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塔木德大智慧全集:犹太人的灵魂与头脑
48533500000053

第53章 育人艺术(1)

“有学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塔木德》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而犹太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1.天才的潜能靠后天开发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这在犹太人中是一个至理名言。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人的一生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有着争议的命题。但在犹太人中这个命题是没有争议的,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犹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四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他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认为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一位犹太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交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儿在零至三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力。它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使我们所说的天才。

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

很多犹太教育家都有这样的看法,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商低的人肯定不幸福、不快乐,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与快乐,而智商的高低恰恰与早期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

犹太母亲爱莎说:“我的孩子出生还不到六周,我就自作主张要他看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比如,我给他喂奶的奶瓶的颜色就各不相同,这与很多国家永远只用一种颜色的奶瓶是不一样的。我发现用不同颜色的奶瓶给孩子喂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这样孩子就会爱上某种颜色,当用他所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他奶时,他总是表现得很有食欲。两只粉嫩的小手总是试图要抱紧这只奶瓶。”

当然,用他不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给他奶时,他是不开心的,他会不停地扭头,回避奶瓶嘴或吐出来,有时还会皱着眉头表示他的反抗。

除了奶瓶之外,我还给孩子买了红色的小鼓,用短绳把小鼓拴到他的手腕上,随着手的上下的摆动小鼓就会随之发出声音。孩子就会很高兴。

为了让孩子分辨与记住这些颜色,我每周给他换一个其他颜色的小鼓。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多的时间中孩子就会记住绿色、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在形状上就会对圆的、方的有一个不同的概念。

另一个犹太母亲海可·华丝格说:

“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孩子拿一些贴有砂纸的纸片和其他光滑的物品,教给孩子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婴儿拿着这些东西总喜欢往嘴里送,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让他们记住大人不允许的东西是不能放进嘴中的。”

犹太母亲的建议:这里所要提到的给孩子买玩具,是要划分年龄段的,年龄小的孩子给他的玩具应该是线条简单,而色彩明快的那种。

这是一个犹太母亲教育孩子识别颜色的方法。这种办法很快就被大多数犹太母亲所接受。因为犹太人中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她们总是在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一种好的方法,她们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人。她们认为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犹太母亲的责任,也是一个母亲所应承担的民族责任。

2.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

犹太人认为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成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成就一个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那么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的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因此,坚强的意志力是人行为的持久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犹太人都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年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与艰难。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是今天不少父母的通病,也是今天的父母所面临的一个真正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的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变得懒惰、脆弱、娇气、依赖性强、不思进取……

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犹太人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正确面对挫折,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以此激发孩子奋进,取得成功。

教育学家们并不主张孩子都去吃苦,都要历经艰难困苦才能成为大器,才能有所作为。犹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他们认为苦难能给孩子带来意志力,让孩子有足够的意志力,去面对未来复杂而竞争激烈的社会。

心理学家曾表明,一个人的成就与一个人的智力并不成正比,智能高的人不一定成就高,成就高的人并不一定智力过人。但意志力的强弱差异却与人的成就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许多国度,吃苦是孩子的必修课之一,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并拥有这种精神才能出人头地。

在今天不少的犹太家庭中为了锻炼孩子,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地在冰雪中滚爬跌打一定时间。天寒地冻,孩子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父母们硬起心肠,决不会提前抱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明白,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富有的以色列的学校和犹太家庭鼓励学生到车间去进行学工教育,并写出学工报告。在那里孩子们认识到诚实劳动、团结协作和坚强的意志的真正的价值。

在以色列的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除了经受住大风大浪,还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驾船、捕鱼、做饭,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课程。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孩子们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大都锻炼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爱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天性,但在爱之中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爱得有意义、有价值。因为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给孩子苦难的教育与适当的磨难,教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挫折,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困难与挫折,也不可避免的是孩子会在困难中跌倒,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爬不起来。

3.如何与孩子相处

为人父母是一件劳神的事情,教育孩子需要付出无数的牺牲和持续的努力。父母感到欣喜的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终会取得回报,从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成长和发展的奇迹、温暖和爱的感觉。可是也有许多孩子不良行为举止让他们的父母享受不到这些回报,这将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在这种遗憾之中,成功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不良的行为举止妨碍他们对这些回报的享受的,他们别无选择地喜欢他们的孩子。因为所有的父母都喜欢和欣赏他们的孩子。特别是在孩子既合作又表现良好时,父母们会很容易喜欢孩子。几乎所有的父母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令人愉快的努力上。但所有的父母很难在孩子行为不端之时欣赏他们,往往这时处理不当又会制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父母们究竟怎样来与孩子相处并达到相互欣赏,这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的艺术。

在耶路撒冷一所大学的家庭教育会上,一位叫彼拉夫克的父亲说:“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做功课,这不仅让孩子在做功课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同时也可以增进父子感情。同时还能陪养孩子专注的能力。”

许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最为喜欢的是玩具,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父母每天能和她交流、沟通。

许多犹太教育学家们认为,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接纳和倾听,最为重要的是希望与父母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因此,父母应找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这是交流的最好方式。

利用饭后散步的这一段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沟通或回答孩子的一些问题是再好不过的,这个时候,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因此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

与孩子在一起时,作为父母你可能不知道与孩子进行什么样的交流,也不知道与孩子进行怎样的对话,你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与孩子来交流:

倾听很重要。父母都可能有工作,而且还很忙碌,为了生存这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上托儿所或是由他人看管,分开一天,孩子也一定有许多的新鲜事想告诉爸爸、妈妈。父母应抽时间,听听孩子一天的经历。即使孩子不主动和父母谈,父母也应该主动找孩子谈,这也是培养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善于鼓励孩子。孩子渴望听到表扬或鼓励的话,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作为父母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纵然孩子只做了一件小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是孩子做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得到力量。

态度要冷静。许多父母因为工作一天,劳累与烦躁使得心情很不好,这种情绪波动每个人都有。当看到孩子做了一些让自己恼火的事,就对孩子大动肝火,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孩子是一个打击。不要因一些小事就责备孩子,否则,孩子可能从此不再和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