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拆掉篱笆墙
48443900000011

第11章 尊重孩子的隐私(1)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孩子的私人空间,它完完全全属于他一个人,他希望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永远的主人,而不希望有人来干预。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秘世界。

一、孩子的日记该不该动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是与他们做朋友式地进行交流,还是通过偷看日记了解孩子心中的秘密?如果是前者,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果是后者,就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15岁的微微是一名初三学生,平时有记日记的习惯,10月25日,她在日记中的“秘密”被母亲偷看后遭到了母亲的责怪,于是她在服下一瓶安眠药和鼠药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微微的班主任孙老师说:“微微在学校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平时不爱讲话,学习成绩很好,这次她出事让我很意外。”据孙老师介绍:24日上午,微微曾经找过她,而且说了一些很不着边际的话,大概意思是说,她没有犯错误,更没有像家人想的那样和男同学有什么关系。后来,孙老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与微微同班的一个男同学很想追求她,但被她拒绝了。接下来的日子,该男同学天天在学校门口等着她,微微总是躲得远远的。

当微微被殡仪馆的车拉走后,微微的母亲还站在冷风中哭泣着,只是断断续续地说:“妈只想知道你在想什么,才看了你的日记。”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微微的母亲看到女儿不像以前那样爱笑,而且回到家里经常把自己关起来,神神秘秘地写东西,就怀疑孩子有什么事情瞒着她。23日微微上学后母亲愉愉地打开了她的抽屉,发现里面有个花皮日记本,上面写着关于一个男孩的事情。微微当天放学回家后,母亲严肃地批评了她,告诉她在学习的关键时期绝对不可以谈恋爱,并驳问了微微的任何辩解。

近年来,父母和老师偷看孩子日记的事屡屡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既敏感而又脆弱,可是,作为父母却很难找到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渠道,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陌路人。于是,他们常常采用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这种侵犯孩子隐私的行为却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由此产生两代人的剧烈矛盾冲突。

或许孩子“不再与我们沟通,并且还有抵触情绪”,或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与父母据理力争,或许孩子隐藏起自己的许多秘密不肯让父母知道,或许孩子新交了父母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同龄朋友……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存在着父母所担心的“问题”,相反这是他们为自己争取一个独立存在身份的标志。

作为孩子,他们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私地,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找到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如果每个家长都能理解这一点的话,也许微微式的惨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二、父母的担心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秘密这是很正常的,我一开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可能是人的好奇心在作祟吧,看到孩子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各种猜疑都冒了出来,就总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何况,他还是自己最关心的孩子,所以,不好的想法总是会盘旋在脑子里:他在谈恋爱吗,或者他在看色情杂志?更可怕的是,他有没有在外面和不良少年打交道?其实,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一旦钻起牛角尖来,就会变成天大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会按捺不住了。”一位母亲这样解释说。

父母担心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为父母的“侵权”行为苦恼着。

其实父母应该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包括孩子在内。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孩子的私人空间,它完完全全属于孩子一个人,而孩子也把他所有的不希望别人知道、不希望别人了解的心事妥善地保存在他的隐秘世界里。他希望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永远的主人,而不希望有人来干预。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秘世界。

少男少女总爱把自己的抽屉上把锁,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每个孩子的秘密都是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无论这些秘密对他的成长是否有利,孩子是十分看重这些内心深处希望保留的秘密的。

所以,诸如对孩子频繁的口罗嗦,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的种种“家长制”做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它无视孩子的自尊。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会产生独立的意志和欲望。无论他的心理成不成熟,他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人。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些善恶是非的标准与概念。而且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而对孩子的这些想法,只要不是错误的,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尊重。即便是我们成人认为是错误的,也不应粗暴地加以干涉,而应该适当地加以疏导。

三、保护孩子的“秘密花园”

(一)注意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行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定的思想;同时孩子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划划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

经常到学校去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孩子的玩伴、同学都可以是了解的对象,必要时还可和孩子朋友们的父母建立经常联系,这样就不愁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了。这样就能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更多的切入点。

(二)加强思想交流平等对待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的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这时的父母,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自己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

父母与孩子之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

(三)注重引导

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因而父母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自己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

(四)不要窥视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父母竟有四分之一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孩子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父母也有父母的难处,现在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关于孩子足够的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他们便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私密权的孩子从发展角度看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

如果你真的“偷窥”了而又被孩子发觉,也不必心虚,可以直白地告诉他:“你的所作所为让我很不放心。什么时候你能让父母彻底放心,什么时候我就不再干预你的秘密。”

(五)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年热播的美国系列家庭剧《成长的烦恼》,希佛尔一家的生活让我们管窥到了美国人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态度。希佛尔的4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与父母分开睡,自己的房间便是自己的领地,自己全权负责。

长子迈克的屋子时常是乱糟糟的,仅当有女孩子要来的时候才突击整理一下。后来,他甚至认为家里对他的约束太多,18岁时就用自己的打工收入向父亲租下了车库的阁楼。虽然与父母以及弟弟妹妹们比邻而居,只有几步之遥,他毕竟游离于父母“统治”的大屋之外,有了自己的小窝。这也显示了他的父母尊重孩子独立要求的意识。

爱护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样,但由于方法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去点缀、打扫,给他们的心灵充分舒展的场所,使他们既能体验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又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像雏鹰一样健康地成长,最终有能力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