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演进,这一代的消费模式跟以往呈现显著的差别。还记得我们的上一代在消费购物时,总会左挑右选,几番议价,才下决定,最后以现金结账;近年电子货币和网上消费大行其道,顾客不用携带现金和钱包,甚至足不出户也能享受购物乐趣,只需用指尖在网上简单点击,便可完成购物程序,把心仪物品在短时间内送到家中,方便快捷。
在香港,电子货币泛指八达通、易办事、缴费灵、快易通等,近年日渐普及,当中以八达通卡最有代表性,其发卡量逐年递增。八达通是世界上渗透率最高的商用智能卡,截止2011年11月,官方资料显示在全港16至65岁的人士中,拥有八达通卡或其产品者达95%;它更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智能卡,每天交易宗数超过1100万,涉及金额超过港币1亿元,而且应用范围极广,其覆盖面之阔,已逐步进入生活的不同层面,可以说是与香港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总而言之,八达通卡的出现,确实为市民带来不少方便,起码不再需要携带大量零钱外出,同时这也彻底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消费模式。
电子货币的特点是方便易用,交易完成后,读卡器会发出“嘟”的一声,无须特别教导孩子也能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电子货币的所有交易数据,如消费时间、种类、交易金额也会清楚记录,储存在卡内芯片,方便日后查核,持有人只要到各地铁站的特定查核机便可随时查核过往十次消费记录,方便快捷。
自动增值正反两面
我经常建议,父母应帮助孩子自幼养成记账的习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八达通卡的出现正好提供了建立记账习惯的平台。顺带一提,我认识部分父母,已开始透过电子货币给孩子零用钱。除了因为它提供建立记账习惯的平台,由于目前八达通卡在交通工具和大多数餐厅,甚至学校小卖部也能通用,父母大可考虑把每月零用钱直接存入孩子的八达通卡内,支付孩子日常的交通费或其他支出,同时也可与孩子一同定期到各特定查核机察看。
第一代的八达通卡是以“记账卡”形式运作,时至今日,八达通卡已发展至自动增值服务;不少市民为节省为卡增值时带来的不便,都选择了自动增值服务,即每次直接从信用卡户口过户增值,使八达通卡长年无缺,同时也兼享信用卡的积分和免息还款期等优惠,在实际运用上更为便捷;不过,我认为自动增值服务并不适合一些理财经验不足的孩子。虽然免除每次增值的麻烦,但一旦他们的八达通卡长年无缺,或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养成“金钱无限”的概念,每次消费前也未必会认真思考。
电子货币逐渐取代现金成为主要交易媒介已成大势所趋,父母不能刻意回避,反而应该主动介入,帮助孩子建立使用电子货币的正确观念。除了八达通卡外,信用卡近年来也发展迅速,成为一些银行“兵家必争之地”,多少与这一代消费文化非常普及有关,发卡银行相应利用排山倒海的推广攻势来接触消费群,最常用的方法莫过于与餐厅商铺提供长期折扣优惠推广,鼓励消费。此外,一般网上购物均容许以信用卡支付,只须提供信用卡数据便可完成交易,顾客尽享方便之余,更可兼享长达两个月的免息还款期,对消费新生代非常有吸引力。
正所谓“针无两头利”,信用卡的出现其实衍生出了不少的理财问题,主要是“先使未来钱”的恶习;信用卡可诱使消费者名正言顺地透支,在购物消费时,只要消费金额在指定信用额度内,便不需理会是否有足够现金在手。对孩子而言,以前没有信用卡或附属卡的时候,当孩子捉襟见肘时,便一定会认真考虑是否需要购物,如果确实需要便得寻求父母首肯以作金钱上的资助,但今天信用卡或附属卡的出现便把过往的整体消费模式及行为彻底改变了。
当信用卡成了恶魔
不少大学生也会在参加大学迎新会时申请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倘若自小没被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大前提下,当看到信用卡带来的消费诱惑时,后果将会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一般银行只会在发卡时复核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其后便根据还款记录做监察机制。年轻一代顺从“想做就去做”的社会潮流文化,换来了大批债务,为自己制造了许多麻烦,严重的甚至影响个人信贷记录及日后的生活质量。
还记得我有位年轻朋友,便是在大学一年级时误用信用卡过度消费,最终欠下巨债,要在余下的大学生涯里努力兼职偿债,白白错失了精彩的大学生活,这也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段黑暗岁月。经一事,长一智,现在他的消费理财也变得非常谨慎,所有消费也全用现金处理。
我认为,在社会大力鼓吹消费文化的大环境下,父母必须自幼向孩子讲解有关信用卡的运作,同时教导他们认清信用卡是支付工具,而不是借贷工具;在他们申请第一张信用卡时,必须有每月还清欠款的能力和决心,以及自我控制消费的能力,否则,就需要再作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