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极地精灵的呢喃
48485700000020

第20章 极地的其他动物(2)

据统计,全世界海洋中有1800多种蛇尾类棘皮动物,中国沿海就有百余种。分布最广的长腕蛇尾呈淡灰或淡蓝色,能发很强的光。沿岸常见的两种蛇尾是绿蛇尾(即短刺皮蛇尾)和普通欧洲蛇尾(即腕刺蛇尾)。

形似转轮——轮虫

轮虫的前端有纤毛,因形似转轮而得名。轮虫虽在各大洲的淡水中常见,但也生活在咸水或咸淡水、潮湿苔藓或地衣中。

轮虫多数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多数长0.1~0.5毫米,体呈圆形、扁平、袋状或蠕虫状。体壁为薄表皮,有口、咀嚼囊和消化道。

轮虫前端有纤毛簇组成的轮盘,用于取食和运动。它主要以水流中的小生物为食,也吃其他轮虫、甲壳类等较大的生物以及藻类。

贴士:多数轮虫主要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另一些有附肢的种类如三肢轮虫、多肢轮虫、巨腕轮虫等则借此作跳跃式运动。

各种轮虫的细胞数是确定的。多数雌虫产两类卵,即需精卵和非需精卵,后者即孤雌生殖。轮虫繁殖速率快,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罕见之极——北极巨蟹

多年前,三个渔民在靠近北极圈的挪威北部海岸捕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

当时,他们从海中往船上拉网,但拉得非常吃力,因此,三人都以为网中一定有很多鱼。然而,当网被拉出水面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使三人大吃一惊。他们看到网里有一群正在张牙舞爪的巨蟹。这些巨蟹被倒在甲板上后,旁若无人地到处乱爬。一受到惊吓,它们就举起巨大的螯向人们示威。

人们经过小心测量,发现这些巨蟹体长近1米,体重15千克,其庞大程度实属罕见。

得知这一怪事后,生物学家们纷纷赶来进行考察。他们认为,这些巨蟹其实来自俄罗斯的北极圈地区,现在正在集体向南迁徙。它们为什么要南迁呢?是原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还是它们本来就有这样的习性?这些还不得而知。

另外,对于这种巨蟹的其他生活习性等问题,生物学家们也一无所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飞行标枪——枪乌贼

枪乌贼就是我们常说的鱿鱼。枪乌贼属腕头足类软体动物,游泳迅速,亦可在海洋中漂浮。长约0.15~7米(包括触手)。体躯椭圆形,颈短,头部与躯干相连。有二腕延伸为细长的触手,尖端有4行吸盘,内有角质环。枪乌贼的体表为坚韧而柔软的外套膜,内埋有骨质内壳,眼几乎与人眼一样复杂,位于头部两侧。多数把卵产于漂浮的水草上,有些则产于海底;孵出的幼体有些与成体相似,有的要经过浮游幼体阶段。枪乌贼在海洋中为数众多,是多数动物包括抹香鲸、硬骨鱼类以及人类的食品。部分枪乌贼具多数发光器,可能用于招呼同类或吸引猎物。

贴士:枪乌贼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食物大多为小公鱼、沙丁鱼、鲹和磷虾等小型中上层种类,也大量捕食其同类。枪乌贼本身又是金枪鱼、鲐、带鱼和海鸟的重要食饵。

鱿鱼属软体动物类,是乌贼的一种,鱿鱼的体形呈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鱿鱼的头很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一般在深约20米的海洋中成群游弋。从外观看,枪乌贼躯干狭长,末端为尖型,像个标枪头,这样的体形使得它行动起来异常迅速,像一支飞行的枪头,故有“枪乌贼”之称。枪乌贼通常生活在近岸海域,春季产卵时会成群结队游向岸边。枪乌贼产下的卵包在棒状透明胶质鞘内,许多卵鞘连在一起,如同一朵朵白花,看起来十分美观。

目前市场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枪乌贼”的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一种是被称为“柔鱼”的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

中国的枪乌贼肉质细嫩,可以烘干做成“鱿鱼干”,肉质特佳,在国内外海味市场相当受欢迎。中国的枪乌贼年产4~5万吨,主要的枪乌贼渔场分布在中国福建南部、台湾、广东和广西近海,以及菲律宾、越南秒泰国近海。

庞大家族——海星

海星是海洋动物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是海星纲各类动物的总称。海胆、海参等6000多种都包括在海星纲之下。它们都属于“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不大活动的一门动物。

海星是对海生无脊椎星形动物的统称,非鱼类。海星体扁,星形,具腕。现存1800种,见於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种类最多。辐径1~65厘米,多数20~30厘米。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盖;下面的沟内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盘),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

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沟进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种类的胃能翻至食饵上进行体外消化,或整个吞入。内骨骼由石灰骨板组成。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腕端有感光点。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有的行无性分裂生殖。

海星是海洋水生生物,当人们在标本室看到它的千化躯体时,都以为它是一种植物,其实它是一种软体爬行动物,归棘皮动物门。海星的身体扁平,长有放射形的五条口腕(也称触角),像五角星,表面有一层石灰质的小刺。全身红黄梧间,非常美丽。它静静地卧在海底,很少活动,爬行速度每秒钟只有0.16毫米,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水生动物。海星与海胆是亲兄弟。它色泽鲜艳,体型如工整的五角星图象,也有4角、6角至15角的,热带海域里还有一种罕见的40个角大海星。

海星行动缓慢,主要靠管足支撑身体向前蠕动,它的角有多种用途,既有视觉,又有触觉,其中有1只是头,起着指挥作用,平时5只角像5只大爪,可猎捕小动物,遇敌害时会自动折掉1只,达到舍体逃生的目的。而断角又会很快再生出新角来。

在茫茫的大海里遍布着许多美丽的大小珊瑚岛,它是由一种极小的珊瑚虫骨骼逐渐石化后形成的,可是这些坚硬的珊瑚岛有时却大面积下塌或毁灭。这是谁在破坏呢?

原来,在珊瑚虫生活的水域里,还生活着另一种小动物——荆冠海星。它直径不过60厘米,有15~21个口腕。它们专以珊瑚虫为食,1个荆冠海星1个月就能吃掉1立方米的珊瑚虫,当它泛滥时,珊珊礁便遭到厄运,现在世界上已有10%左右的著名大珊瑚环礁被它毁灭,有的面积竟达250平方千米以上。其中关岛自1967年以来已被这种海星吃掉了93%岛围缩小了38千米,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冤采取有效办法来消灭荆冠海星,以挽救珊瑚岛的安全。

海星外形是一个规整的五角形,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也都是相应的五辐结构,真可谓五官端正、表里一致的动物。

贴士:海星没有嘴,靠身体各角底面中间一道裂缝摄食。遇到食物,先将裂缝张开,然后卷包收缩,摄人体内;当遇到大的食物而无法把它全部包人体内时,它就翻出自己的“胃”触到这个食物上,在体外把它直接慢慢消化掉,这种奇特的吃食本领,在动物界是很少见的。

它的性情表面上虽然也很温良,总是不声不响、漫不经心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其实并不如此,它常常欺凌一些弱小动物,尤其是肉食性海星,不仅大量吞食蛤类,还捕食小鱼,连自己嫡亲子孙或同族亲眷——海胆等类动物也是其果腹之物,实在是六亲不认。

海星和它的同类们都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体形很像星的形状。普通的海星有5条腕,最多的也有多达50多条腕的海星。各种海星的形状不同,有的5个腕较短,像个五角星;有的腕就很长。海星身体的表面有很多棘状突起。在它身体上面和下面的中央有钮扣形状的吸盘。海星就是通过这些吸盘吸进和吐出海水的。身体下面的吸盘起着嘴的职能。

海星的眼睛长在腕的末端,每伸出一腕时,总是先将腕端翘起来察看。眼睛四周环绕着突起的棘状,起着保护眼睛的作用。

海星的体腔发达,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特有的一种水管系统,部分水管从身体下面辐射出体外形成管足,每条管足的末端都有吸盘,这些管足是用来行走、捕食和感觉的器官。海星的那些管足不能使它们飞快地行走,可它们也能做出令人吃惊的事情来!它们能打开牡蛎的外壳!它们用自己那有吸盘的管足分别吸住牡蛎的两个外壳,直到牡蛎最后张开为止。然后海星翻出胃来消化牡蛎的肉质部分,最后弃掉不能消化的残骸。这一般都是腕长而柔韧的海星的进食方式。

腕短而结实的海星多是把整个动物吞入口内,再从口内吐出不能消化的残骸。它们的腕如果受伤了,自己还能长好;它们甚至能由一只断腕长成一个全新的身体。

肉食性海星是以蛤类为主食的,但它既无强大的颚齿,又无坚硬的螯钳,如何对付武装着石灰质双壳的蛤类呢?人们很是不解。

比如海盘车,当它用腕和管足抓住蛤时,先将蛤的体位调整使其腹缘朝上,然后动“手”使劲掰两扇蛤壳。这时,蛤依仗自己强有力的闭壳肌紧闭双壳,但海盘车依靠其更顽强更持久的牵拉力,甚至可持续一、两天时间,最后使蛤屈膝投降。而且据说海盘车不仅有力气,还能造成一个真空环境,使蛤缺氧窒息,并排放使蛤的闭壳肌松弛的毒素。海盘车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可把蛤囫囵吞下,消化后再吐出残渣碎壳。即使它已吃得很饱,但遇到猎物也要杀死,从不肯轻易放手。

虾兵蟹将——蟹类

蟹是十足目甲壳动物,见于所有海洋、淡水及陆地。蟹的尾部与其他十足目(如虾、龙虾、螯虾)不同,卷曲于胸部下方,背甲通常宽阔。第一对胸足特化为螯足。通常以步行或爬行的方式移动。蟹的横行步态为人们所熟悉,亦为多数蟹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