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性痛:多是椎管或椎管外病变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所致,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包括侧隐窝狭窄)及腰椎管内肿瘤等最多见。主要特点是:
①椎旁压痛。根性痛者多在椎旁有压痛,并往往向下肢放射,这是由于患节脊神经根背侧支同时受累所致,而在干性痛及丛性痛者多不出现。
②腰椎运动受限。腰椎管狭窄者以后伸受限为主,腰椎间盘突出者可表现为腰后伸、前屈及患侧屈均受限,椎管内肿瘤亦可在不同病变阶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椎运动受限。而干性痛及丛性痛多无此特点。
③屈颈试验。国内学者赵定麟等曾对200例根性痛患者进行屈颈试验检查,其阳性率高达95%以主。这是由于颈椎在前屈状态下,通过对硬膜囊及根袖的牵拉,增加了受累神经根的张力与压力而使疼痛加重,而干性痛及丛性痛则不存在。
④脊神经根定位症状。诸脊神经根所司感觉、运动及反射因脊节不同具有较明确的定位特征。如足1、2趾背侧皮肤感觉以腰,神经根支配为主,而足外侧缘及小趾处则为第1骶神经根支配。因此,根性痛感觉障碍及反射受累的范围较干性痛与丛性痛为局限。
(2)干性痛:以往临床多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等。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导致干性痛的多数原因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病变,如肿瘤、粘连、梨状肌压迫、炎症刺激等。干性痛的主要特点是:
①压痛点。多位于盆腔出口处,即环跳穴周围,局部深压时出现放射性下肢痛,其范围较根性痛明显为大,并且约60%病侧伴有腘点(胫神经走行处)及腓点(腓总神经走行处)压痛及放射痛,而在下腰区则无明显压痛及叩痛。
②下肢旋转试验。一般为阳性,单纯以出口区粘连所致者以内旋为明显,梨状肌同时受累者,外旋时亦为阳性。
③干性定位症状。其受累范围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因此不仅范围较广,且受累的脊神经根限于第4腰椎~第2骶椎范围内。
④足底麻木。根性感觉障碍往往不能累及整个足底,而据赵定麟等统计,有90%以上的干性痛病例出现足底麻木。
(3)丛性痛:骶丛位于盆腔内,因此,盆腔内肿瘤、慢性炎症、附件疾病等均可使骶丛受累,引起症状。其中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臀上神经为多见。因此,丛性痛可具有如下特点:
①多干性痛。即在同一病例可表现出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及大腿、腰骶区、膝区痛。上述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因病情轻重不一,数干之间受累程度也有差异。
②腰骶区扣击试验:与根性痛的区别在于,当扣击腰骶区时,患者不仅无痛感,且往往感到“舒服”;而盆腔占位性病变则为疼痛,甚至是剧痛。
③盆腔系统检查:丛性痛以女性患者多见,因此在确诊之前要进行妇科检查,以排除妇科疾病。此外,对此类疾患要注意盆腔触诊,并酌情进行肛诊检查,以排除肿瘤,必要时于清洁灌肠后,摄骨盆正位及左右斜位片,怀疑有肠道和泌尿系统肿瘤者,可以行钡剂灌肠和膀胱造影等。
④反射检查: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多可同时减弱或消失。
8.脊柱侧弯为什么能引起腰腿痛?
在发病初期,脊柱侧弯不显着时,往往无不适。但随着病情进展,劳动过多,站立位或坐位姿式过久,往往会发生腰腿痛,甚至可产生放射性疼痛,这是由于椎体压力不平衡,肌肉牵拉力不匀或变形椎间孔压迫神经根所致。
正常情况下,脊柱左右两侧的负荷相同,肌肉张力相等。而在发生脊柱侧弯时,凸侧肌肉持续被牵拉,张力增加,而凹侧肌肉则松弛变软;弯曲后的椎体在凹侧所受的压力增加,而凸侧反而受到拉力,在这种异常应力的持续作用下,骨骼的发育受到影响,椎体出现楔形变化,加重了畸形发展。这样使凹侧肌肉作用力线远离中心轴,而凸侧肌肉的作用力线向中心轴靠拢,这两种力臂的不对称,加上身体重力线因侧凸而移向凹侧,进一步破坏了脊柱两侧力的平衡,加重了肌力失衡因素,则可导致慢性、劳损性腰腿痛,产生病理力学上的恶性循环。
9.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是可以通过各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得到缓解或症状的消失,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各种方法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那就需要行手术治疗。因为一旦患者有手术适应证而没有及时手术,将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会给患者留下功能上的残疾,或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呢?
(1)病史超过半年,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如按疗程进行牵引、推拿或硬膜外注射、卧床休息等)或呈暂时有效,但反复发作,痛感较重者。
(2)虽首次发作,但痛感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影响睡眠,且症状体征典型,患者积极要求手术者。
(3)出现神经根受压体征者。如趾或足的肌力减弱,跟腱或膝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等,行走姿势改变、跛行。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的表现如会阴部的麻木、大小便和性功能的障碍。
(4)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或侧隐窝狭窄者。
(5)CT或MRI已明确诊断者。
当然,任何一种手术都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起来,切忌仅根据影像学表现行手术治疗。因为有时影像学上压迫明显而患者没有症状和体征、或很轻微,这种情况下选择手术的目的就不明确、或无意义了。
10.突出的腰椎间盘能复位吗?
常常听电视台或户外广告说应用某种方法可以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可帮患者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真的是这样吗?相信很多患者看过或经历过这类的治疗,感想不知怎样,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确切的说法。当椎间盘周围纤维环没有破裂,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时,此时通过手法外治及通过扳法等调整脊柱结构,作适当的整复治疗,膨出的髓核组织是可以回到椎间隙,恢复正常的状态。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这时椎间盘如同一个充气的球,我们所回纳的这是间盘,牵引时回纳或间盘突出、膨出对神经压迫减轻,而在人恢复轴向受力时间盘会继续膨出。在腰椎间盘膨出的治疗中,牵引治疗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通过牵引疗法可以减小椎间隙内压,增宽椎间隙,同时增加后纵韧带的张力,以加强对膨出物的压力,迫使其退回到椎间隙,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在纤维环破裂后,发生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再想通过推拿及牵引等保守治疗以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是几乎不可能的。临床上虽不能将椎间盘突出复位,但通过推拿整复及牵引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并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以使临床症状消失。应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的推拿按摩治疗中,若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加重病情。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千万不要听从各种广告宣传所谓的不开刀就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的说法,这是不科学的。患者应到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该手术的就要手术,不要到时候既花了钱,又没得到正确的治疗,耽误了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真是得不偿失。
11.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瘫痪吗?
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发生腰腿痛及行走困难到医院诊治时,都会问医生这样一个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引起瘫痪吗?回答应是肯定的,只是瘫痪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瘫痪,下肢感觉肌力都不行,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的神经根根性瘫痪。非压迫的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肌力感觉都是正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如果压迫加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这种情况多见于第4~第5腰椎间盘突出,第5腰椎神经麻痹所致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长肌麻痹,主要表现为足下垂,肌力减弱。第5腰椎、第1骶骨神经麻痹所致的小腿三头肌瘫痪临床上也较多见,当然出现这些情况只要及时的就诊并选择正确的治疗如手术解除神经的压迫,就能使麻痹或瘫痪的神经得到恢复或改善,如没能在其治疗上得到正确的方法和及时处理,麻痹或瘫痪的神经会加重,神经功能永久失用不能恢复了,留下终身残疾。
12.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说明什么问题?
门诊部经常有患者拿着X线片给医生看,医生告诉他说你的腰变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体正常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脊柱的生理弯曲对保持身体各部平衡,缓冲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到老年时因髓核脱水,椎间盘逐渐退化变性而变薄,腰曲可逐渐消失,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出现老年性驼背。一些年轻人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长期以坐位或一个姿势工作时间太久,出现腰椎周围肌肉韧带劳损,腰椎间稳定性降低,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2)腰肌扭伤患者因腰痛剧烈,肌肉韧带持续痉挛,牵持腰椎引起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3)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相应椎间隙表现前窄后宽,可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相应各椎体间椎间隙变窄,对椎间盘压力增大,可增加椎间盘病变的发病率。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其维持上身及缓冲压力的功能都大大降低,易产生相应的疾病。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是诊断腰椎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13.脊柱为什么会出现代偿性侧弯?
正常的脊柱外观从正位看是直的,在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后,人体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疼痛,常常不自觉地采取一系列自我保护的体位,脊柱的侧弯就是其中的一种。
脊柱的侧弯方向,既可以是凸向患侧,也可以凸向健侧,这主要取决于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应位置关系。若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的外侧(肩上型),患者脊柱向健侧弯时,突出物对神经根刺激减小,疼痛明显减轻,若向患侧弯时则有下肢放射痛;若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的内侧(腋下型),患者向健侧弯时,则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而有下肢放射痛,若向患侧弯时则痛感减轻;假如突出的椎间盘顶起神经根或两者之间有粘连,则无论向患侧侧弯或向健侧侧弯都有痛感。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规律在第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较为典型,而在第5腰椎第1骶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脊柱侧弯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第4腰椎体较第5腰椎体在侧向运动上的灵活度大的原因。
14.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彻底根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根治吗?这是每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要问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医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所谓“根治”,应该是治愈后不会再复发,这是每一个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的患者的共同心愿。能不能根治呢?让我们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治疗的机制来分析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突出的程度可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外突,这种纤维环的破裂在躯干重量的压力下,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愈合,大多数无法很好地愈合而长期存在。
当突出物对神经根、脊髓或局部神经形成压迫时,发生炎症、水肿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保守治疗时用按摩促使突出物变位或复位,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逐渐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临床症状缓解,达到了临床治愈的目的。但无法对损伤的纤维环进行修复,椎间盘再次突出的根本原因仍然存在,很难达到患者要求的“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把突出物摘除,表面上似乎把突出的原因解除了,但手术所造成的小关节损伤、椎体不稳等又形成了新突出的原因,也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后从发病与治疗的机制来看,要想“根治”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能在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后不再复发,从临床的角度讲,也就算“根治”了。从近几年来的临床经验看,做到临床治愈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最初原因是腰肌劳损,对腰椎的加固作用减弱,难以有效地分解承担来自外界的突然压力或扭转力,致使腰椎间盘的受力增加,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加强了腰肌的锻炼,使腰区肌肉力量加强,对腰椎的加固作用明显增强,即使纤维环有点破裂,也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不发生椎间盘的突出。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后要做到“根治”,只有加强腰区功能锻炼,加强肌肉的力量,从根本上去除突出的原因。
腰区功能锻炼的方法除医疗体育外,可以适当地参加登山、跑步、游泳等。球类运动要在腰区症状消失1年后逐渐进行。根据自己的适应能力,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自己“根治”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重新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