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48477400000024

第24章 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3)

5.抓住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机会

有些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可是到了外面,见了生人就不敢说话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母每天应尽量抽空带孩子走向社会,走向群体,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玩儿的过程中克服胆怯的心理。因为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在玩儿中不知不觉交往起来,同时,孩子会因为玩儿得开心而喜欢上了与人交往。

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特意创设机会,让孩子向邻居或周围的人借东西、送物品。在与邻居、生人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孩子表现自我的锻炼机会多了,语言表达也会逐渐完整,交往的态度也将不断自然、大方。

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逛商场、购物,让孩子自己挑选要买的东西。有位妈妈很聪明,她会故意装作找不到要买的东西,让儿子去问营业员,因为是孩子想买的东西,所以很乐意去问。刚开始时,孩子总要妈妈教他怎么说。妈妈也总是耐心地教他,并及时鼓励他。到后来,孩子就会很大方地去向营业员请教了。如果买的东西少,这位妈妈还会给儿子钱,让他自己进去购买。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且培养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使孩子在学校里也能表现得出色,父母应和孩子的老师多沟通,向她们反映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点滴变化。在学校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孩子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大方地发言、表演。

6.积极给孩子创设“做客”的氛围

父母应多利用时间,把孩子带到朋友家做客。在做客之前,父母要让孩子明确去谁家,对方家里有什么人等情况,让孩子有个心里准备,并以一定的语言来消除孩子的怕生心理,激发孩子想去做客的欲望,如:“我们今天要去的阿姨家里,有个姐姐,有很多的玩具,姐姐和阿姨都知道宝宝很能干,而且有礼貌,都特别想和你玩儿。”从而提高孩子与外人交往的信心。

另外,经常将客人请进家里,让孩子体会小主人的自豪感。父母请来的客人,可从孩子熟悉的孩子到没接触过的陌生人逐渐变化,逐渐扩大孩子交往的范围,交流的对象。在鼓励孩子接待客人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让孩子循序渐进。比如,让孩子向客人问好说再见,与客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而让孩子给客人端茶、送水、拿椅子,再鼓励孩子与客人交流,给客人表演节目,等等。

同时,在来往做客的基础上,父母要学会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在孩子与生人接触的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并对孩子每一个进步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如,运用亲切的语言表扬:“你今天的表现真棒!你会和叔叔阿姨问好说再见,叔叔阿姨都夸你真棒。爸爸妈妈也真为你高兴。”有时,甚至可以给予适当的贴纸、图书、食物及小玩具奖励。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总之,只要父母能积极地给孩子创设锻炼机会,用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相信孩子进步带给你的惊喜将代替你原有的抱怨。

不要让孩子被困难打倒

父母箴言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都是磨炼孩子毅力和意志的运动场。对困难采取的不同态度,就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父母要告诉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昂首挺胸,打倒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打倒。

很多父母都会包办孩子的很多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父母都护着,挡着。因此,孩子遇到困难的机会较少,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弱。这样一来,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或者急着向父母求救,或者是等待别人的帮助。总之,他们不能够自己克服困难。但是,父母要知道,孩子的路要靠他自己走,应该让孩子明白,不管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坎坷和困难,都要学着自己去克服,老是怨天尤人和求助别人是没有用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是,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就往后躲,一点克服困难的勇气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成才?父母要知道,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总有一天他要离开父母自己生活。在未来的事业和个人的生活道路上有很多困难,绝对不会总一帆风顺。因此,父母需要做的并不是无节制地溺爱孩子,而是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影响。想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想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孩子不再惧怕困难,父母就要以身作则,一定不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心情烦躁,更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在孩子面前大谈特谈,怨天尤人。如果父母这样做的话,孩子也会跟着父母学,遇到困难就害怕,不会静下心来找原因。

2.有意识地锻炼孩子

想要让孩子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父母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各种条件,或者是适当地设置一些小障碍,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锻炼。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过关、竞赛的游戏,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父母只会让孩子安逸地生活,不舍得让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孩子永远都不知道怎样去克服困难,更没有主动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父母如果真正地爱孩子,就要舍得让孩子去面对困难,而不是永远让孩子生活在避风港里。

3.让孩子用自信克服困难

一个人害怕面对困难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是缺乏自信,因此,想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孩子拥有自信,父母就要对孩子表示出信任。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时候,父母不要马上把孩子扶起来,更不要抱在手里来回的哄着,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这样怎么会让孩子拥有自信呢?如果父母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当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成就感,因为他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培养孩子的坚持力

父母箴言

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听任他一味羡慕别人,竭力追赶别人。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才能不断努力,坚持到底。

很多父母都曾经说过,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初中或是高中了,但是做事还是不能够坚持到底,总是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又做那个。不仅在生活中如此,在学习上更是如此,虽然放学回家就学习,但总是数学作业还没做完,就想着要去背英语,英语还没背熟又觉得应该先做语文作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总会觉得无可奈何。

一个人能不能够坚持,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坚持力进行训练,当然也需要父母的坚持力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坚持力。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呢?

1.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想要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首先就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或是让孩子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照着这个目标努力下去。如果孩子在完成目标的途中想要退缩,父母就需要拿出自己的权利让孩子坚持下去。当孩子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成就感就会促使孩子为下一个目标努力。

2.要一个一个的实现目标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达到目标也是如此。很多目标是无法一下子就达到的,这时,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和逆反心理,父母要善于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将长远的目标按进行的过程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喜悦心情下,充满热情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如果让孩子一下子就去实现一个大目标,就会因为难度太大而让孩子受到挫折,孩子可能就会因此而气馁,因此而不能够坚持下去。所以,父母应让孩子从小的目标开始,慢慢地再实现大的目标。

3.让孩子拥有完成任务的信心

不管是做什么样的事情总会有一些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就会想要退缩,这样一来当然就不能够坚持到底。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让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父母可以把具体的内容,以及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再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做到心中有底,这样就会增强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也可以让孩子把事情坚持做到底。

4.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坚持到底是说的那些大事情,在一些小事情上就不用那么认真了。其实,父母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父母都要让孩子坚持到底。因为,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够在做大事的时候继续坚持。

5.不要心软让步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为了把事情坚持到底非常辛苦,于是就于心不忍,让孩子把坚持到一半的事情不了了之。这样一来,孩子是轻松了,可是孩子也永远养不成坚持不懈的习惯。父母要知道,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千万不可以一时心软就对孩子让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让孩子不再自私下去

父母箴言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私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纵造成的。父母要知道,如果孩子很自私,从来不替他人着想,他就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也很难取得成功。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这样说“这个位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拼图”等等与之类似的话。很多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许多家长也抱怨说:孩子越来越自私,只想自己,不顾别人。家里不管什么吃的东西,首先都得满足孩子。如果别人动了一点,孩子就哭闹着不依不饶。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爱的中心,很多孩子只知道被人爱,却不知道爱别人。一项有关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唯我独尊”的倾向,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他们不知道助残日、盲人节、老人节等日期,他们的父母也很少利用这样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助人、爱人的教育。在被调查的孩子中,主动出手帮助过残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人只有2%,父母生病时知道照顾、安慰的只有15%左右。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孩子的自私。

要想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父母一定让孩子学会尊重,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尊重老人、尊重别人,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含义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别人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同他一样独一无二的,在维护自身权利和欲望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人的存在,必要时要学会忍让。我国资深教育家刘绍禹曾经说过:“不要太关心儿童,太关心了容易养成孩子的自我中心心理,结果变成自私自利的人。”一定要让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唯我独尊”的意识。

父母要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忠告,并注意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要及时地把握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以免孩子小错不改,酿成大祸。

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随意对长辈发号施令、无理取闹的恶习。如果孩子从小就藐视父母的权威,不懂得尊重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那么他长大后便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

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父母应从吃喝小事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一个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无他人,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只想到自己,不关心他人的。孩子吃独食现象可能许多家庭都会碰到,父母要想纠正这个毛病,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懂得谦让长辈,谦让小朋友,谦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想到别人,孩子的“利他行为”也就会增多。

妈妈给小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非常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它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很愉快。因为他们互相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故事讲完后,妈妈对小悠说:“因为自私,人们不肯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利益,结果却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失去的更多。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付出的同时,我们的心中是快乐的,我们应该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