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那年那月那日
48509800000024

第24章 穿越风雨的目光

舞蹈音乐:选自《班得瑞》

舞蹈首演:2003年

首演演员:杨艺苏晓珊王燕妮陈茂等

荣获奖项: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获得铜奖

“嘈杂的声,像空穴来风;人,一个、两个,慢慢汇聚成群;表情,从好奇到惊讶到迷茫到惊惶失措……”这是群舞《穿越风雨的目光》的开场,舞蹈产生的背景是2003年的那一场SARS疫情,那是我刚到海南的第二年。从第一例疑似病例的发现,到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甚至死亡。那时几元钱一包的板蓝根卖到了几十元,甚至近百元也被抢购一空;还有醋、夏桑菊等据说是能预防SARS病情的物品都被市民们抢购储存,似乎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

“打个喷嚏,就要被隔离!”——成为当时的口号!

体温计的派发,人群流动的控制,种种调制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慌张……全国各大小单位高度戒备,感冒发烧者要进行严密体检!

“感染”与“隔离”是抢眼的名词,许许多多的医生在一线抗战被感染之后倒下……

人们陷入恐慌与忙乱之中,全国各大小医院发出自愿号召,一时间无数医护工作者纷纷报名,争上抗战第一线,再次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一个又一个英雄感动和鼓励着我们……我想,每一个经历过SARS风暴的人都会记忆犹新,虽然这场灾难已经远离了我们,但灾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依然让人无比的感动。我的舞蹈剧目《穿越风雨的目光》就是在当时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舞蹈的开场,借助音乐虚拟给观众幻觉,一片嘈杂的声音,暗示着SARS初来时的沸沸扬扬,或夸大或扭曲,没有人真正知道它有多大的杀伤力……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席卷中国……

当SARS的第一例疑似病例在广东出现,在广州某医院工作的朋友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要注意安全,并告诉了一些防范措施。也就是那一刻起我开始关注知道了SARS,但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会构成怎样的一种威胁?

接下来,每天各家媒体都出现了有关SARS情况的报导,紧接着坊间各式各样的传闻开始风行。也就是在我得知SARS疫情的第二天,我在给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学生上编导课,我要求学生针对SARS谈谈自己的看法,试着将它融入到我们的舞蹈学习中。我让学生根据SARS带给人恐慌的心理,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这一社会动态。坦率地说,刚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刻意地去编排这样的一场群舞,这只是当时我布置给学生课堂上的群舞作业,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自由创作和表达能力。但是在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动态的肢体表达和技法上具有的强烈风格,非常符合SARS出现时人们恐慌的心态!

顿时,有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非典”的降临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猜疑,出现隔阂,而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那种临危不惧、正视死亡的精神与之形成的鲜明对比,他们是值得倡导和弘扬的,医护人员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社会主旋律和中流砥柱,是需要发扬的!我为什么不把它编排成舞蹈呢?

创作的灵感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与物,刹那间地撞击心灵,唤起编导的创作欲望,来源于现实创作出的舞蹈作品更真实更感人,更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是客观生活情景引起编导对它以舞蹈的注意与观察,并诱发出创作冲动的心理反应。即舞蹈创作上所说的“撞击”!感性的意识经过理性的分析、加工、提炼动作后,搬上舞台!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作”!无数成功的作品证明,只有深刻地思索人生意义,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描绘人们心灵美的景象,才能把舞蹈作品提升到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先进性的高度!

脑海中有这个大胆的设想后,我随即给学生提出构思,让学生独立自主去完成小品样板。经过那一堂舞蹈专业课,学生的小品样板出来,但给我的感觉是太平淡,小品缺乏冲击力、不够感人,总之一句话,拿不出台面。我决定对作品进行编改,却苦于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转眼就到了五月,SARS疫情越来越严重,人们深深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医护人员的的死亡人数从一个开始增加到了两个、三个……在北京的小汤山很快地建起了一座针对SARS疫情的临时医院,世界各地对中国发生的SARS疫情越来越关注。

五月的一天,我和群众艺术馆的罗小珠同志一起出席会议。闲聊时,她告诉我艺术馆准备在五月中旬搞一场关于非典的舞蹈汇演,问我有没有节目参加汇演。我跟她谈起了《穿越风雨的目光》的初步构思(当时并没想好要取这个人口作品题目)。没想到她听了很感兴趣,连连说:“好!好!”因为当时针对SARS编排的舞蹈剧目,不但在海南没有,就是在全国也没见有。我跟罗小珠同志谈了作品中的不足,她建议我从现实生活涌现的感人事迹中提炼舞蹈精髓。

接下来,我把作品重新审视,用了一个白天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作品编辑出来。我把作品归纳成三部分,然后展开演绎:第一部分是非典的出现;第二部分是非典带来的恐慌、感染、隔离、死亡;第三部分是医护人员的博大情怀。在编导这场舞蹈一开始我的主题思想就十分明确,热情讴歌在第一战线上的医护人员,赞扬他们敢于正视死亡,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在革命年代需要,在和平年代也同样需要!在突出这一主题思想上,我以双人舞的形式进行抒发表达。并利用舞蹈呼吁大家共同面对非典,相信人类是伟大的,任何苦难,只要我们心连心,手共携,病魔终究被消灭!

作品修改完成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了,由于时间紧促,当时我顾不上夜深,连夜把稿子送给罗小珠同志审核。好在海口是个不夜城,即使是深夜,大街上依然灯火通明。第二天上午,我接到罗小珠同志的电话,她告诉我作品局长已经审核通过。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赶制……

《穿越风雨的目光》的音乐取自《无声的行云》,通过音乐的渲染,衬托出非典出现时人们普遍存在恐慌的心理,表现年轻的妻子含泪为丈夫披上白大褂的离别场景,以及广大医护人员视死如归战胜SARS,最终取得这场“战役”成功的百折不挠精神!但在舞蹈创作上,不可能完全沿用原来的音乐作品结构,所以我对音乐有所取舍,去掉了音乐中原存的一些情节,并重新作了剪辑。

众所周知,舞蹈擅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穿越风雨的目光》创作中,在结构上我采用顺序法,犹如在述说,但又穿插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可以说在作品的创作上我力求打破传统,把叙事与抒情融汇为一体。

舞蹈开始的画面就是各种人群,在聆听到非典之后的各种恐慌反应,看到身边的人感染病毒后,不再靠近,纷纷作出逃离。人们的恐慌,引出医护人员的抢救……

舞蹈的中段出现了双人舞,我重点捕捉人性情中的一面,突出表现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该何去何从。在这一段双人舞,我主要是刻画一对普通年轻的医护夫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SARS疫情,丈夫就要上到“前线”了,上“前线”意味着什么?做为医护人员的妻子非常清楚,当时,已经有无数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拯救医治过程中,被迫感染。感染就意味着死亡!面对死亡,夫妻双方内心当然矛盾重重,但没有死亡就没有诞生!妻子毅然作出抉择,为自己的爱人披上白大褂,洒泪挥别……

舞段以男女主人公大幅度动作的舞蹈语汇,表达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压抑。动作设计上没有运用中国舞的大跳跃性技巧,而是以控制、奔跑、双人同步等做为极富表现力的外部形式,不仅使作品在高潮部分更有闪光点,而更重要的是外化了男女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冲动与呼唤,以抒发难舍与无奈。冲撞产生的双人把位,使得舞段的高潮出彩,情节跌宕起伏,拨人心弦。最终,在妻子拿起白大褂为丈夫披上之后,丈夫毅然冲上一线作为高潮,尾声作出了美好的憧憬,风雨过后是阳光!经历了生命的再次洗礼,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渺小与可贵……

舞蹈调度运用“水泱”模式自然流动,形成大小、高低不一的造型摆设;群舞模进状态时,画面干净,整齐划一,井然有序,对空间的照顾流动得体大方,主题动作准确而独特,运用拆除、分解、重组的形式提炼舞蹈语汇。高潮煽情部分运用双人舞推波助澜,围绕“丈夫马上就要奔赴抢救一线,妻子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这一主题,舞段的设置,利用双人舞的台面大幅度调度,各自在空间里出现舞段,流露面对死亡抉择的坦然与无畏……

《穿越风雨的目光》从头至尾,层次清晰,结构紧密,以“穿越”二字贯穿全篇。群舞部分巧妙运用造型高低对比,前后交错,动静结合;节奏处理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灯光上的明暗效果,带给观众一种心灵暗示。舞蹈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在演出之际,许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舞蹈见血性的进入、余味的收尾,显得舞蹈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动作设计又不是纯哑剧式的,十分注重心理的描写,动作的感觉收缩又不失张力,突出人物的情绪而又明确其指向性!

可以说,《穿越风雨的目光》是我在时时刻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顺应时代产生的舞蹈作品,是现实生活的舞台再现。时代性的追求是作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创作舞蹈作品的根本任务是塑造鲜明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先进与文明。

然而,以人类学发展的观点探索求新,沿着人类生存的现实轨迹,去寻觅那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事件,捕捉那些文化底蕴醇厚具象的生活形态,纵横相连、融合互动,用舞蹈艺术再现那些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时代精神。其实,再高超的技巧也掩盖不住作品的空虚,只有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才能动之以情,真正做到激励与启迪。

当然,从生活到舞台还需要提炼、改造,是需要通过系统的编导学习。生活与舞台之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艺术加工”。《穿越风雨的目光》的成功自然脱离不了我自身的生活观察与舞蹈编排能力!倘若人物塑造得苍白,再好的立意,也难表现出来。可以肯定地说,人物形象成功塑造和主题思想深刻是成正比的。

舞蹈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舞蹈形象的创作是形象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想象。编导是在“想象”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与发展的走向,在想象与具象的思维推敲中,去创作真实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穿越风雨的目光》中的双人舞就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要想使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还必须注意在作品营造的氛围意境中去塑造展示人物形象,并在细节中去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学会观察身边的每一事、每一物。

以舞造境,以境抒情,以真情塑造形象,真情作品才有生命,只有叩问心灵的作品,品格才会高尚。舞蹈《穿越风雨的目光》之所以感人至深、引起共鸣,是因为该舞蹈用抒情的方式铺设营造意境,故而作品的亲和力具有真实感和深刻性。

用生活演变舞蹈,用舞蹈诉说生活!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