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再富,也不可富孩子
48462700000025

第25章 拖延“霎时冲动”的消费

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后,孩子的第三个理财教育基础,就是掌握延迟满足的能力。现今社会凡事讲求效率,工作如是,消费行为也如是。以前有广告口号“想做就去做”,鼓励人只要有物欲,便要努力争取以求即时满足,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反响。这一代孩子也不自觉地沾染上这种风气,一旦成为习惯,对往后的财富观和消费行为都会有负面影响。

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再正常不过;然而追求物质欲望犹如进入单程路,要求的待遇和质量随年月有增无减,以往数百元的手袋皮鞋已不能满足,愿意花费的金额也愈来愈高,大人如是,小孩亦然。

其实也不用诧异,得一想二正是孩子普遍的天性,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每日接触的诱惑实在不少,面对想要的东西往往不懂节制。例如,刚吃了一杯雪糕,又会要求另一杯(健康问题不在他们考虑之列);刚得到了一个新铅笔盒,转眼间又想买下另一款式,倘若得不到,部分孩子还会用他们的“杀手锏”,在大庭广众下发脾气,大吵大闹去为自己争取权益。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孩子的问题,因为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但其实家长也责无旁贷,问题根源或许是来自家长有意无意的鼓励和娇纵。父母爱子女,怕他们吃苦,怕他们被比下去,因此尽量用金钱和物质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谁知适得其反,这些“爱的表现”间接令孩子成为“小王子”、“小公主”,一个个经不住风浪,承担不了责任。

善于试探父母底线

不错,这一代孩子普遍非常聪明,他们善于通过与父母“交手”来试探父母处事的底线,然后再寻找好处,相信这是天赋的本领,即使三至四岁的小孩也运用自如,例子更是俯拾皆是,如我们经常见到不少孩子会在公共场所大哭大嚷,迫使父母听从自己。这些举动确实令父母不知所措,最终无奈就范。一旦孩子成功“起义”,他们便会认定这是有效方法,日后只会变本加厉。

又例如,当孩子清楚地知道每周拿零用钱后,所有个人消费开支理应自行负责;但当孩子看到心仪的漫画或小精品时,便会乖巧地转向祖父母“下手”,若因此提高成功概率,日后也会向这个缺口进攻。倘若父母能多关心孩子,在问题出现时立刻纠正,情况必然大大改善。

或许大家曾有类似经验:购物只在于一时冲动,可能由于价钱不高,也许为了奖励自己,结果物无所用,满足感瞬间即逝,最终只是在家里增添了一些杂物。

孩子面对的诱惑不是不多,相对来说,只是银码较低。延迟满足是控制消费欲的重要一环,因为追求无止境的欲望正是推动消费的原动力。

在一次亲子讲座中,我认识了一位母亲,当时她与孩子的关系不太和谐,因她拒绝给孩子购买名牌球鞋。原来该名母亲一直有冲动消费的习惯,虽不至于成为购物狂,但每每看到心仪的东西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并会经常拿着大包小包回家,她甚至不避嫌地在孩子面前购物。因此孩子知道母亲不让他购物时,便反应很大,认为母亲言行不一,只会宽己严人。

随着孩子开始懂事,父母的日常身教和每日的理财消费习惯,都在打造孩子的金钱观,对日后孩子的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转移注意力远离引诱

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要尽量避免即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带他们远离购物环境。

还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玩扭蛋,由于只是10元8块,刚开始我没有特别注意。后来,他每次路过便利店或玩具店时,便会要求玩扭蛋,甚至曾因此发脾气。为免他越来越沉迷,我们上街时便特意绕过一些有扭蛋机的商户,令他远离诱惑,问题也因此大大改善。

当然,对于一些已踏入小学的孩子,情况便不一样了。家长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稍为拖延,尝试了解他们的要求,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他们。事实上,现今的孩子容易冲动消费,有时经过短短的冷静期,孩子会改变初衷。让孩子慢慢体会延迟消费的好处,确是一种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