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关键期
2岁半左右是幼儿技术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也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3至4岁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至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至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的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多向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8岁左右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
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
§§第10章 不要把孩子教“乖”了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培养之下,不知教出了多少“唯老师命、唯家长命”是从的孩子。
他们对于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主见,因为家长早已经给孩子制定了“约法三章”,孩子没有选择、没有自由,只有服从。
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整天闹个不停,弄得自己心情烦躁,疲惫不堪。如果孩子什么时候能变得安安静静的,父母就会夸他们“今天很乖”。然而,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孩子太安静了可能危害到其身心健康发展。
英国专家在最近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上指出,久坐不动、过于安静的孩子,将来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大大高于活泼好动的孩子。研究显示,童年的各种游戏活动有助于抵抗疾病。伦敦大学皇家医学学校教授拉塞尔·维纳尔介绍说,从1970年开始,他们对16567名孩子实施了身体健康监控,直到他们30岁为止。结果发现,排除肥胖、心理问题和工作学习压力等原因之后,活动量较多的孩子长大后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比较小。安静的孩子所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为头疼、轻微的淋巴结肿痛、虚弱、肌肉和关节疼痛,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常因过于疲劳而不能参加正常的活动等,而且患病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维纳尔教授还提到,过于安静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心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环境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正是在摸摸这儿,碰碰那儿的活动中,儿童认识了周边的环境,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建起了自己的世界。如果他们总是安安静静地待着,不去探索外部世界,就不可能有所发现,也不可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应鼓励儿童活动,并创造条件激发他们活动。
有一则童话,讲的是在木偶剧团里,一个木偶逃跑了,导演又气
恼又着急,发动人们四处寻找,结果错把一个小孩当做木偶抓了回来。因为这个小孩特别听话,马路上路口处的信号灯坏了,红灯总是亮着,而绿灯一直也不亮,这个小孩站在路口处等绿灯,半天就是不走。导演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比真正的木偶还听话,后来,他加入剧团,成了一个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木偶明星。
童话中的木偶当然是经过夸张的艺术创作之后的一个典型形象,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受欢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常常为其制造生产出的听话、顺从、遵守纪律和规则的产品而满足自豪,却不知我们已有多少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失去灵性和活力的孩子。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强调的是教育的整齐划一。为此我们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并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孩子。
不要把孩子教乖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培养之下,不知教出了多少“唯老师命、唯家长命”是从的孩子。这些孩子虽是小小的年纪却已失去了活泼、好动、简单、无忧无虑的天性,在学校里有礼貌,在课堂上守纪律,在家里家长不让做的事情一定坚决不会做。他们不淘气、不犯错、很听话、很安静,同时,他们对于事情也没有自己的看法、主见,因为家长早已经给孩子制定了“约法三章”,孩子没有选择、没有自由,只有服从。
因此,有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给孩子制定的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是——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