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48477400000009

第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3)

目标转移法。请仔细观察眼里的某一件物品,看清它的形状、颜色、材料和其他特点,然后闭上双眼,回忆所观察到的物品,再睁眼观察一下所看物品,检查回忆得是否正确。这时就会发现,脑子里原有的想法或杂念都被“扫除”出去,大脑变得平静了。

回忆法。上课前,让孩子提前两分钟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回忆这门课程上一次讲到什么地方了?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这样的考虑会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的思路,使之纳入这堂课的轨道。

在晚上做作业和复习功课时,如果心理状态不安静,也可以用回忆法,回忆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这样既复习了功课,又能使心理平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或复习功课。

聆听法。聚精会神,仔细倾听某一种声音,对周围其他的声音则听而不闻。被倾听的这种声音愈轻微,注意力也就会愈容易集中。如此反复训练,注意力就能集中。例如,有位中学生,放学回家后,每天练习听时钟的滴答声。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渐增多,每次都训练自己只听到钟的“嘀嗒”声,周围声音都听不见。半个月后,他的专注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能排除外来干扰,专心致志地学习,长时间训练,就可以养成专注的良好习惯,则受益会更多。

纠正孩子骂人的毛病

父母箴言

有些父母听到孩子偶尔学说一两句骂人的话,感到很有意思,甚至还鼓励孩子用这些骂人话去骂这个骂那个。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在父母的鼓励或默许下,孩子很容易养成骂人的坏习惯。

孩子就是一棵成长的小树,而父母就是园丁,为了能使小树长得更直更高,看到小树长出偏叉的时候,打一下叉子是很有必要的。孩子骂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轻者有伤和气、重者引发他人怨恨和报复。生活中许多孩子的人际冲突常常是从骂人开始的。骂人就像孩子这棵小树上长出的叉子,需要及时拔掉。

具体来说,父母应怎样纠正孩子骂人的毛病呢?

1.问问孩子为什么骂人

父母应观察孩子的成长状态。当孩子骂人的时候,要反复询问孩子在骂什么,为什么骂,需要什么。搞清楚孩子有关需求的信息后,再以不骂人行为作为条件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做,孩子的骂人行为可以得到重塑,但需要多次反复,以搞清信息和给予奖励为基本手段。

2.去除环境中的“污染”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骂几句脏话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拿孩子骂人的话出来炫耀。殊不知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说脏话骂人可以博大人一笑的错觉。这会在无形之中鼓励孩子说脏话。

孩子天生是不会骂人的,孩子学会骂人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即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能有机会听到、学到骂人,并且成人觉得“好玩”并发笑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更强化了孩子的这一行为。

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还不能判断自己说的话是好是坏,只是跟着别人讲。因此,要改正孩子的骂人的习惯,首先,是去除环境中的“污染”,让孩子接触不到粗话和脏话;其次,在孩子说脏话骂人的时候,可先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使孩子得不到鼓励和强化,使孩子认识到这一方式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会减少这一行为直至消失。

3.教孩子正确宣泄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骂人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如在公车上被人踩时,往往就会骂人。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磨擦,让孩子明白地球很拥挤,随时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使孩子学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要为这些小事而生气、赌气。

当然,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学会适当的宣泄方法。如:鼓励孩子诉说衷肠,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等等。

4.严肃批评骂人的孩子

当孩子骂人后,父母要严肃批评。批评时可以向孩子提出下列问题:不用骂人的方式以善“还击”行不行?骂人能解决问题吗?被骂者会产生怎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手段报复等等。其目的在于使孩子认识到骂人有害无益。

父母一定要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有些父母听到孩子骂人时,可能会大声地使用一些很荒谬的字眼训孩子,比如:“你是白痴啊!难道不会说些比骂人更好听的话吗?”父母这样教育孩子是很好笑的。这样会让孩子误以为,使用“白痴”这些字眼不是在骂人。父母必须适当引导自己愤怒,对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孩子知道你是为了什么而感到沮丧生气,而且让孩子知道他说不同的话,会给他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教导他,当他想要骂人时该如何做。

不要让孩子背后议论别人

父母箴言

人们常说:“明人不说暗话。”没有人喜欢别人在背后对自己品头论足,指指点点。告诉孩子,经常在背地里说人坏话的人,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因为,他可以当着你的面说别人,也就可以当着别人的面说你。

小孩子心直口快,爱说实话,遇到什么事看不惯就会说出来,甚至有时事后想起来还会抱怨几句。父母不能小看这种事后的抱怨,因为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可能会使孩子养成背后说人坏话的习惯。

有的孩子喜欢在背地里指责自己的朋友,而父母却听之任之,有时还认为孩子指责的道理。父母的这种做法,对培养孩子与人合作是不利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是说谁都有一定的缺点,你的孩子交的朋友,虽然经过选择,他也不会一点缺点没有,正像你的孩子也有缺点一样。

任凭孩子背后指责朋友,会使你的孩子处处挑剔朋友的毛病,看不到朋友的优点。长此下去,他便会失去朋友,成为孤芳自赏的“孤家寡人”。这样的人容易孤独,自视清高,不利于与人合作。

遇到孩子抱怨别人的情形时,父母最好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决定怎么帮助他。通常孩子抱怨完了,还是必须面对问题。在还没有找出问题症结以前不让孩子表达,会使孩子产生失落、无助感。

有些孩子的抱怨的确是芝麻小事,可是对孩子的意义重大。聪明的父母不会错过孩子的任何小事,他们总是将它当成重要的事,郑重其事地听他说完。也许孩子话一说完,也同时找到答案了。

当然,不让孩子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坏话?是捏造事实,蓄意中伤?还是说别人的缺点,短处或者不足?事实上,好话和坏话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只要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就不能算坏话。

因为谈论别人,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做,且经常在做。社会本来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很多都和别人有关。两个人的谈话不可能只局限于两个人之间,很可能会牵连到第三者、第四者等等。只是两个人谈话的时候,不能散布关于别人的谣言,把别人的缺点和丑事弄得人尽皆知,就不好了。

比如,早晨去室外跑步,恰巧看到两个朋友。刚要跟他们打招呼,只听一个跟另一个说:“他那个人,私心太大,只想让别人帮他,却从来不愿多帮帮别人。”一大早听到这样的话,心理承受能力再好的人很可能也会难受好一阵子。

但如果情况是这样,他把你拉到一个适当的场合告诉你:“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时替朋友考虑得不周全,我提醒你是因为咱们是朋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难堪,还会觉得对方在为你着想。

可见,有话一定要当面说,千万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在背后乱议论别人,一旦被对方知道了,难免会发生争吵。这样一来,即便是以前对你印象很好的人,心中也会出现阴影,以前对你的好感顿消。所以,父母要时刻提醒孩子,莫让嘴巴破坏自己的好名声。忠诚待人,对自己是不会有害的。

“有话当面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技巧。人们把“有话当面说”的人称之为心直口快,一点也不介意,说了就完了,没有后遗症。

当然,有话当面说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的。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恰到好处地把意见传达给对方,效果一定是不错的,如果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地,其效果就更好。

若真想在背后谈论别人,那最好说好话。比如你听到两个朋友这么说:“他这个挺聪明的,也愿意为朋友办事……”你肯定十分高兴,并且更愿意帮他办事。

人们常将爱说三道四,背后说人坏话的人称为小人。亲君子而远小人,提倡“直面”而反对阴谋和穿小鞋。这些道理,父母是应该给孩子讲清楚的。

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

父母箴言

孩子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些孩子却总是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其实,只要让孩子学会主动道歉,学会说“对不起”,那么事情就好解决了。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相互之间发生一些磕碰是难免的。其中,有不少往往是始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诸如:骑车不留神碰到他人;浇花不注意水滴到楼下晾晒的衣服上;走路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等等。面对这些情景,有的人不管有理没理,便大声训斥、谩骂、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人却能“先发制人”,说声“对不起”,表示个歉意,于是双方怒消气散,“一笑泯千仇”。

千万别以为道歉是个小事,对孩子来说,学会说“对不起”是关乎孩子将来能否“成才”的大事。试想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连一句简单的“对不起”都不会说,以后还怎样融入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犯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承认错误,更可怕的是他还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什么。并且,经常抱有这样的想法的孩子,他的人生观一定是扭曲的,这样的孩子,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出息吗?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主动说“对不起”。

人几乎都是护短的,任何人犯了错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几乎没有人会坦然承认自己错了,也很少有人会主动说上一句“对不起”。因为这句“对不起”包含了一种忏悔、一种勇气、一种尊重和一种责任。有些孩子从小生活在由很多孩子组成的大集体中,彼此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当出现冲突时,有的孩子会“怒发冲冠”,不管有没有理由就出口伤人;而有的同学则是以诚相待,一声诚恳的“对不起”,就可以使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

有的孩子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更不要说什么要他说“对不起”了。

小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强闯的祸,可小强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小强到叔叔家做客,小强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了起来,小强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强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爸爸拉过小强要他向妹妹道歉,小强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强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看着小强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认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是错,要怎么改正错误。然后,再让孩子学会主动说“对不起”。“对不起”三个字听起来很平常,但在处理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时,却有着出奇的好效果。有了过失和误会,衷心地向对方说声“对不起”,就可以显示一个孩子开阔的胸怀和彬彬有礼的风度。

让孩子吃一些苦头

父母箴言

没有吃过苦的孩子,不会知道生活的艰辛,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父母不要只让孩子生活在“甜蜜”中,也要让孩子尝一下“苦”的滋味,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变得坚强。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幸福,用一句话说就是“生活在蜜罐里”。从出生到成长,有些父母甚至从来不舍得让孩子吃上一丁点儿苦头,他们用爱小心呵斥着孩子。但是,从某些来看,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父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该让孩子吃一点苦了。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够让人真正的“长大”。然而,很多父母却不想让孩子吃苦,这样的父母大多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在穷困中“爬”出来,深知受穷的滋味,因而无论如何不让孩子再重复自己。还有一种原因,现在贫富不均,富家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手里握着的零花钱也多。自己虽然没有那个能力,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孩子拉大差距,甚至自己不舍得穿件新衣服,也要每天给孩子零用钱,和富家的孩子一样。

其实,父母的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孩子小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吃点苦,自己不就是吃苦长大的吗?不是也过来了吗?从一定意义上说,吃点苦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懂得在不富裕的情况下紧缩开支。

正是因为许多父母有舍不得孩子吃苦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漠视对孩子体力和意志力的培养,而体力和意志力则是智慧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孩子在体力上吃点苦,在意志力上受点考验并没有什么,更不需要心痛。让孩子以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未来,接受各种挑战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