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在寻求公平的机制和待遇。但显然,社会是无法实现绝对公平的。
于是,身处职场的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没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有能力的人怀才不遇;做事做得少或者不做事的人,拿的工资要比做事多的人还要高;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做好了,老板不但不表扬,还要对你鸡蛋里挑骨头,而另外一个人把事情做砸了,还得到老板的鼓励 ……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看了就生气,会理直气壮地说:“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公平,这是一个很让我们受伤的词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在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公平,你越想寻求百分百的公平,你就会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一个 “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同他人相比较,如果觉得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心理不平衡。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不快的事,但有些人能沉得住气,因为他知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把牢骚发出去会使自己的情况越发糟糕。而且有些不公平现象是公共的,比如说,公司工资待遇低下、公司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公司工作环境及用工制度不理想。与其自己去说,让自己成为出头鸟,还不如让别人去说,总有人会跳出来反映情况。另外,有些看似不公平的现象,其实里面都有内情,如果你不明就里地把它抖搂出来,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危害。
周萍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肖丽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肖丽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信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周萍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沉吟道: “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老板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周萍每月才 100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什么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肖丽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 “你知道肖丽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肖丽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
周萍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肖丽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 ”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怪不怪了。要知道很多不公平后面都有背景,老板并不笨,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所做的事情都有他的考虑和理由,如果你去揭开他那些不光彩的事,那倒霉的必然是你。
的确,在职场中我们不应该苛求绝对公平。虽然我们有权利要求公平,但也不能因为没有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不公平是常有的事,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不公平斗争,以免自己陷入僵化,造成自毁心理。
一般来说,当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时,可以采取下述措施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的心理,使心境稳定。
不必事事苛求公平
每件事都苛求公平,只会和自己过不去。每家企业都有资源有限的难处,而且难免有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事事都拿着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而是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游刃有余地控制并且试着享受。
设法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求得公平
有些事看似不公平,往往是自己不成熟的观念与言行造成的,试着去改变自己,你会发现情况也许会好很多。例如,有些人认为主动与领导搞好关系是溜须拍马的行为。其实,领导也是人,而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因此,除了工作踏实肯干、提高业务能力外,还应把与领导搞好关系当成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才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
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
不公平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主观感觉,因而只要我们改变一下这种比较的标准,也能够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比如,自己这次没评上职称,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次评选职称的名额有限,许多和自己条件一样甚至强于自己的人也没评上,也许这样一想,你就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