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圣山秘境大追踪
48103000000005

第5章 江南小武当——齐云山(2)

渐入仙关的望仙亭传说

在明代,齐云山修建了大量宫观,其中着名的九里十八亭也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起来的,但大多都以被毁,后来存留下来的有望仙亭等。

望仙亭,原名冷水亭,最早建于明代,是齐云山旧时九里十八亭中的最后一亭。它坐落于齐云山的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两峰夹峙,形成关隘。

亭上有用朱红色的漆描画的彩绘,雕梁画栋、华丽典雅。站在亭上居高临下,山川美景可以尽收眼底,因此人们又称望仙亭是齐云山的门阙。

望仙亭原名为冷水亭,至于它为什么改名为望仙亭,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发人深省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八仙之一的李铁拐云游来到齐云山的洞天福地静乐宫。

静乐宫的灵乙道长见来者满脸的络腮胡子,一只瘸腿脓血淋漓,背上还背着一只大葫芦,胁下夹着一根长铁拐,污头垢面,发冠生虱,遍体疮痍,于是生了恻隐之心,当即收留了他。

灵乙道长门下有一位道徒,名叫布根祖。布根祖长得尖嘴猴腮,并且心术不正,整天背着灵乙道长偷偷喝酒,又爱占一文半分的小便宜。他看见道院内来了个浑身脏乱的乞丐,脸上显露出了嫌弃之色。

李铁拐看在眼里,却假装不知道。

而灵乙道长每天用上等斋饭款待李铁拐,并踏遍齐云山,采集吸收山川之灵,烟霞之气的灵丹妙药,给李铁拐熏洗脓疮,煎汤口服,制膏外敷。为了便于照应,灵乙道长还与李铁拐在一张床上休息。

一天上午,灵乙道长在道房内闭目打坐的时候,布根祖装作扫地之势,想要驱赶李铁拐出门。李铁拐却毫不介意,干脆坐在地上,解开衣服挠痒痒、捉虱子。

布根祖见他这样便没有办法了,转身要走。这时布根祖突然看见从李铁拐的裤腰间落下一块碎银子,他顿时眼前一亮等到李铁拐离开,布根祖连忙拾起那块碎银子藏进了道袍的袖子里。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李铁拐康复之后,便要告辞。李铁拐盥洗时,又故意将一颗夜明珠忘在案上。

布根祖倒洗脸水的时候看到这个宝贝,爱不释手,就又瞒着师父,将夜明珠扣在了脸盆底下。

当师徒两人送李铁拐下山的时候,来到冷水亭,李铁拐说道:实不相瞒,我乃八仙中之一的李铁拐是也,意欲超度二位,请您师徒闭上双目,抓住我的铁拐,随我成仙去吧!

这时布根祖猛然想起脸盆底下的那颗宝珠,便谎称道:李仙,师父等我去把邋遢仙宝座前的长明灯加点油就来!

于是布根祖赶回静乐宫,翻开脸盆一看,哪有什么夜明珠,分明是颗石子。又忙从道袍的袖子里掏出银块一瞧,原来是团泥巴。

布根祖心道不好,连忙赶回冷水亭,但只见李铁拐和灵乙道长已经腾云驾雾而去。布根祖望着冉冉飞升的祥云,悲切地喊叫:师父,李仙等我呀!

只听李铁拐在云端里抛下一句话来,说:布根祖,你六根不净,见利忘义,意求成仙,还需修行九九八十一年!

布根祖站在冷水亭旁,望着云端里缥缈的师父,迟迟不肯离去,但这个时候,他后悔已经晚了!

从此,布根祖天天立在望仙台上望云兴叹。日晒月照,风春雨打,他的身躯变成一块立着的石头,而冷水亭也改名为望仙亭了。

明代望仙亭建成的时候,正是齐云山道教的鼎盛时期,上山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

至清代,齐云山道教继续发展,虽然不是很被朝廷所重视,但道教文化仍得以延续。至乾隆年间,乾隆帝还称它为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后来,齐云山道教宫观经过了很多天灾人祸,大多被毁掉和荒废了。存留下来的有东阳道院、伯阳道院、梅轩道院、海天一望和望仙亭等,而玉虚宫、罗汉洞和太素宫等,都是后来修复的。

修复之后的齐云山道教宫观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旁注】

斋饭指僧尼、道士等修道之人吃的饭食,一般是没有肉的,他们认为肉食会阻碍修炼。但是在道教中,正一道则不禁戒荤腥酒肉,称为俗家道士。

超度一般指佛教或道教指诵经等使亡灵脱离地狱苦难。佛教和道教认为,人在生前若犯下什么罪孽,死后会进入地狱,而通过诵经超度,可以使亡灵的罪孽得到饶恕,免除地狱的痛苦。

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有眼、耳、鼻、舌、身和意。在道教和佛教中认为,若想修炼成仙或修成正果,需要六根清净,即将所有杂念去除,一心修炼。

【图注】

李铁拐是道教中的八仙之首,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形象多为拄着铁拐,背一大葫芦。是八仙之一的钟离权的师傅,其传授的内丹思想是全真道的起源,故被尊为北宗第一祖,后称中岳真人。

【阅读链接】

道教传说中的李铁拐经常化作乞丐点化人。

传说,有一个江湖游医心地善良,善于治疗跌打损伤之类的外伤,并且颇有医德,若是病人贫困无钱支付药费,他就分文不收。李铁拐得知后,有心要指点游医,于是,化作乞丐前去故意考验他。

李铁拐来到游医的门前,要他为其治疗瘸腿,并声明无钱支付医费。游医见李铁拐着实可怜,就细心地为其治腿换药。谁知那腿越治越糟糕,铁拐李不由破口大骂。

游医心有愧疚,让他在旅馆住下,又为其买狗肉补养身体。铁拐李吃完狗肉,还骂他药是假药,把游医的药料倒在狗肉汤里翻搅,然后将熬成糊的药料,往墙上的狗皮抹去。

只见铁拐李在狗皮抹上药料,再敷在自己的瘸腿上,再把药料揭开,腿就完全好了。正在游医发愣之时,铁拐李隐身远去了。

游医这才明白,是神仙在点拨他。后来,他就用铁拐李教授的方法给人治伤,十分灵验。

道教与民众相融的生活图景

齐云山道教是以正一道为主的,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主要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这也是真武大帝地位提高和信仰兴盛的一个原因。

正一道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是很严格,他们不像全真教禁止嫁娶、禁戒酒肉等。正一道的道士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因此齐云山的道士大多都有家室妻小。

多少年来,齐云山的道士一直不仅有妻室儿女,甚至连妻室儿女也随同住在道院宫房中。他们平时也会从事生产劳动,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只有事主来邀请或有道教节日的时候,他们才会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起传统道教科仪。

齐云山中的道院也和一般民宅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一般道教宫观都有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与自然峰岩浑然一体的特点外,齐云山的道院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民居,而且大多数的道院和山中的民居是不相分隔的。

齐云山的道院主要集中于山上的月华街。把这条街取名为月华,是因为它的建筑布局宛如一轮新月。在月华街上,道教宫观和杂货店铺栉比,祭祀的香烟和做饭的炊烟互绕,形成了一幅道教与民众天然相融的生活图景。

后来,有人用中国道教第一村来形容齐云山,这个称号不仅说明了齐云山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更说明了齐云山道教的民间性和乡土气息。

道教能够在齐云山立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迎合了当时封建时期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迎合了徽州民俗的结果,也正是因为如此,齐云山的道教才具有了浓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

除了道教宫观是齐云山道教的显着特色以外,宗教信仰活动也是齐云山道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徽州地区的百姓所供奉的神有很多,有祖先神、行业神、自然神和乡土神等,是一个拥有多神崇拜的地域。并且与此相关的庙宇也到处林立,终年香火袅袅。

不过,势力较大、基础广泛的仍是传统的佛、道二教。佛、道二教在徽州下层民众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与徽州接壤的九华山和境内的齐云山分别代表了人们心目中佛、道两大神灵圣地。一到道教节日的时候,到齐云山进香的人总会络绎不绝。

齐云山上的道士大多出自于婺源县,徽州民间素有休宁县的山头,婺源县的官的说法,充分显示出齐云山虽然处在休宁县,但道士大多都是婺源县的这个奇特现象。

住在山上的道士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一个道房均有一批后备力量,都是本房在原籍婺源培养的道徒,平时散居在自家务农做工,每年秋后香汛期间就会应邀进山佐助法事,入冬回籍,这都已经成为了惯例。

每逢一届秋令,来进香的香客便会络绎不绝,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开始,直至十月初一才结束。

七月初一,会由道长为首,率领各院道房道众大斋3天,并在玄天太素宫做大型禳火道场,祈求真武大帝保佑香火平安,道业兴旺。

农历七月十五,各院房道士就会汇聚太素宫,做水陆道场。此后,浙江省淳安、开化县,徽州及相邻各县香客和香会团体组织也会陆续起程来到齐云山进香。

三多会的进香日为农历七月十九,屯溪永敬会进香日为九月初一。

而九月初九日,则是真武大帝登极日,也是齐云山香火的最高潮,在山香客往往达5000余人,其中也有包括来自江西、浙江等地的朝山香会。

朝山者,三天前就要虔诚地沐浴斋戒,将家院洗刷一新,不容半点荤腥血秽。启程之日,要穿着得整洁朴素,肩背黄布香袋,上写齐云进香,下写某香会字样,由香会的会首领头,肩荷进香大旗,鸣锣开道。各式旗幡、各色凉伞相随,丝竹之声和鸣,爆竹震耳。行进中逢观遇庙,均需焚香叩拜。

到了齐云山,道房派有专人为各香客的香袋加盖齐云进香印鉴,香袋上印鉴越多,就表示进香的次数越多。香客也会根据自身经济状况捐输香火钱。有的香客还会挑选、采购本山土特产品带回赠送亲邻,这个俗称结缘。

第三天便偃旗息鼓离山返回,至登封桥回香亭,将剩余的香烛纸箔全部烧化。

在后面还有百子会等等到所有道教节日都结束了,道士们也就会再各自回到各自原来的地方等待下次的秋季香令。

【旁注】

正一道张道陵开创,又称五斗米道、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尊老子为始祖,以长生不老和修炼成仙为最高目标,与金元时期兴起的全真道并成为两大教派。

祖先神祖先神是由祖先演变而来的神明,也就是说他兼有祖先和神明两个身份。在宗教信仰中认为,可以通过敬拜祖先神,使其保护或赐福给自己的本族。

自然神最初的自然神是具体的自然现象,视树为神,视谷为神,还包括包括风神、雨神、雷神等。在道教文化中,可以通过供奉自然神,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登极指登上屋顶或高处,也指皇帝即位。在道教中,人修炼成仙也称为登极,例如真武大帝飞升成仙的三月初三,人们称为真武大帝登极日。

【图注】

锣一种打击乐器。身为一圆型弧面,其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通常锣声用来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道教祭祀中,进香队伍的最前方就会以锣声开道。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也泛指音乐。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也泛指音乐。它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在道教祭祀中,进香队伍的行进时也会伴随着丝竹之声。

【阅读链接】

每到香会的时候,人们都会上齐云山进香和游山,会自发组织百子会,会名有祁城、长生、风玄等,俗称祁城百子、长生百子和风玄百子。

百子会由一两百人组成,设若干个香头,即进香的头领,每个香头管辖十一二个人。香头的任务是收缴会费、经管账目和联系进得游客的吃住事宜。

农历九月十六为进香日,香客手持灯笼和纸扎的香亭,绕县城一圈,然后步行上齐云山。在山上先观看各道院道士打醮、进香,然后就会逛月华街,领略齐云山风光,晚上就会住宿在长生楼,次日下山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