道德基因,不被灰尘封住和掩盖。

诗人的笔调看似无意平淡,实则意蕴深厚;诗情朴实却属发自肺腑之言,真挚动人;文笔清新而淡雅。此物此景像是平常,但在特定的时间里,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景物组合中而成就寓景含情、景情交融,人物交互映衬的效果,别是一番韵味。

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灵性;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原始的情意。我想作者是幸福的,读者也是快乐的。傍晚的天空这么大

但忽然之间挤满翅膀与声音

让人相信善飞的鸟

有着比天空更辽阔的灵魂

说话间天色悄悄黑了

野外渐渐模糊

农人们陆续回家

怕黑的,已在堂屋点亮灯火

乡村公路,最后一辆客车

扬起烟尘远去了

一切都将那么沉寂,清冷

只有那山涧冲下的梅溪

在村前喋喋不休

像嘴里塞着一条大舌头

渔火把夜色吹白

从古至今,它穿过山川河流没有熄灭,它把绚烂的历史焚烧成一片废墟没有止步,它一直追随着人类前进的骨骸,在黑幽幽的时空隧道中投下它的亮度

无论是熊熊烈火,还是星点渔火,火象征生命与光明。从古至今,它穿过山川河流没有熄灭,它把绚烂的历史焚烧成一片废墟没有止步,它一直追随着人类前进的骨骸,在黑幽幽的时空隧道中投下它的亮度。它投出的每丝光线都使人看到了前方的希望,“让漆黑的夜有了想象的空间”。

“一朵小小的渔火”从不吝啬将自己一点微弱的光投给黑夜,如果每朵都是如此,那夜色自然就禁不起光明的诱惑——小小渔火就这样把夜色吹白了。文/张慧谋

一朵渔火是一只鸟。白色鸟

它悄悄啄破夜的外壳,透出光

白白的一簇光

渔火用小小的嘴吹开海的睫毛

海看见了什么?

渔夫的网像梦一般地撒开

一朵渔火是不能飞翔的

它太小,只有轻轻吹一口气的力量

但它把夜色吹白了。很白很白,哪怕是一小块

也能让漆黑的夜有了想像的空间

我在想,那么深厚的夜

故乡的草蜷曲在墙根下盹睡

而渔火,一朵小小的渔火

是怎样把夜色吹白的呢?

她非常美丽,仿佛像那……

文/莱蒙托夫

她非常美丽,仿佛像那

南国艳阳下孩子们的憧憬,

有谁能说得明白什么是美:

丰满的胸脯?娉婷的身影?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着名的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和普希金共同成为俄语诗歌的双子座。莱蒙托夫厌恶当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统治,师从拜伦的自由主义,把浪漫派的诗歌风格带给了俄语诗歌,改变了俄语诗歌的走向。他的作品总是与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写于1832年,时年莱蒙托夫才18岁。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显然是写给自己心仪的一个女子的,这个女子是谁,如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是诗句的大胆热烈,倾诉如同火焰一样的句子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年龄。他死的时候还不到30岁。还是大大的眼睛?但往往

这一切我们都不称它为美:

缄默的嘴巴——还有谁去爱?

无神的眼睛——花没有芳菲!

天哪,我起誓,她非常美丽!

每当我举起自己的手,

触着她额上垂挂的金发,

便爱火中烧,不由地颤抖,

我甘愿跪倒在她的跟前,

把意志、生命和天国齐奉献,

为了从以勾魂为乐的眼里,

仅仅得到她的秋波一转。

没有听她说一个字

文/萨福(罗洛译)

坦的地说,我宁愿死去

当她离开,

她久久地哭泣;她对我说

“这次离别,一定得

忍受,萨福。我去,并非自愿。”

我说:“去吧,快快活活的,

但是要记住(你清楚地知道)

离开你的人戴着爱的镣铐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如果你忘记了我,想一想,

我们献给阿指洛狄忒的礼物

和我们所同享的那一切甜美,

和所有那些紫罗兰色的头饰,

围绕在你年轻的头上的

一串玫瑰花蕾、莳萝和番红花。

芬芳残留在你的

头上和柔软的垫子上,少女们

和她们喜爱的人们在一起。

如果没有我们的声音,

就没有合唱,如果

没有歌曲,就没有开花的树林。

裁判

文/佚名

你愿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反正孩子的短处,我心里一清二楚。

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十全十美,而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宝贝。

你把他的优点和缺点比来比去,岂能知道他是多么可爱?

非得处罚他不可时,他越发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管教他,他哭泣时,我的心和他一起流泪。

只有我有权责备他,处罚他,因为只有爱他的人才能惩戒他。

诗中妈妈眼含热泪说的这番话,记录了她就如何全面看待孩子,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和“你”,即她丈夫进行的一次交锋。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不可能“十全十美”。这是这位妈妈评判孩子的其准。她情真意切的倾诉,传达了泰戈尔的教育理念:看到孩子的错误,不可动辄打骂,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才能心服口服,才有改正错误的自觉性。

奶孩子的女人

文/田禾

这女人蓬松着头发

坐在村口。布谷鸟

在她头顶呜叫

像水一样灵性的奶子

在她的胸前动荡着

女人一双粗糙的手掌

紧搂着怀里的孩子

然后,把红樱桃般的乳头

送进孩子的嘴里

才堵住了孩子的哭声

山村里的几间土房子

冒出的青烟,与山谷中

吹来的风,擦肩而过

风中飘着奶的气息

女人顺手推了推掉在

额前的头发。或许是

奶水太足,从孩子的嘴角

流出来。让过往的行人

都闻到了她身上的奶香

孩子口衔乳头,吮吸着

奶水。远远就能听见

大口大口吞奶的声音

细嫩的小手,在母亲的

另一个乳房上,轻轻地

揉捏着,抚摸着

孩子摸着摸着,就睡着了

在女人眼里,她的奶水里孕育的不单单是生命(虽然这和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水有很大意义上的区别)而且是希冀、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