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48136900000026

第26章 耐心不躁——成功做事必须戒躁,有耐心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吃的是快餐食品,知识技能是速成的,培养孩子则要快一点再快一点,等不及孩子慢慢长大……在“快”的影响下,本身就没有多少耐心的孩子更是急躁异常。

6岁的星星看到妈妈来幼儿园接她,就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坐到车子的后座上,星星就问妈妈:“有好吃的吗?”妈妈边回答“有”边从包内掏出一袋饼干递给她。星星迫不及待地撕开口拿了一块,然后将剩下的递给妈妈,妈妈随手搁在车筐里就骑上车走了。

星星吃完一块后叫妈妈:“我还要吃饼干。”妈妈说:“我现在骑车不方便拿,一会碰到红灯停下来再给你拿。”星星带着哭腔喊:“不行,我等不及了,我现在就要吃。”妈妈边骑车边说:“你耐心等会儿。”星星开始揪着妈妈衣服大哭,结果引来路人侧目。妈妈只好在路边停下,将饼干递给星星。

类似这样的情形,我们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面对众多的玩具,孩子摸摸这个走开了,再去动动那个,他们没耐心将一个玩具长时间握在手中把玩。面对种类繁多的图画书、故事书、游戏书,孩子将这本翻两页扔下,又翻翻那本,甚至没耐心将一个故事读完……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常常想,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小时候没耐心的孩子,长大了真的会有耐心吗?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研究,做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成长跟踪实验”:

沃尔特·米切尔在幼儿园中选出十几个4岁的幼儿,给他们每个人分发了一颗很好吃的果汁软糖,同时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吃放在桌子上的那颗软糖。但是,如果谁愿意先不吃,等到老师办完事情回来,他就会再得到一颗果汁软糖。

沃尔特·米切尔离开后,有些孩子急不可耐地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一些孩子却决心等老师回来得到第二颗果汁软糖。为了抵制糖的诱惑,他们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者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后,他们终于熬到老师回来,吃到了两颗软糖。

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开始对这些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忍耐着得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他们更加独立、主动、可靠,能较好地应对挫折,遇到困难也不会手足无措和退缩,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自信心。而那些立刻吃掉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却表现出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面对压力、挫折,他们往往选择逃避。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小时候缺乏耐心的孩子,长大后并不会变得很好;而一个小时候就知道想办法等待且不急躁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所以,发现孩子没有耐心时,千万不要大意,而是要想办法培养他耐心不躁的良好习惯。

对待孩子和生活,我们要有耐心

人是要有耐心的,没有耐心,许多事情都会办不好。

孩子也有消极情绪,所以他们会哭闹、发脾气。面对他们哭闹、发脾气,我们有时候会很烦躁,会通过威胁、吓唬等手段来促使孩子停止哭闹,这其实是我们对待孩子没有耐心的表现,我们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学习这种方式来对待其他人和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是耐心地理清头绪、解决麻烦,还是在麻烦中抱怨、因麻烦而中断一件事情的完成?我们选择的态度会被孩子吸收并内化。

所以,要让孩子有耐心,我们首先要在他面前有耐心。

对孩子的要求,我们要延迟满足

有育儿专家认为,孩子在4岁之前,还处在建构安全感的时期,这时要尽量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4岁以后,孩子已经能够接受规则,这时,我们可以慢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延迟满足,逐渐培养他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的习惯。

妈妈正在埋头工作,然然走过来央求:“妈妈,陪我到公园去放风筝吧。”

妈妈头也没抬地对然然说:“我的工作正做到一半,等我把文章整理完就出去。”

过了一会儿,然然又来催妈妈:“妈妈,还要等多久?我现在就想去放风筝。”

“然然,妈妈的工作必须现在做完。你先玩一会儿玩具,再等妈妈一会儿。”

听到这些,然然闷闷不乐地到自己屋里看故事书去了。

妈妈做完工作后去叫然然:“我完成工作了,走吧,我们出去放风筝。”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然然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妈妈没有生气,而且还偷着乐了一下。然后,她很有耐心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着然然。

对孩子的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如最初让孩子等1分钟就满足,然后慢慢延长,这样孩子才能慢慢接受。

在孩子专注“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专注的潜质。如几个月大时,孩子开始吃手,这是他这一时期的“工作”,在手干净的前提下,如果成人不干涉他的“工作”,他就会专注于这一件事,直到获得自我满足。再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有时候对我们的呼唤不理不睬,那也是他在专注地“工作”,而我们却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礼貌的,于是要求他在我们呼唤时要及时应答。这其实是让孩子中断思路的行为,久而久之,他就再也不能专注地做任何一件事了,其表现形式就是对任何一件事都没有耐心。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有耐心,我们就不要在他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呼唤他、干扰他。我们可以在一旁静静地观察,感觉他结束了手中的“工作”时,再呼唤他做其他事情。

以生活小事磨炼孩子的耐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可以用来磨炼孩子的耐心。如孩子喜欢某种植物,我们可以买来花盆和种子,让孩子把种子种下去。如果他想看到绽放的花朵,就要等待种子发芽、长成小苗、长出茎叶,而且还需要浇水、施肥、松土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不仅有益于磨炼孩子的耐心,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再如,生活中最普遍的整理房间这件事也能磨炼孩子的耐心。擦干净桌子的任一个角落、扫干净地的任一个角落……事情很简单,但要完成却需要足够的耐心。

此外,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排队的事情。如在超市购物要排队付款,去银行取款、缴费需要排队……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这类事,我们不妨交给他来做,排队能让孩子学会耐心地等待。

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出耐心

小美的爸爸是个急性子,什么事都要快速完成。在他的影响下,小美不仅做事没耐心,脾气也很急躁。小美妈妈决定要“改造”小美。她首先跟小美爸爸谈了谈,得到了小美爸爸的支持,然后,她跟小美说:“我们玩一个‘每周3分钟’的游戏吧。”小美一听玩游戏,当然高兴了。第一周,小美和妈妈比赛3分钟内不说话;第二周,她们比赛3分钟内用积木搭一个高层建筑;第三周,她们比赛3分钟内谁的跳棋跳得最远……每周变换内容,小美乐此不疲。当小美能轻而易举完成3分钟的耐心训练时,妈妈将3分钟改成5分钟,后来再改成10分钟。现在,小美已经可以耐心做完一件事情了,而且脾气也不那么急躁了。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但有些孩子之所以看上去没耐心玩游戏,是因为他不能深入游戏之中,不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通过限定时间来约束他不离开游戏,当孩子习惯时间的约束后,他就会将注意力转入到游戏之中,这时的孩子便会变得非常有耐心。

用关于耐心的故事滋养他

我国有很多关于耐心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名人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小猫钓鱼、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齐白石磨石成泥等,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它们都告诉人们,用持久的耐心来做事,才能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我们可以通过睡前故事或者孩子自主阅读等方式,让孩子知道这些故事,并以它们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