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48261700000039

第39章 消灭人性的弱点——人生一定要避免消极心理(2)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控制。可能有人会说:我也不想发脾气的,但是很多事情让人不得不生气。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些事情,易怒的人总是采取一种愤怒的情绪反应,而心态平和者则懂得控制自己。情绪潜能专家鲍勃的女儿问他:“爸爸,你从未发过脾气。你一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你没有将它发泄出来,你把它藏在心里,这样对你是不好的。”鲍勃为了教育女儿,让她懂得人需要自我控制,在某一次女儿做错了事情后,他故意大声咆哮,让女儿看到自己面孔扭曲的模样。然后他对吓坏了的女儿说:“我觉得自己有点愚蠢,因为我感觉自己好像失去控制。我想发怒并非不可原谅,问题是如何让怒火冷却,否则它们将继续燃烧,而且越烧越旺。”

其次,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产生愤怒情绪的最大原因,是愤怒着感受到了来自别人的威胁,比如感受到别人的不礼貌的侵犯,感受到被忽视,或者感受到自尊受到伤害等等,于是愤怒就成为易怒者的一种保护性的情绪,认为在气愤当中自己会变得更强壮、更野蛮、更具威信。会产生这些想法的人主要是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易怒者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升自信心。

我把在控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因为一个人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哈佛经济学教授 詹纳斯·科尔耐

哈佛心理训练69: 如何控制愤怒

总有些事会让你感到愤怒,无法自制,而很多时候,愤怒有百害而无一益。这时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如果你开始愤怒,你应该:

①承认自己的愤怒。

②查明愤怒的根源,是哪件具体的事件或行为使你感到愤怒(切记:愤怒的对象不能针对某个人),想出能摆平它的办法。

③试着做深呼吸,再从一数到十,然后尽可能冷静地做出反应。

④暂时先离开,直到你感觉到能够冷静而理性地对待此事时再回来处理。

⑤和与此无关的第三者谈话交流。

⑥把自己的愤怒写下来,但注意不要让他人看到,而是要等到24小时之后再重新浏览自己所写的内容。

(2)如果对方愤怒,你应该:

①仔细聆听。

②模仿对方的行为,与对方保持一致的姿势,如果对方是坐着的,你也应该坐下,如果对方是站着的,你也应该站起来。

③不要在中间打断对方的说话,让他有机会倾吐心中的不快。

④承认对方的愤怒是应当的,并表示理解。

⑤承认对方的立场,使他明白你的意见同他一致以及你对这次事件的理解。

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方的愤怒升级的语言。

⑦保持冷静而又从容的心态。

⑧使用平静的声调(可以从语音和语速上判断出来)同对方交流。

⑨帮助对方解决困难,以免发生类似情况。

⑩看看对方还有没有更多的难题,限定解决所有这些困难的时间。

3. 猜疑心理:引起误会的祸根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像,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喜欢猜疑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随意发挥,对别人产生成见和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先入为主,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即使错了,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很早以前,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这样想了之后,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怎么看都是偷斧子的人,为此,他甚至跑到邻居家去讨要,邻居不承认,于是他就在邻居家门口破口大骂,对邻居的声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没过多久他就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也不觉得他像偷斧子的贼了。然而,邻居却认为自己无缘无故被冤枉,被谩骂,忍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将他告上县衙门,最后县官要他当众向邻居赔罪道歉,这件事才算了结。

喜欢猜疑的人在对人、对事物没有进行客观的了解之前,就主观地做出假设与推测,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像;抓住表象,忽略本质,根据片面的情况进行推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主观臆断经常会引起误会,因猜疑造成的人间悲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可以说是举不胜举。这样的猜疑不仅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对自己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一个人总是以猜疑的心态对待别人,自己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洁的友情;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甚至破坏感情;不仅如此,英国思想家培根还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猜疑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人的心志,使猜疑者远离朋友。一个人如果猜疑心过重,就会变得心胸比较狭隘,会因为一些可能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而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喜欢猜疑的人很难与同学朋友进行友好交往,结果可能就是性格内向孤僻,没有朋友。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心生怀疑,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李平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平时和公司里的人关系都不错,但是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同事小林。小林是部门主管,在开会的时候总会点出一些员工的不足,李平认为小林总喜欢针对自己,什么都和自己过不去。时间一长,李平的心里就开始怨恨小林,甚至开始到处传播关于小林的谣言。最后,小林因为这些谣言威信扫地,而李平不仅因为造谣生事被驱逐出了公司,还被小林起诉,被法院判决赔偿小林精神损失费2000元。

心理学家发现,猜疑者多半产生于缺乏“自我安全感”。一个人如果总是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就难免对周围环境产生疑虑、忧心忡忡了。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而是猜疑心使你产生了别人对你有成见的错觉,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别人的情绪,从而真的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种种不良后果,所以性格多疑的人应该想办法改正这个毛病。

猜疑的实质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又缺乏基本的沟通,猜疑者不从他人的行为表现去判断一个人,不和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而是凭直觉认为别人不对,因而对他人反复考察,希望自己的猜疑得到证实。但在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难于查证的,于是猜疑者就认为自己的猜疑有了根据。然而,最后大部分事实却证明,他们的猜疑是不正确的。

所以,喜欢猜疑者应该多进行控制多疑心理的锻炼,让自己心胸开阔、达观坦荡,慢慢把多疑的性格改掉,做一个正常健康的人。

没有一个头衔能比辩护律师更崇高可敬了。

——哈佛终身法学教授 艾伦·德肖维茨

哈佛心理训练70: 如何让自己不再多疑

⑴自我暗示,从心理上厌恶猜疑。

当你的猜疑心开始作怪时,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们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这样猜疑他”,“猜疑心理会破坏我和朋友的关系”,“我讨厌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逐渐克服猜疑心理。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⑵和自己猜疑的对象坦诚相待。

坦率地、诚恳地把自己的疑虑讲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你会发现你所有的疑虑都会得到解决。

4. 自卑心理: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拿破仑·希尔讲述了三个孩子初次到动物园事:

“当他们(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母亲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他们在狮子面前都有自卑的感觉,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感觉。所以,自卑感表现在哪一方面,表现为何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项上都存在自卑。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确实,作为人性的弱点之一,自卑存在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人的生命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情感症结。但是,承认了自卑的存在并不就意味着听之任之,任凭自己的弱点自行存在和发展。

心理学家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自卑的消极方面。自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是一条束缚成功的绳索,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自卑的人总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会与成功失之交臂。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X射线的照片中发现了DNA的螺旋转向。她准备发表一次演讲,向外界公布自己的发现,但是因为她是一名女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有着严重性别歧视的时代里,她由于自卑心理作祟,最终放弃了演讲。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从弗兰克林拍下的照片中发现了同一现象,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后来二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弗兰克林则与该奖项擦肩而过。如果弗兰克林没有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她的名字载人史册。

自卑心理还会让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从而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引发失足少年犯罪的罪魁就是自卑心理,他们会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最后对产生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自卑是一种如此普遍而又有巨大危害性的心态,我们应该怎样战胜它呢?

第一,自我认知法。自卑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特别看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不自觉的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因此常常形成“别人说我不行,那我一定不行”的错误思想,这就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不战自败的结局。要改变这种心态,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分析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卑的心态。

第二,以勤补拙法。自卑者常常会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如果能够主动的用勤奋去改变这种现状,拉近与别人的差距,就能够克服自卑心理。

第三,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你擅长的领域,因为在这一领域,你有着比别人浓厚的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且,你拥有比别人丰富的经验,你可以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对自信心的提升很有帮助。

第四,交际法。人一旦有了自卑情绪,就会将内心封闭起来,不愿与人相处。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轻视自己,缺乏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信心。但是越是封闭自己的人,越会被人误解,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自卑,自卑者一旦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很难走出来。尝试着与周围的人交往,学习他们的积极心态,从他们赞赏的言辞和行为中寻找自信。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训练71: 如何消除自卑

⑴重新书写内心的对话。

将以“不要……”开头的话改为以“务必……”开头的话,将“不可能”改为“必须”……将所有消极的语言改写成为积极向上的语言。

⑵自我鼓励。

当面临某种情况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5. 拖拉心理:只会浪费生命

做事拖拖拉拉,这种不良心态存在于很多人的身上,如果你把“等一等,再看一看”,“等时机成熟一些再说吧”经常挂在嘴边,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很有可能你已经把拖拉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了。

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作品《肯定自己》提到:“拖,应该是人的本性,它的基本原因是‘懒’”,所谓懒惰,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颜氏家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在所有失败的案例中,因困难而失败的只有十分之一,因懒惰失败的却有十分之久,可见懒惰的危害性实在不可小看。而拖拉作为懒惰的一种表现,对我们的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