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人士的九大思维突破
48493500000043

第43章 超前思维,突破未来的风险(1)

所有昨天的努力,今天的奋斗,都是为了赢得明天的辉煌!明天是未知的,是不可猜测的,但我们却可以利用超前思维预知和把握未来。杰出人士就是靠超前思维拨开了层层迷雾,突破了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看到希望的曙光!

1.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杰出人士的一大思维特点就是超前的思维,他们能高瞻远瞩看清时代的发展方向,所以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被哈佛大学录取。一般的孩子,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会利用进大学前的漫长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比尔·盖茨也可以如此。可是,程序员的工作和计算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无暇考虑怎样去玩,而是和保罗一起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是渴了喝一罐可乐,饿了吃一张馅饼,他们在计算机前通宵达旦地干。在这里,两个人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进步,使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快临近开学了,比尔·盖茨不得不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报到,而离开了计算机的生活,但是他的心仍然想念着计算机的工作。哈佛大学有一个计算机中心,这使比尔·盖茨喜出望外,因为他可以在此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比尔·盖茨平时把主要精力用在计算机上,但在临近学业考试时,他却全力以赴、昼夜加班突击背笔记和必考的内容。就这样,他保证了每门课程都能获得及格成绩。而在计算机方面,他却达到了没有哪个同学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为了与比尔·盖茨及时联系,保罗来到波士顿。他已经退学,专心在计算机行业寻找新的开发项目。

比尔·盖茨一边在哈佛大学读书,一边想着计算机领域的开发,而且主要的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他几次想退学去干计算机开发的事业,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对和未找到合适的项目,他不得不继续在哈佛上学。而他的好友保罗则是一有计算机世界的新动向,就跑来告诉比尔·盖茨。有一次,保罗在一份杂志上见到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照片,就拿着它来找比尔·盖茨。比尔·盖茨见说明文中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比尔·盖茨超前的思维能力使他有意识地对保罗说:“看来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两个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在朦胧中看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因为,比尔·盖茨和保罗擅长的是计算机程序,如果计算机得不到普及,那么,对程序的需求也就不会兴旺,相反,当计算机普及的浪潮到来时,人们对计算机各种程序的需求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必然,这样,比尔·盖茨和保罗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两个天才少年用他们自发的兴趣和天才的头脑,预见到了一个庞大的新兴科技领域的出现,并为之准备了优秀的头脑。

比尔·盖茨和保罗在喜出望外过后,决定大干一番。他们决定为新诞生的微型计算机编制语言,也就是系统软件。他们超前的思维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便于可应用的程序,计算机就毫无可利用的价值了。说到做到,比尔·盖茨马上给生产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打电话,要求编制可使用的程序。该公司的创办人已经接到了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所以,对比尔·盖茨说道,如果你真的做成了,就应该拿来试试。比尔·盖茨和保罗抓住这个非常渺茫的机会,立即进了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两个孩子昼夜奋战,一刻不停地干起来。经过连续八个星期的奋战,他们为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取名为“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在实验后,他们认为可以让这个程序工作了,于是,就由保罗带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程序,乘飞机到新墨西哥州的微型计算机诞生公司去试用,而比尔·盖茨则留在学校等待保罗的消息。他的心情是紧张和不安的。与比尔·盖茨怀着同样心情的保罗,抑制住紧张的情绪,按照设计步骤在实验室里操作着。结果是,第一次实验就获得了成功。

当实验成功后,保罗干的第一件事是奔向电话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接到电话后,和保罗一样兴奋。但当微型计算机公司提出立即把他们设计制作的程序推向市场时,比尔·盖茨立即冷静了下来。这个聪明的少年,不仅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思维能力。他懂得,市场上需要的是完善的产品,而他设计的程序则刚刚经过实验,还必须经过反复实验,直到完美无缺之后,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在这个时候,比尔·盖茨超前的思维已经意识到,一个大好的商机已经来临了,为此,他决定离开哈佛,和保罗一起开办软件开发公司。这样,比尔·盖茨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哈佛,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在亚帕克基市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最初名字为Mi-crosoft,不久其中间的连字符即被去掉,“微软”之名出自“微电脑软件”之意。虽然,比尔·盖茨并不认为构思一个名字就是一项成就,但是他对这个由他亲自替公司起的名称感到十分得意。他认为,“微软”之名用于一个专门开发微电脑软件的公司最合适了,何况,整个电脑软件行业目前只有惟一的一家微软公司。

他们创办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当时,比尔·盖茨还不到20岁。

20年后,一位名叫拜思的先生通过电子邮件向比尔·盖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当初你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是否后悔呢?”

比尔·盖茨回答:

“我离开哈佛大学而开设微软公司,从未后悔。但是,我还是很留恋大学生活的乐趣,很希望当年有更多时间容我完成学业,然而时不我待。当你听到或看到不少退学人士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可能会以为创业应优先于学业,但是,我却不这样看,除非那人有一个非做不可的构思,而且认定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更美妙的机会,否则还是首先完成大学学业较为上策。十来二十岁的小伙子有机会筹集资金和聘用优秀人才,毕竟是万中无一。”

“那么,完成大学学业,发展机会将会大得多?”

“这是无疑的,在大学生涯里,除了学习本身的课程外,还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宝贵知识。毕业时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学位,它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举例说,微软公司是由两个辍学的大学生创办的,但是这家公司很少聘请中途退学的人担任要职。”

比尔·盖茨一番肺腑之言说出了他20年前的无奈,他不能错过那个最为成熟的创业机会。

可以说是超前的思维意识化解了他发展道路上的风险,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2.超前思维带来全球扩张

一个企业要突破未来发展的风险,就要求它的领导人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以长远的战略性眼光引志企业走上光明之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贸易战,使得美国贸易赤字连年增加。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美国的快餐业大军却以其独特的连锁经营方式向世界各地长驱直入,几乎是无孔不入。汉堡包、肯德鸡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欣然接受的食品。无怪乎美国贸易专家和外交家们惊呼:汉堡包比大将军和外交家厉害得多。而在这支快餐业大军中,最早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辉煌发展的就是麦当劳公司。

当前世界上但凡一个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如何思考进一步发展,都是其领导人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麦当劳公司也是如此。到了70年代中期,麦当劳公司在美国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4000家快餐店,年30亿美元的销售额,10亿美元的收入,已标志着麦当劳公司的成熟和实力的雄厚。

如何进一步发展,克罗克开始运用超前思维思考企业的未来。麦当劳公司有两种选择:一是跨行业发展,如投资旅游、娱乐等行业,但都未成功。二是行业内部发展,这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行业内部的发展仅限于美国市场内部则必定是有限的,因此,第二条路只能是向海外发展。向海外发展可能会有无限的市场,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口味的不同,公司与连锁店之间的实际距离过大,使得海外市场的开发难度和风险都大于国内市场。

克罗克超前的思维促使麦当劳公司在60年代后期,麦当劳公司曾向海外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1965年向加勒比群岛卖出了连锁权,1967年又向加拿大卖出了连锁权。考虑到国外的实际情况,公司对海外的连锁店并没有像国内的连锁店那样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结果经营状况极不景气。

在向海外发展的初步尝试中虽然成绩不佳,但公司从中也得出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向海外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也没有什么捷径而言,经营方针既应照顾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但也必须要保持麦当劳公司的同样的连锁方法、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

事实也是如此,只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针与策略,要敲开其他国家的大门也并不是很难的。麦当劳向法国进军就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素有“美食国”之称,其对佳肴美味的讲究是举世闻名的。这种对吃的讲究不仅体现在各种食品上,人们还习惯于聚在一起,在桌前边吃边喝,慢嚼细品,天南海北,无所不聊,这对于人们实在是一种享受。

而快餐的风格与此有着天壤之别。递上钱去,瞬间就拿到了食品,一手举着汉堡包,一手端着杯可乐,三下五除二,食物下肚了。这对于以“吃是最神圣的”的法国人来说难道可以欣然接受吗?事实上许多种类的快餐在法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面前都曾败下阵来,美国的麦当劳又能有所作为吗?

克罗克对法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也是非常了解的。超前的思维使他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面临的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它将促使快餐的流行成为必然趋势,而法国也不可能成为例外。但若想让人们一夜之间改变饮食习惯也并不现实,它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政策和策略。

麦当劳在打开法国市场时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超前策略,即公司作出较大牺牲,并给予法国的连锁店以更加优惠的待遇。这种方法促进了加盟者的积极性,并想尽办法去开拓市场。

第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在法国巴黎开业,经过辛苦努力,麦当劳逐步被法国人所了解和认同,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极大地推动了法国连锁店的发展。

但由于让利过多,使公司在法国的连锁店获利太小,总部曾多次要求修改利润分配,但遭到拒绝。

此时的克罗克毫不客气地使用了他连锁店的经营哲学中的重要一点:有限控制。麦当劳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向法庭起诉,状告巴黎的连锁店“不合卫生要求”,最终巴黎的14家连锁店不得不摘下了麦当劳的招牌。而公司则在巴黎及其他城市重开连锁店,利润分配水平也达到了公司要求的标准。

任何一家企业到海外发展时,与当地文化都有一个碰撞、摩擦、融合的过程,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十分重要。麦当劳公司进军日本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麦当劳公司在进入日本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面对日本人所特有的观念问题。将麦当劳引入日本的日本人藤田在与麦当劳公司签约时,就坚持认为麦当劳必须日本化,必须是日本公司。之所以如此,按藤田的道理就是:“日本人有一种自卑感,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来自中国,佛教从韩国传来,而战后从可口可乐到IBM都是美国的。而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我们不喜欢中国人,不喜欢韩国人,更不喜欢让我们吃了败仗的美国人。”

藤田认为麦当劳能够被日本人接受,但是前提条件是:至少使日本人从表面上看不出来是进口的美国货色。

1971年,麦当劳公司与藤田签订了协议,双方各出一半资金,组建日本公司,由藤田负责在日本的麦当劳连锁店的开发。

藤田干劲十足,决心以最快的速度让日本人知道有汉堡这样的好东西。他到处讲演,利用传媒界广为宣传。而他劝人接受汉堡包的理由也令人发笑,他经常振振有词地说:“日本人为什么长得矮了?皮肤为什么泛黄?因为过去的2000年,我们只吃米饭和鱼,如果日本人从此改吃汉堡包和马铃薯,一定会长高,会变成金发白肤的。”

1971年1月20日,日本第一家麦当劳开业了,第一天营业额达6000美元,创了麦当劳公司成立以来的连锁店首日营业额的最高纪录。在以后短短的18个月里,19座金黄色拱型“M”字招牌出现在日本的城市里。

从70年代的起步,到80年代的迅速发展,麦当劳公司凭借其锐不可当的攻击力,在世界上众多的国家纷纷登陆,所到之处无不引起空前的轰动。

1992年4月23日,是麦当劳公司历史上值得写一笔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最繁华的商业街道王府井大街南口的一家连锁店开业了,它标志着麦当劳公司进入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大陆市场。此后不久,麦当劳连锁店像落地的爆竹,在中国北京以及许多城市铺天盖地地爆炸开来。

如今的麦当劳已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级快餐帝国。克罗克能够在50岁时,不折不挠,历尽艰难,建造起麦当劳王国,这充分显示其敏锐的判断力、顽强的毅力和超前的思维力。他那谦虚温和而又大方的形象永远为世人所爱戴。

3.超前的思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