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令营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白天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玩得很开心,但到了晚上睡觉时,许多孩子看看床,却抹起了眼泪。他们想父母,不能承受父母不在身边的痛苦。在劝说下,他们勉强上了床,但是要求老师不能关灯。有位女孩子还让老师给她找个布娃娃抱着。灯可以不关,但娃娃却找不到,这位女孩子委屈地哭了起来,老师无奈给了她一个枕头当娃娃,可能是哭累了,她竟抱着枕头入睡了。还有的小女孩直哭着要见妈妈,老师怎么劝也不行,无奈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让她妈妈在电话中哄着她睡,她妈妈在电话里给她讲故事,唱催眠曲,半小时以后,她终于睡着了。有的家长也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娇了,依赖性强,吃不了苦,将来可怎么办?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可是孩子真的去吃点苦,父母又牵肠挂肚身不由己地担心起来。
关于对孩子的“吃苦”教育,美国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美国,孩子在学习期间,靠给他人送报、送奶、修理草坪等劳动,来挣自己的零花钱,从小就体验劳动的艰辛。
如果父母始终是太溺爱、太心软,不放手让孩子去锻炼,那么就有可能剥夺孩子本该获得的幸福。孩子一生中不遇到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孩子将来少吃苦头,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当吃些苦头,不失为一种培养孩子耐挫力的好方法。
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
父母箴言
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浪费粮食是一种罪过。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饭菜,要对粮食怀有感恩之情,要对劳动者怀有感恩之情。
一日三餐后,某中学饭堂的泔水回收车总是积的满满的:咬了几口的馒头,黄澄澄的半截油条,喝了一半的豆浆,大堆剩饭剩菜。这还只是开始,再看饭后,洗完饭盆后依旧哗哗流淌着的水龙头……
在很多人看来,重提“节约粮食”在当今的社会似乎已经过时。是全社会节粮爱粮的意识都无须再提高了?还是我们的粮食已经富裕到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对后者,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对前者,只要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会发现——粮食浪费几乎无处不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
曾经看过一件这样的事情。在某学校3名十五六岁的女高中生嫌炊事员给她们打的米饭不如男生多(在该校食堂,主食是无限量供应的),一次次要求炊事员加饭;当每个人盘中的米饭已经高高地堆成了尖时,为了示威,3个女孩一起得意地将米饭倒在了地上。炊事员见状批评她们浪费,女孩们振振有词:“怎么,我们已经交过伙食费了,浪费也是浪费自己的,你管不着!”
在孩子中间,还有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一条红烧鲤鱼,仅仅吃了1/3,便被扔在桌上;一盘两荤两素的快餐,仅吃了几口米饭和几口素菜,便不吃了;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仅仅在吃了几口后,便放在了桌上,变成了烟灰缸;四个精致的“小炒”,在被两双筷子简单地拨动以后,便被弃之一边,变成了苍蝇蚊虫的口中之物。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孩子们会这么浪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责任。有孩子曾经很尖锐地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外,他没有从父母或是其他渠道得到过有关节约粮食的教育。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在一些人眼中粮食浪费早已司空见惯,没什么大不了。重庆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李光云算了这样一笔账:以一个学校食堂为例,每天要消耗数百公斤蔬菜和粮食,平均每天回收200公斤潲水,其中1/5都是浪费掉的食物,这样算来一年有上万公斤粮食被浪费掉,是10个人一年的口粮。这仅仅是一个学校食堂,社会上浪费粮食更是惊人。
其实,不光是孩子,社会上浪费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一伙人去餐馆吃饭,酒足饭饱后,一席人相继离去。桌子上还有未动的蒸鱼一整条、药膳鸡汤中还有大半只鸡、点心剩下大半盘……剩下的菜即使再来一席人也够吃,虽然餐馆支持顾客将没吃完的菜打包带走,但许多客人因嫌麻烦宁愿将食物浪费掉。
顾客不把剩下的饭菜带走,有时是为了满足爱面子的虚荣心,有时候是觉得不方便。但总的来说,都是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没有把爱惜粮食的观念渗透到内心。不管怎么说,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希望父母能够从自己做起,以此来教育孩子有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孩子学会珍惜粮食,珍惜生活。
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父母箴言
随着电脑越来越流行于孩子之间,网络把一些孩子网在了那些虚拟的世界中,让孩子不能自拔,进而对网络以外的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竭尽全力把孩子从网络的迷宫中解救出来。
有的孩子上网成瘾,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结果,学习成绩下降,不和朋友交往,身体情况逐渐变弱,这些都是上网成瘾的后遗症。于是,怎么样才能让这样的孩子摆脱网瘾成了父母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也许,只有弄明白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了他们的渴望和不满,真正贴近他们,与他们充分沟通,才能找到答案,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孩子的网瘾加以预防或是克服,帮助孩子避开成长道路上的陷阱。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利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孩子的上网成瘾,有些父母不是打就是骂,要不就是强制阻止,但是这些都没有效果,却导致了孩子的自暴自弃;也有些父母企图用眼泪来感化孩子,结果也是令人失望。于是,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预防和纠正孩子上网成瘾成为家庭教育中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孩子沉迷于网络,大多数的原因是业余生活空虚造成的,这或多或少是由于父母的原因。因为父母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孩子的业余生活陪伴他们,于是他们就找到了网络这个“朋友”。这个“朋友”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新奇的东西,让他们不再空虚,当然,孩子也会从“朋友”那儿吸收一些不良的知识。慢慢的,孩子就为对网络上瘾,这种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烈的依恋性
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不管是心理还是行为上都被上网这个活动支配着,上网也就演变成了孩子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的时间和精力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孩子生物钟的紊乱。当孩子没有办法上网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甚至会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一旦上网之后,情况就会好转。于是,上网就占了孩子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也都被网络所占领,学习的动机就会减弱,生活的质量也相应下降。
2.情感淡漠
上网成瘾的孩子对网络上的朋友如胶似漆,但是对他们有血肉关系的亲人则会显得有些冷漠。当他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不会向家人以及朋友表露,而是会把情绪隐藏起来,到网上去和网友倾吐、宣泄。除此之外,孩子整天上网,父母当然会阻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因为父母的限制而和父母发生冲突。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上网成瘾的孩子一般在网上会有一大群网友,他们会在上面和网友们聊得很尽兴,但是在现实生活的交往却让他们感到很困难,从而会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交友的游刃有余和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这两个方面的反差更会导致孩子更多的重复上网的行为。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同时也和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也会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上网成瘾也会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
有些孩子虽然痴迷于网络,但是也能够意识到自己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于是他们企图缩短上网的时间,但是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强制戒除之后,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其实,孩子的网络成瘾就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病症,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自拔。只有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
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就根本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
1.精神空虚
当孩子痴迷于网络,父母是最伤心的,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总会很失望。但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绝大多数的原因是父母所造成的。想想看,当父母在忙于工作的时候,你只满足了孩子“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但是,你却不知道最近孩子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之间有没有友好相处,当别的孩子总是喜欢欺负他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办?这些,你注意过吗?当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关心,寻求不到支持的时候,他们就到网络上去寻找,当他们受了别人的欺负找不到发泄的地方时,他们就化名到网络上去骂人,去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