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出山坳的中国
48112500000026

第26章 21世纪中国经济猜想(2)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的差)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但是,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的这个下降与我们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但中国的出生率却比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超过了几乎所有其它国家的记录。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的学者估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有20%,而现在大约为8%。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占在职人数的40%以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

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了,企业却至今没有“增长”,中国的投资高达GDP的40%以上,企业却没有做强做大。这些问题都与现行的政府/政绩主导的增长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毫无疑问,要最终跨越这个“效率”的门槛,就要改变政府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认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真正转变。而要改变增长的方式,除了要倡导和改变对增长和发展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建立起制度的约束,让那些对土地的过度使用、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的经济活动在制度上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鼓励和容忍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以及适应这个多元化格局的政治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对资源和土地的有效的产权制度,建立起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维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结构,需要在制度上保护和鼓励私人的创业和创造性活动。一句话,要使中国的增长在未来更有效率、更具持续性,我们面临着更改那些造就政府这般行为的政治和社会的约束条件。

(4)再2006年9月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杰德·戴维斯发布了一个报告,提出了三个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假设情况:(注解:《上海证券报》,2006年9月11日)

第一种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拓亚洲市场,从而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报告假定,2006年至2010年间,随着欧洲和北美国家面临自身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这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进而导致中国出口放缓,政府开始集中发展内部市场,改善和亚洲邻国的关系。这些地区关系的日益密切将导致亚洲经济区域的形成,区域内开始允许货物、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到2012年至2025年,全球经济前景惨淡,但是中国成功保持了社会的团结稳定,依托于区域关系纽带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多极世界产生,中国则主导着亚洲区域的影响力。

第二种情形是,中国经济发展最终衰退,没有大的起色。表现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经济继续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政府由于害怕社会的不稳定勉强推动着这种转变。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和执行的不到位和创新能力的有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慢慢下降,外商投资下滑。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慢慢下降。

第三种是预测中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情况。今后5年,中国经济焦点还是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和扩大就业,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并扮演建设性角色,同时,加强内部改革和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市场提供了基石。

到2025年,中国可以达到均衡发展,保持可持续的高增长,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员

二、中国“赶超”

所谓“赶超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后的经济增长时期,以不平衡的经济跳跃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超常规增长过程,通过发展相对于本国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提高本国经济增长水平。这一经济发展路径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能迅速带动工业化、迅速积累资本、加速产业高级化。

2006年7月4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其计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中国因为“赶英超美”运动(注解:上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曾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超过英国,用15年左右时间赶上美国。)开了一个国际玩笑的话,那么,2006年,当中国政府证实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225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4位),中国“赶超”世界强国,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经济上的“赶超”是有意义的,它不但有象征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因为经济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便没有发展,也就没有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当然就更谈不上民富国强。

上述这个数字,加上中国经济连续28年的快速发展,对21世纪中国经济走向的预测,成为近些年来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

摩根士丹利早在2004年就预测,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在未来两年的某个时点里,她将相继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第4大经济强国。(注解45,《参考消息》,2004年2月4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05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证实了摩根士丹利的预测。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4位,比2004年提升2位。(注解:《参考消息》,2005年2月26日。)

欧洲最大的金融集团——德国安联保险公司于2005年1月23日在法兰克福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8至10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德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安联保险报告认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今后10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前,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风险,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幅将保持在7%至8%。报告称,这一高速增幅将使中国经济在10年后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10年后不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三,而且中国对外贸易也将大幅度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注解46,《参考消息》,2005年3月13日。)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表的《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预测,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她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注解48,《解放日报》,2005年11月5日。)

2005年9月24日,瑞士信贷集团首席执行官郭儒博在上海表示,中国有潜力在今后10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郭儒博是在上海出席瑞士信贷集团执行董事会会议时做上述表示的。据悉,该集团领导层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郭儒博称,执行董事会会议之所以选址在中国举行,就是为了让全体执行董事亲身体验一下现今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增长,对本集团具有非凡意义。(注解49,《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8日。)

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2005年10月28日在北京发布名为《中国:洞悉经济市况,掌握无限商机》的调研报告,报告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在2020年将从现在的第4跃升至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报告指出,如果进行深入的经济结构改革,中国在未来20年可以达到每年6%的年均经济增长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说,中国将在今后几十年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美国媲美。从长远看,中国维持高增长率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许只需几十年时间就能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经济超级大国。他没有作出具体时间预测,但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每年按7%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每20年就要翻两番。如果按美国经济每20年增长50%来计算,中国届时将大大接近美国的经济规模。(注解50,《报刊文摘》,2006年3月2日。)

人们更对中国何时能够赶上和超过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问题感到兴趣。

最早对此作出预测是世界著名的麦迪逊(Angns Maddison)。它按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得出,198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23%,到1995年上升为52%,2000年为60.6%,2015年左右超过美国。(注解51,转引自程超泽《走出山坳的中国》,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第17页。)

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赶超美国最为乐观的预测机构!

世界著名投行高盛于2003年年终大盘点时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岁末“大预言”:中国经济有望在2039年赶超美国;未来50年内,世界经济体系将出现重大变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将成为这一体系中的强大力量,其“强度”可能要比“预言”更大。高盛的分析师在同样这份“大预言”报告中指出,中国很可能会在未来4年赶超德国,而下一个目标便是在2015年赶超日本;到203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美国。(注解:《新闻晨报》,2003年12月23日。)?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2005新版长达400页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大中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将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首;名列第二位的是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欧洲将在世界经济中退居二流地位。(注解52,“法国研究所发表报告称中国将跃居世界经济强国”,《新华社》,2005年5月28日。)

美国经济学家和专栏作家保罗·欧德曼在其“全球化与亚洲的崛起”系列文章中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中国利用外来投资和对外出口等诸多良机获得快速发展,她的发展像是刚启动的火车。欧德曼引自美国国家情报署一项研究预测,中国将于2020年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2042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总额超过美国。(注解53,“学者预测中国经济30年超美国50年后印度超越中国”,《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8月26日。)

以色列央行总裁费舍尔于2006年8月28日表示,中国有望在未来25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永远保持当前这种惊人的成长速度。费舍尔称,随着中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经济成长步伐料会放缓.费舍尔曾是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第二号人物。

“如果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中国实质经济成长率像过去20多年那样继续高出美国7%,则在未来2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非常有可能超越美国,”费舍尔在一全球央行总裁和高层学术人员的论坛会上表示。

“事情还不止如此,鉴于人民币兑美元在那段发展时期里料将继续升值...所以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的时间很可能还将缩短。”(注解:《大有期货》,2006年8月29日。)

但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的标准有不少,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于一国何时赶上另一国的问题自然就会有不同答案。从“赶超”标准无外乎两个:一是用经济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二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以经济总量为衡量标准,按照官方汇率折算,200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2千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约为12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的6倍多。假如中国的经济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持续地以8%-9%的速度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26年超过2005年的美国。如果美国经济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则在2038年前后。当然,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标准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2005年的水平的时间则会提前到2010年左右,以动态标准来衡量的赶超时间则在2013年前后。

另外,衡量标准可以是两国今后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可以是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计算得出的。今后,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大幅度(而且是趋势性)上升这一前提,中国提早实现赶超美国的可能性很大。实际上,日本在赶超美国的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最终阶段,比起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差距,日元升值的汇率调整效果显得更大。事实上,1987年,日、美人均GDP水平发生逆转时,日本的高度增长已经结束了。同样地,当未来中国经济赶上日美经济的时候,中国出口结构高度发展带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将是一个重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