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问题
48482700000006

第6章 36计之6易子而教

关于独时代教育需求这个问题的第二计叫做“易子而教”。“易子而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古代的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前面所讲的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节目,其实也是一种“易子而教”,不过我们现在把这种方式一般称之为“民宿”。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所谓“民宿”(home's day),就是说换一家生活,即你的孩子到别人家,别的孩子到你家,来体验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生活。这种民宿生活的意义在于可以让青少年体验到人与人的境遇是不同的,但是大家的内心是平等的,要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中国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个开放可不是一句空话,各位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在他的中小学时代,曾经在家里接待过几个外国同学,或者你的孩子到外地或者外国的小朋友家去住过,你的心里就会掂量出来这有没有价值,他在心理上对外国人、外地人的接纳程度就不太一样,而且这种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这种民宿生活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我可以非常欣慰地跟大家说,我的女儿就深受其益,她中学的时候选择了北京一所学习日语的学校,不是重点但是个日语特色学校。我女儿在那里生活了六年,初中高中六年。这个学校跟日本有密切的联系,我女儿就在家里接待了三批到中国来民宿的日本学生。学校里是谁报名谁就可以接待,我女儿每次都很积极地报名,然后就把日本学生领回来,当然一般是男孩领男孩,女孩领女孩。我女儿就分别领了三个日本女孩住我们家了。日本女孩到我们家来以后叫我爸爸,一般都是去谁家,就也喊谁家的父母爸爸妈妈。我跟我女儿说这是你的客人,你得好好接待,我们都配合你。一般学校要求来家住的人要住在家里单独的房间里,我说那只好把你的房间空出来了,你睡客厅让客人住在你屋里。我女儿很积极,可以,什么都可以,每天业余时间就陪着日本女孩到处转悠,觉得很开心。

我也觉得这种生活非常有意思,因为这种交流能够一下子把文化差异国家差异民族差异变得非常具体。我写过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但是以前我也从来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过日本的孩子。其中有一个日本东京的女孩,我到现在还记得她,名字叫长冈扶美子。她很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人家到北京来花的20万日元全是她自己在日本国内打工挣的钱,所以人家非常的节约。我女儿陪着人家,结果自己把相机也丢了,钱包也丢了,但人家那个女孩什么也没丢,人家都很珍惜非常注意。所以说这种交流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我女儿到日本休学旅行的时候,那家也强烈要求让我女儿住她们家。当我女儿第二年再去日本休学旅行时,那家还要求继续接待。所以现在我们两家的关系就像亲戚一样,非常好,只要我们去日本,两家聚会一见面都特别开心。

有人说,孙老师你怎么胆子这么大,敢让孩子到处跑。其实在她去日本之前,我们就已经给过她离家锻炼的机会。在我女儿10岁的时候,她妈妈出国了,紧接着我也要出国,就跟女儿商量,闺女啊爸爸妈妈都要出去了你一个人怎么办呢?把你送到青岛奶奶家还是在北京的姥姥家?我说我还有一个方案,找认识的一个女大学生把你带到她的东北老家,你到那儿去生活一段时间,这三个地方你选吧。我女儿选择去东北,她觉得到姥姥家奶奶家都很熟悉了。我说太棒了,你很勇敢。于是给她准备了一个小皮箱,把她的东西都收拾好,然后拜托那位女大学生把她带回家,到她们家生活一段时间。我对女儿的要求就是要有礼貌,要写日记。她第一次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样深入生活,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素材让她来写日记,我觉得那次生活给了女儿很深的体验。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舍得把孩子放出家门,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也不能代替孩子体验。现如今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接经验过多,而直接经验也就是亲自体验后得到的经验偏少。其实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亲身体验过了,记忆才会最深刻。

家长有的时候出于好心或者是爱心,就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委屈,不由自主地都想给安排好。孩子了解到的东西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听父母讲的,听老师讲的,自己没有体验。这样就没有生活的能力,没有勇气,甚至也没有热情。家长容易对孩子形成过度的保护,总觉得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不放心,总担心出问题,受到意外的伤害。另外,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日程排得太满,父母觉得孩子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参加兴趣班,而不拿出时间安排几个孩子一起玩。

我曾经收到过三万多封中小学生的来信,每月也和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我能感觉到,孩子普遍地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这是一种隐性的寂寞,可能全家人坐在一起是热闹的,但是孩子还是觉得寂寞,因为他内心的情感没有人理解。孩子当然是寂寞的,而且这种寂寞不是常人理解的寂寞。我们常人理解的寂寞是没有朋友,这种寂寞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父母和孩子谈话,主要是谈学习问题,孩子很多的情感、心思、兴趣没人可谈。大人和孩子谈话,有人总结,最常说的有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我在做中日儿童比较时发现,日本的父母和孩子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活的。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不是全部,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孩子的成长还包含很多其他的东西。但是中国父母的关注点只在学习上,这就让现在的孩子感到寂寞,心灵上的寂寞,他最关心的问题没人关心。

但通过民宿这种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家以外的人,从而能培养出更好的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开展大规模的民宿活动,当然最好由一个有民宿特点的学校来举行,现在北京很多中小学都有安排。但是像易子而教的方式,那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的。你把你的孩子送到某个朋友家,就是有意识地互换生活。你可以发现,人有一种天然的适应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没有礼貌的孩子住在别人家以后也可能会变得有礼貌,睡懒觉的孩子到别人家极可能不睡懒觉。有的时候,难教育的孩子可能换换环境之后就会有变化,一种环境待久了以后人会产生惰性。一换环境可以出现新的可能,新环境给了孩子一个改变原有面貌的机会。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有这样的一种生活体验。或者接待或者参与,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活动,我觉得要积极地支持孩子去参与。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中,学会共处是最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够适应未来就看他能不能够跟别人相处,而孩子光在家呆着是不行的。

生活的魅力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展示得光彩夺目。认真对待孩子的交往,可以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