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和不喜欢自己的领导怎样相处
如果说你感到某位领导与自己之间存有隔膜,原因可能是:其一是领导的工作不够深入,不够耐心细致,或者他对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不太满意,有一些看法。其二是你个人身上或许的确存在着一些需要改正的缺点和不足(至少从这位领导的角度来看)。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不是完人,领导也同样不是完人,谁的身上存在一些缺点都是正常的。另外,你和领导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如果有了看法之后,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就容易猜测和不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人际关系的不是人们之间的看法存在差异,而是沟通不畅带来的误解和猜忌。关于与领导的关系以及如何相处这个问题,很需要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否能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着手:
(1)你可以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寻求沟通的机会。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与领导交谈一次;(2)了解一下他是怎样看待你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有道理,或许一切并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糟糕。即便真的有些误会也不要紧,交流可以使你们增进了解,缩短心理距离感。
(3)检讨一下自己。作为一名下属要服从上级组织,服从命令是天职,这是不容争辩的道理。你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真的是自己有些方面未达到要求,就要尽快改正。如果上述两点你都认真做到了,领导仍然不满意你,关系没有任何改善,就只好暂时放下这件事情(或不去介意)。因为你只能把握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至于领导的行为方式,是你无法改变和控制的。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事过分在意,尤其是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必要时,也可以考虑寻求他人的帮助。
35.办公室里的心理卫生
随着人们办公"硬件"水平的逐渐提高,按说工作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吧?其实,并非如此。"硬件"环境的改善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往往是"软件"即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当人们走进办公区时,情绪是积极的、稳定的,就会很快进入工作角色,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反之,情绪低落,则工作效率低,质量差。在办公区内,如果工作人员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充满活力,工作卓有成效。
在日常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非常重要。相互之间以微笑的表情体现友好热情,以健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和谐相处。工作人员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动作表情等,均可体现出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办公室里接听电话,也能体现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令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你打电话的语调中已经传递出了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
办公室的桌椅及其他办公设施,要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几案精严见性情",如果心理状态欠佳,自然在几案或其他方面体现出来。总之,办公室内的"软件"建设和重视心理卫生是很重要的,因为"精神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比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更为严重,它会涣散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乃至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作质量。
为此,建议在办公室内不断提高心理卫生水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选择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使工作人员不被"精神污染"。
(2)领导主动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情绪周期变化规律,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放"情绪假"的办法。
(3)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不仅能丰富生活,还通过采用积极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4)建立心理宣泄室。
(5)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并定期组织"心检",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寻求解决的办法。
(6)经常组织一些"健心活动",使工作人员能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掌握协调与控制消极情绪的技巧与方式。
36.化解冲突的几招
任何争吵都与沟通不畅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进行沟通有关,故说到化解冲突,实际上是不能回避沟通问题的。在我们生活中,有冲突是必然的,永恒的,关键是怎样适时巧妙地化解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是在选择上因人而异。
(1)如果双方尚能做到心平气和,用适当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接触是化解冲突的首选办法。如果不愿或不能与对方见面,或许以发送电子邮件、字条留言等方式作为"铺垫"或"中介物",也是可取的。
(2)找个方便的场合个别交流一下。交流不一定是要说服对方,而是各自阐明自己的想法,交流给予双方的是表达的机会。讨论中要准备做出让步,找一找有没有可使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希望谈话保密,可事先说清楚。
(3)就事论事,只涉及具体问题,不要将过去的恩恩怨怨牵扯进去,有利于解决当下的问题。
(4)冲突源于双方,当事人要对自己的态度负责,而不要强调对方有什么过错。怪罪对方或纠缠枝节均无益于缓解双方的关系。
(5)注意聆听。善于聆听意味着不打断别人的谈话和不马上作出反应。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其他人也会采取同样客气的态度。
(6)避免揭短,学会宽恕。有时,问题本身不一定非要论出个是非曲直来,而对方的态度难以接受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直指出对方短处,宽容大度,公平协商,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7)如果解决冲突需要外力相助,可以考虑求助于有经验和公正的职业调解人。调解人的作用是与各方交谈,为讨论问题创造条件,指导各方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定。
37.说服他人的"战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与别人争论某一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怎样做才能"转败为胜"呢?
(1)利用"居家优势"。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更有信心说服他人,应该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该尽量争取在相对能使自己放松的环境中进行。
(2)修饰仪表。人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言谈的影响要比外表的影响大得多,其实不然。我们会不自觉地留意对方的衣着,衣冠作用在交往中是有意义的。仪表整洁、气质高雅的人比起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3)与对方认同。研究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他人的某个方面,与对方认同是拉近距离的一个好办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的说服就越有力。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
(4)在同感中共议话题。说服他人时,平庸的劝说者往往"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双方易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智慧的劝说者则会留意在正式交流之前先建立信任和同情;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其所具有的优点,或者在下结论前,展示双方的观点,这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5)提出有力的证据。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会明显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的是,听众不仅受到证据的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引用权威的看法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个别具体化的事例比经验概括的论证或一般性原则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说服人,旁征博引不可少,需要使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而不是一味地空洞说教。
38.处世经典
少谈自己,不为虚荣而自夸,不因失败而自责,不为成功而洋洋得意。过多地谈论自己不等于正确地评价,这一点在朋友之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处在显赫位置的人。
(1)学会等待。等待实际上是延迟自己的需要,这类人颇具耐性,懂得宽容。做事不过分仓促,不为情绪所左右,能制己者方能制人。命运对有耐心等待的人给予双倍的奖赏。
(2)见好就收。退得妙恰如进得巧。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几率,也要见好就收。接连而来的好运值得可疑,常态是好运和厄运交错而来,使人体验到苦中之乐。
(3)博不如精。完美靠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世上的好东西时常少而难求,过多必无益。只靠广博则难免成为平庸之辈,所谓通才总想在学业上门门皆精,结果却常常不遂人意。
(4)永不抱怨。抱怨不会引来怜悯与安慰,反会煽起激情冲动和傲慢无礼,并促使那些聆听我们抱怨的人仿效我们所抱怨的人。称赞别人对你的恩惠,才是得体的做法。
(5)减少嫉妒。没有比用智慧和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更令人起敬的了。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若被嫉妒的人成功不断,对嫉妒者就是持久的惩罚。人各有活法,嫉妒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6)欣赏他人。人总是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盲点"不同。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学会欣赏他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明白成事不易。愚者鄙视他人,一半出于无知和轻视,一半是因为其中意的东西不出色。
(7)警惕恭维。不要为客套的恭维话所惑,因为大多数恭维并非出自真心,满口承诺的人实际上很难践约。真诚的谦恭是忠顺,虚伪的礼貌是欺诈,过分的殷勤并非尊敬而是依赖。
39.合作是永恒的
晓兰正在上高中,她和班上的芳芳是一对好朋友,天天形影不离。从成绩上看,晓兰比芳芳好,所以芳芳常常找晓兰问问题。可是几乎每次晓兰都摇头说:"不会。"一次偶然的机会,芳芳看到晓兰的作业本,发现自己问过的问题,晓兰都能做出来,芳芳觉得心都凉了。她不明白好友之间为什么也不能真心相待。问及晓兰,晓兰觉得,当今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即使好友之间也不例外,因此应该留一手,以保持竞争的优势。
确实,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等等,可以说,竞争充满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产生,从而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和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