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问题
48482700000007

第7章 36计之7借个孩子去旅行

现在我们讲家庭教育难题第二题中的第三计,这一计的名字非常好记也很有趣,叫做“借个孩子去旅行”。所谓“借个孩子去旅行”,就是跟别人家借个孩子和你的孩子一起去旅行。

在讲到独生子女教育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想法,即靠一家一户很难教育好独生子女,需要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以群制独,因此我们提出了“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这么一个教育的策略。下面谈的就是其中一个具体的方法“借个孩子去旅行”。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先生在加拿大工作,他的夫人后来带着女儿到加拿大去探亲,要在那生活一段时间。有一天,发生了件意想不到的事,邻居家的小哥俩来敲门,哥哥17岁,弟弟15岁。小哥俩说:“阿姨,我们家准备出去旅行,很好玩儿的,想借你们家的女儿用用。”他妈妈一听,什么?用用?还借?听不懂,问:“这是什么意思啊?”原来这小哥俩就是来邀请他家女儿跟他们一起去旅行,想来征求这家父母的同意,还拿来了一张借条:我们家到什么地方旅行几天,借你们家孩子一起去,还有租金多少钱。她老公给她解释,在加拿大借孩子去旅行是件很正常的事,而且保证安全。他女儿听说这件事后也很兴奋,强烈要求去,因为她在这儿玩伴也少,现在生活有了变动,能不高兴嘛。后来这女儿去了,玩了几天后,回来了很开心,幸福得满脸放光,跟小哥俩拥抱成一团,还过来跟妈妈拥抱,她妈妈还觉得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了。这种国外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健康全面地发展,父母会经常借此机会找一些不同文化不同地区来的人进行交流。他们明白,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龄伙伴的魅力。同龄伙伴一起出门,没有风景的地方也有风景。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我觉得非常需要这样做。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你们的孩子10岁以后,特别是上了中学以后,跟父母聊天变得少多了,孩子们不太愿意跟父母聊天,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同伴的影响力会慢慢超过父母的影响力。举个例子,父母说这件衣服漂亮真好看,同学却说真难看俗不可耐,你就知道孩子会听谁的。年龄越大越在乎同学的评价,他可以在父母面前宁死不屈,但会在同学面前乖乖投降。所以当孩子上了中学或者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孩子跟父母的交流就开始减少了。看一个孩子发展得好不好,可以注意一个指标,看他在同伴当中的关系好不好,如果说他是一个容易被同伴喜欢接纳的人,那么他的发展是比较好的,如果在同伴当中容易被排斥没人理他,那这个孩子一定有问题了。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父母光给孩子讲道理是不够的,讲道理可以,但不能只是讲道理,要通过行动,教育就是不断的行动,从而让教育了无痕迹。

借个孩子去旅行,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做法。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教育我女儿的过程当中,也充分运用了“借个孩子去旅行”的方式。我女儿考上复旦大学之后写了篇文章。她说,最感谢父母的是,在她18岁之前,带她走过了全国13个省。我们经常是带着孩子的伙伴、亲戚朋友的孩子,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玩。创造一个让大小孩子在一起交流的条件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家酷爱旅行,双休日、长假、寒暑假,大部分都在旅行,光日本就去了好多次,因此从我女儿的小学高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阶段,我们就经常采取这种方式,我觉得是值得借鉴的。

比方说有一年,我女儿因为是个女孩子嘛,我就想借个男孩子。而且我女儿不太喜欢运动,我就找一个喜欢运动的男孩子。于是约了朋友一家,一起走三峡。

小伙子比我女儿高一个年级,黑黑的,瘦瘦的,很有毅力,对我女儿影响很大。我觉得这种旅行事前要先作准备,可以让孩子先查阅很多资料,这样一路上可以谈与景点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感觉非常有意思。在三峡途中,由于三天都在坐船,基本不下船,所以这个时候只有聊天,也上不了网。特别是晚上坐在甲板上,仰望星空、谈古论今,想想古代有多少杰出的人物,李白、杜甫、苏东坡,包括政治人物毛泽东,很多人都从这条江上走过,孩子非常激动,很难忘。我们后来到了重庆,下船后,参观一些遗迹,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在外面这些天里,我女儿只有一个同龄人,而且是个男同学,这样给了她一个新的视角,她可以看到一个男孩子的生活,一种非常阳刚、非常顽强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全家一块儿去旅行,找一些她所喜欢的同学,一块儿出行。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的教育者应该特别小心。从孩子心理发展来看,10岁以前,是对父母崇拜的年龄,这个时候觉得父母都是英雄,父母肯定是见多识广,孩子一般都非常崇拜父母。但是,10岁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会比较逆反,不容易和大人说到一块儿去。有很多父母跟我谈他们的烦恼,就是跟孩子没话,你有千言万语但孩子根本不听,而且特别容易逆反。

我有个好朋友是著名的作家肖复兴,他儿子叫肖铁,也很有写作才能。肖铁写过这么一段:放学回家背着书包进屋去了,心里很烦闷,因为中学生活压力很大。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在走动,就预感到他又会来唠叨学习问题了。果然父亲就过来了,怎么了小铁?赶快学习,别磨蹭时间。我就把书包往椅子上“啪”地一摔,学什么学?我不愿意学,我不想学了!

其实小铁后来自己说,其实当时完全知道回家当然得写作业,当然得复习功课,但是就烦父亲在一边唠叨,你过来唠叨我就想摔东西。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容易逆反,这个时候教育非常不容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关系好教育才能好,关系不好教育一定失败。那么怎么样理解关系好呢?你得理解他成长的需求、独立的需要,这个要特别给予理解,比如孩子大了就有了开阔眼界的需要、交往的需要、体验的需要。如果父母能采用“借个孩子去旅行”的方法,有些矛盾就变得比较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