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极地精灵的呢喃
48485700000021

第21章 极地的其他动物(3)

蟹具备了潜水艇、挖泥机、垃圾处理机的多种功能,是自然界一种奇妙的生物。蟹眼180°的视角,蟹能依照体内的24小时“时钟”,变换其掩护色;能重新长出失去的“潜望镜”;能辨识很远的化合物;也能随意逆转使用自己的呼吸系统,因此,它不但能在水上或水下呼吸,还能在稀泥或沙土中呼吸。世界上约有4500种真正的蟹,它们都具有这些本领。蟹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豆蟹,仅有6毫米长,而巨大的蜘蛛蟹,脚的跨距为1.5米。

为了自身的繁衍,雌蟹一次产下18.5万粒左右的卵,有的雌蟹最多时产卵达到100万粒以上。蟹卵孵化很快,几个小时后,就变成短头盔形的水蚤幼体,长着两个突出大眼。3个月后,变成巨眼幼体,蟹形大致出现。再过几个星期,巨眼幼体顺水游到一片浅水泥浆里,变成幼蟹。此后,它就在海床上度过一生。

贴士: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还要钳人,开始吃蟹的人确实需要有些勇气。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华民族是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

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利用巧妙生理结构来逃生脱险。蟹的十肢都有预先长好的断线,若有一肢给掠食的鱼咬到了,或受了伤,或夹在石头缝里,它便立刻收缩一种特别肌肉,断去这一肢,趁敌害在全神贯注地对付那仍会扭动的断肢时逃走。

蟹在断去肢体时连血都不流,因为蟹肢内有一种特别的膜,将神经与血管完全阻断。加之又有特别的“门”,将断处关闭。同时,血细胞立即供应脂蛋白质,开始长出新肢。

100多年来,许多生物学家都在研究、观察蟹,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例如,很多蟹体内都有。一种生物“时钟”,它能使蟹壳颜色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人们发现,岸蟹身上有红、白、黑3种色素,白天壳上散布着红、黑两种色素;晚问这些色素减退,色变淡。这种生物现象是无法解释的。

蟹的识别方向能力很特别,有些蟹在水底利用天体及分析偏振光等方法决定方向,这也是让人难以解释的。又如,蟹有一对特别的复眼,视角达到1800;复眼的眼珠下面连接一个眼柄,藏在甲壳上的坚硬眼窝中,可以个别向外伸出。假使弄坏了一只眼睛,它会很快长出一只新的。人们无法解释的是,蟹的眼珠和眼柄是全部损坏或割断后,就不再长出新眼。

海中仙女——海百合

海百合与海参一样同属于海洋棘皮动物。它生活在幽深的海底,漂亮的外壳和陆地上的百合花很相似。但它并不是植物,而且不能离开海水生活,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海百合”。海百合在棘皮动物中“资格”最老,比海参、海胆等都要古老,它在5.7亿年前就出现在海洋中了,是最古老的棘皮动物。一种以捷克古生物学家普尔纳的名字命名的普尔纳海百合化石,生活在4.08亿年到3.85亿年前,高达5.4米,直径达1.2米。当时,这种海百合遍布欧洲中部、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形似向日葵。现代海洋里尚存600余种海百合,体形各异,十分漂亮。其中无柄海百合可以借助腕上羽枝的摆动在海底游移,身体又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颜色,被称为“海洋齿”或“羽星”。

贴士:海百合属于海洋棘皮动物,它并不象陆地上的百合花一样是植物,并且不能够离开海水生活。不过它的漂亮外表倒是和百合花相近,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植物的名字。

在中国厦门、金门岛附近的海洋中有一种海百合,它有“茎”,“茎”上有分支,还有“小叶”。可它并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动物,而且是无脊椎动物里比较高级的一种,比虾、蟹、蚌、昆虫等都要高级。这种海百合又叫五角百合,它的“茎”上呈五角形分叉的柄长约60厘米。海百合就利用这个长柄固定在海里。柄上面有个盘,盘的上面有个口,还有个肛门。盘的周围有5个腕,每个腕又有分支,分支又分成若干小支。

污损生物——藤壶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还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蜕皮之后,都会分泌出一种黏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黏合力、从而使它具备了极强的吸附能力。藤壶分布甚广,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问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它们数量繁多,常密集在一起。成形的藤壶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营固着生活的动物,常一动不动地粘在它的附着物上。海水每天涨、退两次潮,退潮的时候,藤壶紧紧闭上嘴巴,静静地等待,等到潮水上涨淹没了岩石等物体的时候,藤壶才张开嘴进食。藤壶的体外包着4~8块石灰质的壳板,壳板互相倚叠,顶端的两对壳板可以打开。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打开的顶端会伸出6对胸肢,胸肢前端弯曲的蔓足上有刚毛,刚毛组成网袋,滤食水中自动漂来的浮游生物。等到退潮后,顶端的壳盖又紧紧闭起,防止体内的水分流失,也防御其他生物的侵扰。

贴士:多种类的藤壶在附着时,不会有特定的场所,从海岸的岩礁上、码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甚至在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琥珀的体表,也常会发现有附着的藤壶。

藤壶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污损生物”,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如果大量藤壶附着于船体,就会增加船体的重量和船底的粗糙度,加大船与海水的摩擦力,使船速大大降低。但附着在船底的藤壶却无论惊涛骇浪怎么冲击也不会掉,要去掉藤壶就要揭掉一层船皮,这对船舶损害很大。因此,藤壶可以说是船舶的大敌。

远古生物——三叶虫

三叶虫曾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但在两亿多年前就已绝灭,其外形与现代的虾和蝉颇为相似,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的体长一般为3~10厘米,从纵向看,三叶虫可分头、胸、尾三段;从横向看,三叶虫又可分左、中、右三份,故名“三叶虫”。因为三叶虫背上有质地坚硬的背甲,因此它是地史时期中最早大量形成化石的动物门类。

三叶虫为卵生动物,雌雄异体。三叶虫在个体发育中要经过周期性的多次蜕壳,不同阶段脱落的壳体对于了解三叶虫一些器官的发育和成长、探索三叶虫的演化、解决分类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贴士:典型的三叶虫眼睛是复眼,每个透镜为一个拉长的棱镜。每只复眼内的透镜数不等,有些只有一个,有些可达上千。在这样的复眼中其透镜一般排列为六边形。

目前,三叶虫的7个目中有4个都是在寒武纪早期发现的,并且,所发现的三叶虫的种类数量也很丰富,因此,研究者们认为三叶虫的远祖早在寒武纪前就已存在,并在前寒武纪后期分化出了许多支系,由于它们都没有坚固的硬壳,故没有保存下化石。寒武纪是三叶虫发展的繁盛期,后来,从志留纪到二叠纪,由于肉食性动物大量繁盛,三叶虫的数量急剧衰退,最终绝灭。三叶虫是寒武纪时期全球性可对比的标准化石,中国是世界上盛产三叶虫化石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为亚洲提供了标准地层剖面,而且为世界性的生物地理区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三叶虫纲下分7个目,绝大部分的三叶虫种属在石灰岩中都有发现。经考察研究发现,三叶虫经常与海百合、珊瑚、腕足动物、头足动物等一起生活。从三叶虫的体形上可以判断,它适于爬行,是底栖动物,三叶虫的食物主要是原生动物、海绵、腔肠、腕足等动物的尸体,或海藻及其他细小的植物。在三叶虫进化的后期,海中出现的大量肉食动物,如鹦鹉螺、原始鱼类等,这些肉食动物直接威胁到了三叶虫的生存。于是,三叶虫增大了尾甲,提高了游泳速度,同时进化到头尾能够嵌合使整个身体蜷曲成球形,以保护柔软的腹部,并可迅速跌落或潜伏海底逃避敌人的进攻。

海底蠕虫——大胡子蠕虫

大胡子蠕虫的身长可达2米,全身呈粉红色,没有嘴、眼和消化器官,只有神经系统。它们生活在水深达2500米以下的深层海底,不能获得由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它们体内有一种细菌,可以利用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海底温泉水里含有的硫化物进行化学合成,从而形成碳水化合物,供其吸收。

贴士:大胡子蠕虫获得能量的途径不是海洋表面那些依靠太阳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

大胡子蠕虫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250年才能生长1毫米。这样算来,如果一条大胡子蠕虫的身体长到75厘米,那至少需要18万年的时间,而要长到两米多长,岂不需要几十万年?但是,一般说来动物个体是很少存活这么长时间的,大胡子蠕虫为什么能长生不老呢?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解开这个谜。

迁移奇行——龙虾

平时,龙虾都是独自生活在海底暗礁的缝隙里或藏在海底的植物丛中。然而,每年的初冬季节,大西洋沿岸的某些浅水沙滩上就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此时,“老死不相往来”的龙虾全都聚集到了沙滩上。这些龙虾为什么要聚集在这里?它们打算做什么呢?

贴士:环境要求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各种水体都能生存,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沟、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也能存活。

当冬天的第一号飓风扑天而来,海面上狂风大作的时候,龙虾群便准备开始它们的秘密行动了。风暴过去之后,龙虾相互之间用长长的触须勾搭起来,排成一根“长长的链条”,向深海进发。它们一个都不脱离队伍,一昼夜能前进12千米,很少休息。而且,虽然龙虾平时很胆小,但此时却变得无所畏惧了。遇到大鱼群的袭击,它们会紧紧地蜷缩在一起,形成螺旋形的阵势,用密集的触须、坚硬的刺棘直指来犯之敌。这支队伍在海底越走越深,直至最后一只龙虾隐没于人类无法探到的海底深渊中。

在那里,龙虾要做什么?它们还会踏上回乡之路吗?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