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
人类社会是代代延续相传的。后人的活动,都与前人相承相关。没有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抚养教育,人类社会的延续就会中断;没有前代人的努力奋斗,就没有后代人的幸福。孝敬父母,既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偿,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对前任劳动的尊重。
从小大大,我们的每一步都拉扯着父母的心,都牵动着父母的情。年轻时,我们只知道一味地、理所当然地向父母索取。他们再苦再累也总是毫无怨言地尽量满足我们的一切要求,即使是那些在今天看来极其无理的要求。可悲的是,等我们真正能够意识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易时,岁月的风霜已经染白了他们的双鬓,深深的皱纹也已爬满了他们的额头,或许某一天,他们就会永远离我们而去。那时真的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聪明人的做法
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要职的陈毅,在他62岁那年,随周总理出国访问归来,途经成都时去看望重病在身已年过八旬的老母。进屋时,恰遇老母因病重小便失禁而换下的一条尿裤,母亲见儿子到来,无比欣喜,但不愿让儿子见污浊之物,便挥手使眼色,让伺候她的侄女把尿裤扔到床下。陈毅见此情景,忙拉住母亲的手问是怎么回事,母亲知道瞒不住,只好说了实情。陈毅听后感慨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没能伺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裤子今天就让我去洗吧。”接着,又对自己的夫人张茜说:“家乡有句俗话,‘婆媳亲,全家和’。你这个平常不能照顾婆婆的媳妇,也该尽点孝道,让我们一起来洗好不好?”
陈毅和张茜乐呵呵地为老母洗了尿裤和其他衣物。
专家点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毅同志对父母的拳拳孝子情,非常感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在父母无徽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下长大成人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多种方式。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机会,只要你用心去找,一定能够找得到。
笨人的做法
一位年轻的寡母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大学毕业后,儿子分配到市委。但从此母子成了陌路。大儿子生了儿子,老母亲去看望,已是市委秘书科科长的儿子嫌丢人,不认她,还对同事说:“是来上访的,烦死人了!”
几年后,大儿子回家乡当上了县长,老母亲因穷困潦倒求救于县长儿子,谁知大儿子像打发乞丐似的给了她20元钱。老人四处流浪,一年后,终于饿死街头,副县长不得不前去料理后事。
面对记者,他不承认死者是自己的母亲,相反还操着官腔说:“这是本县的一位孤寡老人,我是代表政府来处理后事的。”气愤不过的乡亲把真相告诉了记者。事情经过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副县长不仅名誉扫地,而且不久就被上级单位免了职。
专家点评
像这位副县长这样的不孝之子,不仅应该免去官职,更应该绳之以法。如果做子女的都像他那样,我们的社会文明在哪里,进步在哪里?
行动指南
不管是什么人,都有做儿女的时候,也都有做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在做孩子的时候,怎么也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做了父母才懂得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应该用孝心对待父母。
善待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做人的良知。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侍奉过父母而抱憾终身。
有一名演员在电视台做访谈节目时说,年幼时,因为无知顶撞过父母;成年后,为事业拼搏,疏忽了父母;等到事业有成时,可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说完,他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遗憾的故事,当我们有一天站在父母的墓前,咀嚼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这种遗憾的况味是如此凑凉,如此无奈。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我们总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梁成,相信机会多多,可是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它们都将永远啃噬你的良心,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孝敬父母,我们不要等,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我们能常回家看看,常问候他们,陪陪他们,他们就会很高兴了。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自古以来很有价值的忠告。现实生活中,那些父亲还能劳动,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利益的人,就会把父母当做“宝”;而一旦父母卧病在床.需要侍奉,就会把父母当成“包袱“、“累赞‘,而嫌弃他们。这是有违孝道的行为,连狗都不如。
慈是做父母的义务,而孝是做儿女的义务。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以纯朴的笔调,写出了出行在外的游子思念慈母的心情,写出了亲子之爱,反映了人伦的准则。小草尚知报答春天的恩泽.何况为人子呢?
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孝行的伦理原则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孝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必需的。为人处世中凡嫌弃父母的逆子,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凡是孝敬父母的孝子,必将受到人们的赞扬。
释迩牟尼曾经说过:“假如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万里路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假如有人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和血为墨尽情抒写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能书尽。”
读着这样的佛语,每个人的心灵都会为之深深展撼。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的最基础情感是孝敬父母双亲。一个人对父母无情,对何人何物还复有情。“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孝既然是情感,就要有发自内心的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2. 关键时候要会察言观色
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状况,姿态、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聪明人的做法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太后执政。秦国趁机进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必须把赵国太后的爱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派兵。
太后不同意,大臣反复劝谏,结果太后生气了,她对臣子下了一道死命令:“有再敢提出长安君作为人质的,我就要阵他的脸。j1)(国形势危急,怎样才能用语言来打破这个僵局呢?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左师触龙主动站出来,表示想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待着他。
见面之后,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而是间接地说:“我的脚有毛病,走路都费劲,好久没有见到您了,但又恐怕您玉体有所不适,所以很想来看看您。”
见触龙并不是为劝谏而来。太后的怒气就消了三分。太后说:“我现在也是年纪大了,出入全靠坐车。”
“那您的饭量没有减少吧?”
“只是每日喝点粥罢了。”
触龙说:“哎呀,太后,不瞒您说,我的胃也很差,我勉强散步,每天走三四里,以便增加一点儿食欲,调和一下筋骨。”
“我可没有这个时间啊!”太后说着,满脸的怒气又消了三分。
触龙又说:“我有一个孩子,不成气,但是我老了,心里却疼爱他,又怕他以后没出息。希望能让他补充到侍卫的行列里,好让他保卫土宫,我是冒着死罪的危险来向您请求开后门的。”
太后会心地笑了,完全解除了戒备。
“好啊,你这个孩子多大了?”
触龙说:“15岁了,虽说还小,我总想在离世之前帮他安排好。”
太后看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乐了,禁不住说:“男子汉大丈夫也心疼儿子?”
触龙说:“太后您有所不知,男人要是疼起自己的孩子来,那要比妇人还厉害呀!”
太后笑了:“不,还是妇人疼爱得更重些吧。”
触龙说:“不过,我觉得太后爱燕后,就超过了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哪里能比得上长安君。”
触龙不紧不慢地说:“父母爱子女,要替他们作长远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时候,哭得多难受呀!可是在祭祀的时候,却说不要让她回来。这并不是您不想她,而是为她的长远利益着想,希望她的子孙永远在燕国为王。”
“是呀。”说得太后也激动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呀!’触龙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是您对长安君呢?您给了他尊贵的地位、肥沃的土地、贵重的宝物,却不让他及时为国家建立功勋,一旦太后作古,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我说,您对他的爱不如燕后啊。”
太后这时才如梦初醒:“对呀,触龙,你真行,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专家点评
这就是委婉建议的聪明之处,触龙不仅让太后漫慢消了气,还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试想,如果触龙直言相劝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聪明的谋士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借古讽今,既不会当面得罪主子,又能实现自己劝谏的日的。愚笨的人往往不顾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历史上才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要是都像文中那样提出自己的意见,怎么会有死在劝谏上面的事情呢!
笨人的做法
丽萍最近和老公闹离婚,找自己的闺蜜出来坐坐谈心。闺蜜是个活泼的丫头,成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这天,闺蜜带了自己的男朋友一起前来赴约,俩人恩恩爱爱地一路走来,让丽萍觉得很尴尬。
吃饭的时候,闺蜜不停向丽萍夸自己的男朋友条件有多好,对她千般好万般好。丽萍听了心里不舒服,这顿饭吃很不是滋味。
专家点评
明知道自己的朋友最近出了状况,还雪上加霜,这也太不会看脸色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很容易被人孤立,因为没有人喜欢跟不会察言观色的人交朋友。
行动指南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说“观色”犹如观察天气,看一个人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其中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眼神”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姿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察言观色,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例如在访问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应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敏锐地观察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恰当地处理。
主人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主人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但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就此打住,请求告辞:“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一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原因,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进行补偿。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或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否则会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你内心难免着急,可是你应该将已到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做出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你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只有测得风向才能使舵。
察言是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想法,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别人的内心世界。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例如,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之一是汽车,关于汽车的杂志也和音乐杂志、体育杂志同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汽车的品牌、行程距离、速度等有关,即使他们中的很多人暂时买不起车。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也可以说是显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侃而谈,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