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48477400000030

第30章 好性格成就好孩子(3)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不由自主地走上了这样一个极端。为了让孩子活泼,就不讲任何纪律,任其为所欲为,一点儿规矩也没有,结果,孩子无法无天,放肆任性;为了让孩子有规矩,就不给孩子一点自由,这不许做,那不许做,结果把孩子弄得缩手缩脚,“未老先衰”,成了父母手中“呆板”的“木偶”,“牵之则动,息之则止。”

要把孩子培养成既活泼又守规矩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掌握分寸,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究竟是要对孩子管得严一点还是要管得松一点。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培养出既不失天真活泼,又落落大方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独立

父母箴言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较强的独立性,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建立自信,一旦有了强烈的自信心,将来成功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一个孩子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他才会知道生活的艰辛,才会不断地磨炼意志,最终获得成功。

所谓独立,就是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的个体而存在,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为人方式和处世准则。独立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做事,提供孩子各种各样的练习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自己的能力,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每个人都渴望独立,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独立、为了自由艰苦奋斗,因为独立意味着一个真实的个体的存在,这种存在完全是由自我决定的,是不属于任何人的。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可悲的,是丧失自我的悲剧性人物,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取得成功了。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够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很多外国孩子自立能力很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父母教育的结果。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瑞士的父母要求孩子独立,有的家长在女儿初中一毕业,就让女儿去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还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的地区讲德语,有的地区讲法语,所以女孩子可以一边当佣人一边学语言,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以同样的办法到英国学习英语,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因为里边装的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父母觉得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背。孩子上学以后,大都要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劳动挣钱。大学生常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美国父母培养孩子的出发点是,把孩子培养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就开始刺激孩子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无论是孩子蹬被子也好,摔东西也罢,这些都是孩子做事的欲望,正是这种日常事件刺激孩子的欲望。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并不是只有中国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其实,在外国父母的眼中,中国父母不让孩子做这,也不让孩子做那,这种行为根本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如果孩子能够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那么,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让孩子学会信任别人

父母箴言

如果孩子谁都不信任,那么他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父母要告诉孩子,虽然不要轻信别人,但一定要懂得信任别人,因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

说起信任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一些孩子的眼里,信任是一种不堪一击的东西。如果孩子缺乏信任感,慢慢地他就变得不再信任父母,不再信任任何人。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要知道,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会有可能获取成功,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猜疑,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乱成一锅粥。

很多时候,父母要求孩子信任自己,但是父母做出的事情却往往不被孩子所信任。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也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心事;即使是遇到了什么烦恼也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只愿意自己承受或是告诉同学。对于孩子来说,最值得他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孩子却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父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答案,孩子不信任父母可能会是因为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不断发育成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他们就会对父母的一些话渐渐不再相信;也可能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对孩子某方面的伤害,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比如父母说话不算数。不管怎么样,父母应该重新让孩子信任自己,让孩子知道,只有信任才会有沟通,有了沟通才可能解决问题。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能够信任别人是一种幸福,能够被别人信任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人和人之间如果能够相互信任,没有猜疑,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

一艘货轮在大西洋行驶。一个在船上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听见。船越来越远,孩子的气力也快用完,实在游不动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但此时,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生命最后的勇气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了,当他断定孩子一定是掉到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劝道:“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为了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回去找。终于,在那孩子要沉下去的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孩子。

孩子苏醒过来后,船长问孩子:“孩子,你怎么可以坚持那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回来救我的。”“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您是这样的人!”听到这里,船长羞愧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感到耻辱……”

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但是说明了信任的力量,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能被别人信任,对于这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想想,如果别人能够在绝望的时候想起自己,那个这个被信任的人将是自豪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父母箴言

人与人之间,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许多父母总是教孩子与人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他人。但是,父母要知道,如果孩子缺乏合作的意识或者精神,孩子是不可能会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与人正确竞争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技能。

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情感,待他长大成人后是很难弥补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的精神,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很有好处。虽然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但是一个人的智慧很有限,只有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说的就是合作能够产生智慧的道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并不是一个人能够造出来,而是凝结了成百上千,甚至是几万、几十万人的聪明才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呢?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生活在一个整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孩子。因此,父母必须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当、合理,对邻居、客人要热情、平等、谦虚、有礼貌。孩子会以父母为楷模,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如果父母整天吵架,和亲戚邻居的关系也不好,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和同学们搞不好关系。

3.提高孩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想要提高孩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激发孩子与同伴合作的愿望,父母可以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带孩子参观菜市场、小吃店、商店等互相协调工作的地方,让孩子观察一下周围的人是怎么相互合作的。当孩子一个人玩的时候,父母可以问孩子:“你的汽车要加油吗?”“你的变形金刚会打仗吗?”以此激发孩子渴望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使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

4.鼓励孩子参加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可以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比如,让孩子跟邻居的同伴玩“娃娃家”的游戏,孩子可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履行爸爸或妈妈的义务,洗衣、做饭、带娃娃。孩子从一个人玩发展到与同伴共同游戏,也就发展了合作能力。

5.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

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然后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并且会感到无所适从。

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箴言

孩子的上进心可以激发他的成就欲望。有上进心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强。父母要从小培养并引导孩子的上进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儿子小斯宾塞,一直被铁匠的儿子强尼视为竞争对象,因为小斯宾塞的成绩都在班里遥遥领先。

小斯宾塞对这件事向来都不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在体育课上长跑输给了强尼,并且被强尼和其他孩子奚落,小斯宾塞才愤怒了,冲上去扑打强尼,但是强尼个子比他高,力气也比较大,小斯宾塞反而被推倒在地。

当斯宾塞了解了整件事后,说:“孩子,你输给强尼是很自然的。”他安慰孩子说,“但是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有加强你平时的体育锻炼……现在弥补还来得及,你愿意吗?你还想赢他吗?”

“想!”小斯宾塞擦干脸上的泪痕,精神马上就足了。

于是,从第二天,小斯宾塞就开始锻炼——为了超越自己,在跑步上胜过强尼。

在第二个学期的长跑比赛中,强尼和小斯宾塞并列第一。小斯宾塞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足。斯宾塞也为孩子有如此的上进心而感到很欣慰。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有的孩子就缺乏这种动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父母的挫伤

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3.孩子自身的问题

孩子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呢?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开始认识世界、开始形成人格和才能的。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小孩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可以想象,如果父母亲自己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懒散、平平庸庸,整天无所事事,而去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好好表现,孩子会听从吗?

2.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有这样一句教育常用语:跳一跳,摘果子。讲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给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她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孩子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