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自己动手
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自理能力还非常差,上学前爸爸妈妈要帮忙整理好书包、准备好学习用具、削好铅笔,还要帮他背着书包到学校,甚至还要帮他穿衣服、穿鞋。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忍不住抱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让他自己整理书包,不是忘带课本就是忘带作业本,那孩子自理能力差到底是怪孩子还是怪父母呢?
大多数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其爸爸妈妈对孩子实行的都是包办政策,孩子小时候想自己喝水、吃饭、上厕所时,爸爸妈妈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或者是嫌孩子做不好,而不让孩子做。其实,小孩子对自己独立做事是有非常强烈的愿望的,他们对自己动手做事很有兴趣,但爸爸妈妈的包办政策会让孩子变懒,慢慢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等孩子不想动手的时候再想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习惯是非常难的。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老人照顾孩子,都说隔辈亲,老人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想自己喝水,老人怕烫着孩子;孩子想自己吃饭,老人怕孩子吃不好,弄的到处都是饭菜;孩子想自己穿脱衣服,老人嫌孩子穿得慢;孩子想自己洗漱,老人怕孩子洗不干净……总之,孩子想做什么事情,老人都能想出理由来帮孩子做,这样的包办政策的后果就是养出来一个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孩子。
孩子自理能力差实在不能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因为爸爸妈妈忽略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时间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孩子开始表达想自己动手的愿望时,爸爸妈妈就该引导孩子自己做事了,而不是到了某个年龄才觉得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了。
给孩子喂奶时,他伸着小手抓奶瓶就是想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了,如果爸爸妈妈觉得他还没有能力自己喝奶,不妨先训练他手部的抓握能力,等他能熟练地抓握东西了就可以让他尝试着自己抱着奶瓶喝奶。孩子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出自理意愿,爸爸妈妈要抓住这些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其实,三岁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表达出很强烈的自理意愿,爸爸妈妈要放开手,把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力还给孩子,并适时地对他进行协助、引导,就能比较顺利地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岁孩子应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指凭自己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事项,对于幼儿来说,自理能力就是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好,手脚活动也比较灵巧,已经能够料理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能具备以下能力: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鞋袜;进餐饮水;收拾玩具图书;收拾餐具等。这些事情简单易行,符合三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不要认为他们具备这种能力就一定能把这些事情做好。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可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做却不一定能够做好,这是由他们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状况来决定的。
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爸爸妈妈不要认为别人家孩子能做的事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会。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发育程度,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表现出来的自理意愿,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不要操之过急。
有些爸爸妈妈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认为生活自理能力并不重要,觉得不论是吃饭还是穿衣,孩子自己做都不如爸爸妈妈帮他做省事省心,而且自己能够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只要孩子的智力发展好了就可以。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他们学认字、学画画、学外语、学算术,更有爸爸妈妈将自己刚三岁的孩子送去各种兴趣培训班,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多才多艺的人。而这些被爸爸妈妈寄予了厚望的孩子通常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甚至都不会自己穿鞋,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
爸爸妈妈总以为孩子的智力发展与自理能力无关,其实,孩子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有良好自理能力的孩子必定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这对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非常有用。
边玩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般来说,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漱、吃饭,都比爸爸妈妈替他做要麻烦得多,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就是考验爸爸妈妈耐心和毅力的过程。但自理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爸爸妈妈要想让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一定不要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学习。
三岁的孩子应该会用勺子吃饭,爸爸妈妈也可以教他使用筷子,如果他还学不会也没关系,让三岁的孩子独立完成刷牙、漱口、洗手、穿衣服、系鞋带、用筷子吃饭等这些任务还是有些难度的,三岁的孩子能自己大小便,但还不会擦屁股。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会既费时间又做不好,爸爸妈妈最好不要催促或者帮忙,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尽量鼓励孩子让他自己做,这样每当他学会一项新本领时,他就会感到特别自信、特别开心。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给他创设一个独立的自理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上面所说的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鼓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慢慢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经常有意无意地说孩子笨、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孩子变得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可见,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多么重要。
其次,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给他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去动手打理好自己的事情。三岁是让孩子独睡的最佳年龄,每天起床后让孩子学着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小床和房间,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房间,有利于让孩子养成独睡的好习惯。给他准备一套不怕摔的餐具,让他练习自己独立进餐,再给他准备一个玩具柜,让他把自己的玩具都放到玩具柜里,而且每次玩完后,也要把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三岁的孩子可能刚开始时喜欢自己做某件事情,在尝试了几次又不断失败后就不愿意再自己费力去做了,而是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也有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洗脸或者刷牙,但他有时候就是不愿意自己做,非让爸爸妈妈替他做。遇到这些情况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训斥孩子,而是及时地鼓励他,耐心地教他怎样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艰难过程,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下去。
其实,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爸爸妈妈可以把这件事情怎么做编成儿歌教给孩子,比如教孩子刷牙,爸爸妈妈边给孩子示范,边说“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刷左面,刷右面,上下里外都刷刷……”,用这种儿歌的方式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孩子不仅喜欢听,还想自己动手尝试。
三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喜欢学大人的样子说话做事。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帮忙做事,尽管孩子还做不好,甚至会“帮倒忙”,但不要再责怪他,要给他“做事”的信心,让他这一兴趣持续下去,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会锻炼他的能力。“过家家”是三岁孩子非常喜欢的游戏。他们会扮演爸爸、妈妈、宝宝、医生、护士等各种角色,给布娃娃梳头、擦脸、穿脱衣服,喂布娃娃,还会把爸爸妈妈交给他们的东西再教给布娃娃,他们重复这些动作时就是不知不觉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
还有就是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有老人照顾孩子,就算是父母很用心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老人也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帮替孩子做事。所以,家里人的意见要取得一致才行,说什么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剩下的人谁都不要帮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