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被“拆穿”很苦恼,心里话也是一种力量
大人们会经常给孩子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并告诉他们如果常说谎话,就会像故事里的小孩一样遇到危险时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的话,最后死于自己编织的谎话中。听完故事的孩子们深信不疑,并坚持不说谎话。但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孩子的心里也会有些小秘密不想告诉大人。
其实,有时候大人也要像孩子一样单纯些,不能用敏锐的眼光把孩子的小伎俩揭穿。只要孩子不迷恋成瘾,大人就可以给予孩子犯小错误的机会,并指出那些错误的危害,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回避。即使孩子的那些错误是三番两次的,大人们也没必要用冷漠的言辞批评。俗话说,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感染孩子,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小伎俩是错误的,就会自己改正。多关心,多鼓励,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才是给他们提供自己管理自己的平台。
淘淘是个调皮鬼,每天都有旺盛的精力。大冷天的,小家伙就背着家人在阳台玩水。虽然他也知道妈妈发现了会很不高兴,不过,他很会找借口,一见到妈妈从房间出来,他就赶紧走进来说:“妈妈,我衣服没有湿,你不要摸喔。”妈妈从这话中听出小家伙是不打自招,于是眼尾一扫,发现淘淘的袖子和裤脚全是湿漉漉的,知道这孩子玩水了。可是妈妈并没有当面揭穿淘淘的谎言,只是趁淘淘不注意时摸了摸裤子,还好裤子厚,里面没湿,不用换。
淘淘自己玩够了,便把红薯拿到房间里偷偷吃,看见妈妈进来,慌忙收起红薯掩饰说:“妈妈,我没吃。我现在把红薯放回去,要一块块地放才行的。”接着淘淘把妈妈拉进房间,关上门,然后笑嘻嘻地说:“妈妈,我要吃钙片和鱼肝油。”妈妈好奇地想,每天早上家人都会给淘淘吃药啊,于是问他:“今早爷爷没有给你吃啊?”淘淘说:“没有,你不要问爷爷喔。”妈妈差点笑出声来,可是也没有拆穿他,而是告诉淘淘钙片和鱼肝油应该早上吃,不然会上火流鼻血,淘淘听后便不再叫嚷着要吃了。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淘淘撒谎,一方面是为了不受大人责备,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某一目的,而这些目的正是妈妈所不允许的。但是,妈妈一看就能明白淘淘的撒谎技巧太不高明了,但并没有当面点破淘淘,而是通过简单的言语提示让孩子自己知道了怎么做才是对的。
说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是一个孩子想要追寻自我管理的正常现象,所以家长对此并不需要惊慌,反而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也成长到想要自我独立的阶段了。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千万不要用“你撒谎”这类语言来指责孩子说谎了,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羞惭与自卑,因为孩子之所以说谎,就是因为知道自己做错事了。大人也不要追问或者找来第三者来对质,要对孩子的谎言给予更多的宽容。既然是自我发展的本能,我们便要允许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撒谎,表面上不表态也不做任何评价,让孩子放松情绪,只要暗示正确的做法即可。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撒谎是一种成长的自然倾向,它是自发而普遍存在的。这种“撒谎”无关乎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方面,孩子的经验和记忆力有限,他们会为了博取成年人的关注而“捏造事实”,刻意错误地诠释某个事件。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及事实真相,以为家长不知道就没什么大不了。比如当孩子打碎了碗,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告诉妈妈是小狗打碎的,以此来保护自己。而实际上,孩子的谎言,并不是要危害什么,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区分“事实”和“谎言”的现实意义,于是就不知道说真话的重要性,更不明白“撒谎”的严重性。
生活中,小孩子会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把戏中自得其乐,以为自己做了件天衣无缝的事情,甚至可以骗过“无所不能”的大人。他们或者因为家长承诺孩子达到其希望后给予某种奖励,一心想要奖励而说谎;或者是做了错事,家长一贯以非打即骂、严重体罚来对待孩子,一心想逃避惩罚而说谎;又或者,家长反对孩子一心想要做的事,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孩子便会偷着干,家长问起来,就只能说谎了。大人对于孩子的这些无伤大雅的小把戏,一定不要拆穿,而且要尽量配合他们,让他们在自己营造的快乐中沉浸得久一些,但也要适度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不能等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后再来纠正,而是要暗示孩子有时候想做的事也是会被允许的。
其实生活中,孩子说谎的原因很简单,只要家长对孩子多一点理解、爱心和耐心,告诉孩子说谎不是达到目标的捷径,通过正确途径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让孩子知道大人不仅关心他们的行为,更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孩子就会真实地面对你。
给父母支招
1.不要当面揭穿孩子的谎言,一再追问事件的根源。我们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撒谎,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给予纠正。而孩子面对大人的一再追问,也只好继续用谎言遮掩谎言,既加深了自己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
2.讲道理要耐心 。当孩子想要某样在我们看来没必要添置的东西时,便会想出一些谎言,以欺骗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所以,不如讲明白你的道理,让孩子明白。而不是强行把孩子拉回来,或者欺骗孩子下次再买,或者选择承诺给他们更有必要买的东西。
3.父母应该树立榜样。孩子也会察言观色,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成人。大人无心的说谎,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4.表扬孩子的诚实。大人在孩子交代完真实的情况后,应该表扬其诚实,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孩子。最后,还应该帮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5.习惯性说谎也要治。在这种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可以先发制人,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你什么都知道,于是孩子就会说出真相了。
6.交换说谎的感受,让孩子不去说谎。为了让孩子尝到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也对孩子说谎。这样,孩子就知道不应该说谎了。
§§§第二节 爱上学习的孩子不逃学
有些孩子害怕上学,不肯到学校去,甚至会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拖延上学时间,患了“厌学症”。他们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家长硬是要孩子去,孩子就会哭叫吵闹,纠缠不休,最后往往导致家长与孩子僵持着。
头痛、恶心、昏昏欲睡、没有胃口、心跳过速和头晕等,都是因为厌学症而导致的,会随着不去上学的情况不治而愈。可是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害怕上学,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很可能与学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孩子发生了这种情况时,我们必须要弄清学校里困扰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孩子与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关系不好,还是孩子不能适应学校的要求,缺乏学习动力?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反思,思考自己有没有急于求成,教育的方式是否过于严格和缺乏灵活性,孩子是不是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
这天,彤彤的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彤彤腹泻得很厉害。彤彤妈妈非常紧张,赶紧去了学校。要知道,之前彤彤就出现过发烧、腹泻症状,当时以为孩子是为了不去上学故意装的,但一量体温,真发烧。不过,之前吃了药后就好点了,可没想到这第二天到学校,彤彤又开始腹泻。彤彤妈妈也是很奇怪,查了好几次也没查出来毛病,难道真是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们是没办法了,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就建议来看看心理医生。”彤彤的妈妈着急地带着彤彤去了心理医生那里,医生很和蔼地问彤彤难不难受。彤彤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到学校就狂躁、头晕,而这些症状完全没有预兆,说来就来。彤彤还说其实早在之前自己就被同学带着去了学校心理咨询室,不过彤彤没敢告诉妈妈,不然妈妈一定会说自己是装的。
后来,心理医生先让彤彤摆了个沙盘,然后告诉她,发烧或者闹肚子这种情况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偶尔也会与植物相克,并明确指出彤彤这不是生病,而是因为不想去学校,担心学不会或考不好,父母会责怪,才故意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的。
彤彤听了直点头。彤彤说,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爸爸妈妈的要求,可是不管怎么努力还总是差那么一小点。医生对彤彤笑笑,说成绩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只要继续努力,就终会有一天可以完成爸爸妈妈的要求,而那时彤彤也会从中发现更优秀的自己。至于彤彤的身体,那根本就没病,而是自己心理过于要强导致的身体的不协调。彤彤点头表示了解。
后来,医生暗地里批评了彤彤妈妈,指出就是因为妈妈对孩子太过苛刻,导致了彤彤的“发烧、腹泻”,这是一种心理压力的外在身体表现。
彤彤本身的自尊心很强,她知道如果她作业完成不好、考试考不好或者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讥笑了,她的父母都会责怪她。所以她每天上学都会担心,尽量小心翼翼地让老师满意,不出差错,进而导致自己害怕上学,甚至不想上学。彤彤的症状是典型的“恐学症”,从医学上讲,就是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在躯体上,被称为“心理问题躯体化”。
都市里,忙碌的父母忙于工作和挣钱,很容易忽略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去开导孩子,只会严格要求孩子。人都有意识和潜意识,当潜意识压倒意识时,心里想的就会表现到躯体上,加之孩子的控制力弱,就很容易表现出这种情绪。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孩子会选择这种“发烧、腹泻”的方式,来逃避处罚。于是,身体就真的“发烧”了。
生活中,像彤彤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大都很在意父母的意见,自我要求很高、上进心很强,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的成绩。反倒是不求上进的孩子基本不会出现这种病症。
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七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双目失明,就连耳朵也失去了听觉。那时候,海伦因为接受不了别人的非议,不愿意去上学。于是,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
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这位教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这样海伦就知道什么叫洋娃娃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海伦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学习的方法。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学会了不少的词。后来,她把学来的词与句子都用在表达上,写出了感动世界的佳作。
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为逃避人言非议而逃避上学。但她还是渴求知识。于是她在家庭教师的引导下,不怕困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但克服了重重身体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而且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其实厌学并不是由于孩子对学习本身厌倦,而是往往与某些影响孩子心理的具体事件有关,比如,孩子与父母分离、孩子的亲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这些都让孩子害怕去学校这样一个较大的公众场合,他们害怕受到别人的议论。更有的孩子害怕父母的期望落空,任何一次没考好,都让孩子害怕学校和学习。而家长发现孩子的厌学症后,最好先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将孩子所关心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上,让他们的兴趣点落在“上学”而不是那些与学习知识相差很远的东西上。
给父母支招
1.管孩子不要用“拳头”。经过研究发现,80%以上的适龄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他们往往不专心学习,经常贪玩,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新学期的前两周至一个月。家长不必因此过于焦虑,不要以拳头对待孩子,而是应沟通开导孩子,帮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
2.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恐学症”是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多发生在孩子的幼儿园阶段,其次是小学。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尽管初中阶段有“恐学症”的孩子就比较少了,但是家长还是应该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试着去问孩子今天认识了谁,有什么趣事,帮助孩子建立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让孩子逐渐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在学校有了爱好之后,“恐学”情况将逐渐减少。
3.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先让孩子读一些比较短的故事,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读书过程中,大人要给孩子语言上的鼓励,树立孩子读书的信心,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渐渐提高。
4.不要太注重学业成绩。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只要他已尽了力,大人也不应过分苛责孩子。孩子的焦虑没了,念书也就不感到辛苦了,而是会渐渐依照兴趣发展。
5.教给孩子社交技巧。有些孩子不懂得社交,在学校里总是一个人,显得过分沉默焦虑,容易自信心低落,不愿意上学。这时,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采取主动社交的办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