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48280400000076

第76章 大原则前不退步

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为了民族气节等大原则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伯夷叔齐忠于故国,不食周粟;苏武牧羊,不辱使节;严颜被俘,声言“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文天祥大骂反将与叛徒,宁死不屈。

他们在浩然正气中大笔书写了“拒绝”二字,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来维护民族的尊严、个人的尊严。

公元前548年,大臣崔杼杀当朝齐庄公,一时齐国血雨腥风、人人自危。齐太史公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立杀太史公;继任者为太史公之弟,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恨之,再杀其弟;再继者为太史公三弟,其还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始惧,犹豫不决间,太史公之三弟也收拾行装准备仆死。崔杼大惧,终不敢再杀太史公之三弟,于是,“崔杼弑其君”五个血字真实载入史册。

前仆后继的悲壮,只为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大原则,生命的付出,只是为了捍卫事实尊严。手握重权,也惧怕真理;性命不保,却不怒自威。没有了维护大原则的决心,那么我们人间将不再有礼义廉耻,没有了维护大原则的气魄,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1898年,清朝“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大肆搜捕维新派,尽数诛之,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出逃,谭嗣同执意不肯。后日本使馆表示可以为其提供“保护”,谭嗣同坚辞不受并傲然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3日后,谭嗣同被捕,随即慷慨就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也只有像谭嗣同这样的在大原则面前毫不退让的英雄人物才能写就。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有一名士,因不肯在大原则面前退步,而贫病交加,最后撒手人寰。他就是朱自清。

1942年春的一天,经常断炊的朱自清家里,此时除了几块土豆、半筐野菜和米糠之外,仅剩下一点点大米了,为了让老人和孩子们吃,朱自清已两天没有吃饭了,饿得头昏眼花,拿起笔后手直颤抖,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喝几口凉水。

正在饥饿难熬之际,朱自清的一位远房亲戚来了,朱自清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两人从未交往过,只是听说他在日军中当翻译,不知道他来此为何事?原来,那位亲戚来给朱自清送米和大洋了,朱自清的妻子看到钱粮,高兴万分,说:“这下可好了,可以对付几天了。”

朱自清却不愿意就此接受,他问:“很感谢你,你有事需要我帮忙吗?”那个亲戚低声说:“日本人让您不要再在报界攻击他们了,这是一点心意。”“大丈夫不吃卖国粮”,朱自清焉能忍受如此侮辱,他怒不可遏,大声地骂道:“日本人占我土地,烧我民房,杀我同胞,不让说话,办不到,你这汉奸,滚!”朱自清提着米和大洋,将之甩出门外。从此,朱自清为家里定下一条规矩: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坚决不干。

有人劝他说:“你不骂日本人,就能领到救济粮呀!”朱自清说:“我宁可饿死、病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施舍。”

随后的几年,朱自清家境更加清苦了,虽然他每月都有薪水,但战争年代,物价飞涨,那点钱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远远不够,况且朱自清又患了严重胃病,也无钱救治,脸色蜡黄,骨瘦如柴。

1946年夏季的一天,著名学者吴晗急匆匆地来到朱自清简陋住宅,要找朱自清签名,原来,这是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倡议书。朱自清二话不说,立刻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来,贫困交加,身染疾病的朱自清病故,但他可贵的人格和刚直坚毅的民族气节,永久地留在了人间。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大原则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态度,无论外界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应该退步,这是一种独立的坚定意志,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如果连这一点勇气也没有,在大原则面前忍气吞声、明哲保身,则不光为后人耻笑,活得也就毫无意义。李陵身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骁勇善战,在最后的战争中仍然以微弱的残军让匈奴损兵折将,不愧为将门虎子,然而,战败后的李陵却以投降收尾,李家几代人的战绩付之东流,他还为此背负了一生骂名。投降后的李陵在匈奴中生活落寞而无奈,最后郁郁而终。这就是最典型的没有原则的悲剧。

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要活得有尊严、有气节,在大原则面前,守住自己的底线,要用果敢和坚毅书写我们的一腔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