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约20多年前,不善言辞、沉默少言甚至言语木讷,还被社会上许多人当做“忠诚、老实、可靠”的代名词,被当做一个人的优点来看待。甚至丈母娘挑选女婿时,都会在同等条件下偏向于他们。
现在,我们当然也不全盘否定这一价值标准。但是,就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看来,善于表达自己,的确已日益成为一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优点了。
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东西好,不愁没人要,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今天已完完全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快要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了,因此“酒香也得勤吆喝”。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随时随地你都得准备好把自己推销出去,我们最好多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学会如何表达自己。
良好的表达能力一般取决于两大核心要素:
(1)头脑里面有“东西”——“腹有诗书语自华”。勤于学习、勤于积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比如,作为一个推销员,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及更多的相关信息,绝对可以让你在必要时刻能信手拈来。
可是仅仅脑袋里有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还要有好的口才。
(2)勤于练习——“梅花香自苦寒来”。你可能已经发现,有许多人具备极丰富的知识,但当他发言时,下面的人常常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当他上台演讲时,没多久台下就已“呼噜声”一片。不是他的内容不精彩,而是他还不知如何用精彩的方式表达精彩的内容而已。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1)当然是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及专门知识。
(2)掌握练习的技巧:
1)表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加工,条理化地整理出来。
2)如果你对内容还不是很熟练,表达之前,最好先把它写下来,而且只写提纲或提示性的关键词,不要写下全文,照全文念的坏习惯永远都提升不了你的口才。
3)多应用“举手法则”。当有机会发言时,无论你是否准备好,请先“举手”再说。不要理会自己的发言有多么糟糕,不用理会糟糕的发言可能令你有多么尴尬。记住,你是在执行一项自我训练。
行为科学认为21天养成习惯,我们得先习惯“开口”,此时的“面子”问题可能是自己最大的障碍。
我有一位以前的同事,她儿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于是,她要求儿子上课时只要老师提问题就举手。小孩不懂那么多,只会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有一次居然出了一个笑话。看到他举手,老师点到他,他居然问:“老师,你的问题是什么?”原来,他刚才正在开小差,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举手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同事的本意是想借“举手”在不知不觉中“迫使”儿子上课专心听讲。她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小孩的成绩因为上课专心听讲,没有多久就开始直线上升。不过,令她没想到的是,此举还令她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小孩的表达能力因为习惯回答问题、主动表达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升入中学后,他在演讲比赛中曾多次得奖。
“举手法则”的精神内核是“开口”与“练习”。
4)开会时,尽可能坐在前排,因为这样你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发言。
5)学会讲故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故事、笑话、新闻,一有合适的时机就讲给身边的人听。初期,只要能把故事说完,讲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对方笑不笑、喜不喜欢听,这并不重要。不过后期你要提高要求了,把“讲”故事改变为“演”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然后把它“演”出来,这样做会使你讲故事的效果越来越棒。
6)如果你还想做得更出色,你可能要接受一些专业训练,如著名的三最训练法。找一篇你非常喜欢的范文,用“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方法,反复练习21天或21次以上。此时,你要练习的是让自己习惯:
提高音调,找到有爆发力和感染力的演讲的感觉。
提高语速,比平时说话快30%的语速最适合演讲。
让你的咬字准确、清晰,听起来悦耳。
7)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之一。找几位你比较欣赏的专业演讲家、专业讲师的录音带、录像带,反复模仿。你要模仿他们的声音、语调、语气、语速,模仿他们的肢体语言、神经语言等,直到最后复制成功。
此时不要有太多的杂念,不要去考虑自己的风格等。因为你还在学习阶段,还谈不上什么风格。你最需要的是兼收并蓄,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家。
我在学习演讲的初期,即照此法进行自我训练,效果令人拍案称奇。一套录音带,我真的不折不扣地按照要求花了一周时间(包括睡觉时也继续听,因为潜意识同样可以学习),重复听了几十遍。
8)再往上发展,就是专业的演讲家和专业培训师的要求了。你可能不会从事这些工作,但掌握这项技能,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对你的一生,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对一沟通绝对不如一对多沟通来得更有威力。
不过此时,我要给你的建议是,你需要接受更专业、更严格的讲师训练,或者至少是借助类似于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4S+C”培训模式中的系统化的专业讲师训练工具,不定期递进式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