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腰腿痛健康课堂
48551300000009

第9章 导医解读与专家提示(1)

1.如何发现脊柱骨折?

现在随着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的发展,出现各种事故的频率日益增多,那么在事故的现场,我们不仅要抢救伤员,还要掌握简单的知识如何去判断伤员的伤情。其中脊柱骨折是较常见的伤病,也是最容易出问题,而且对伤员预后影响很大的伤,在事故和急救现场我们怎样判断患者有无脊柱骨折呢?举例说明其重要意义。

在某建筑工地上,一位工人从高处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顿时感到腰背区痛,两下肢无力和麻木感,同事们很快围上来将他扶起,并问他要不要送医院?会不会有脊梁骨骨折?他勉强迈出几步。突然,其两下肢无力和麻木加剧,再次倒下,立刻两下肢瘫痪,于是被送往医院急诊。医生听完病史后叹息道:“太可惜了,刚摔下来时如果能考虑到有脊柱骨折。不要扶他起来,立即让其躺平着送来就不会造成截瘫了,站立和行走加重了骨折,使本来未受压迫的脊髓受到了压迫。”同事们想,假如当时有人懂点医务常识,能初步判断脊柱有无骨折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惨痛的悲剧了。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去判断呢?可依据以下几方面。

(1)受伤时的情景:有严重外伤,如从高空坠落,重物打击头、颈、肩或背区,跳水受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均有脊柱骨折的可能。

(2)伤员的客观表现:胸腰椎损伤后,伤员感到背脊骨剧痛,不能坐立,翻身困难,感觉腰区软弱无力。颈椎损伤时,有头颈痛,不能活动,伤员常用两手扶住头部。伤后稍久,由于腹膜后血肿对自主神经的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症状。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容易压迫脊髓,根据损伤平面的高低不同,可出现两下肢(胸腰段)或四肢(颈段)无力或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如神经根受压时,则有该神经管辖区的疼痛和麻木。

(3)呼吸困难:颈椎骨折或脱位致四肢瘫的伤员,常因肋间肌瘫痪而呼吸困难,出现腹式呼吸(腹部随呼吸起伏),正常时应为胸式呼吸,即胸部随呼吸起伏。

当然,在各种外伤事故的现场,要特别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脊柱骨折只是复合伤中的一部分,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避免为判断有无脊柱骨折而反复询问和检查,忽视了颅脑、胸、腹脏器损伤和并发休克的可能性。在不能肯定有无脊柱骨折时,若有怀疑,切勿站立和行走,先当作有脊柱骨折的伤员搬运,这样就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二次损伤。

2.如怀疑或发现脊柱骨折伤员,怎样搬运方可避免副损伤?

搬运伤员时应该用担架,如没有现成的担架,可用椅子、门板、木板等临时做成简易担架。用担架搬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将伤员轻轻搬到担架上,具体方法是,两个急救者跪下右腿,第一位的右手要抬伤员的头肩,左手伸到腰背区。第二位的右手和第一位的左手接近,放在伤员的骨盆区,左手抬腿部,这样就很容易将伤员抬起来。

(2)抬担架时,伤员头部在后,足部在前,后面抬担架的人,要随时注意伤员的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立即停下来抢救。抢救者可以是单位保健站或附近卫生站的医生,因此外伤事故发生后,最好立即请基层单位的医生到场。

(3)对脊柱骨折的伤员,担架必须用木板或门板做成。搬运时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除用前述的方法将伤员抬托至担架上外,更好的方法是将木板放在伤员一侧,2~3个人扶伤员躯干,使其成一整体滚动着移至担架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禁止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将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柱骨和脊髓的损伤。对颈椎损伤的伤员,在搬动时要有专人托扶头颈区,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区随躯干一同滚动。当伤员躺到担架上以后,用沙袋或衣物等垫塞于颈区和腰区两侧,使头颈区和腰区得以固定,防止脊柱的移动加重脊柱损伤。

3.腰腿痛患者就诊时为了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应如何配合医生采集有价值的病史资料?

在骨科门诊中,以腰腿痛症状就诊的患者占2/5以上。如何在一些共有的症状中,捕捉住其特点,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缩小鉴别范围,做出正确诊断,病史资料的获取是重要环节之一。

(1)性别与年龄:性别及年龄在腰腿痛的病因鉴别上有很大帮助。一般在婚后至绝经前的妇女腰痛伴下腹坠痛,应想到妇科、泌尿科疾病(如附件炎、子宫后倾、肾盂肾炎等);青壮年男性的腰骶区疼痛,应想到前列腺炎(可进一步询问有无排尿后溢出乳白色液或性功能障碍等);绝经后妇女应想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腰痛、腿痛,多为腰椎增生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中年人的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多为腰间盘突出症:青年与儿童则多考虑先天性畸形或脊柱结核。

(2)职业:职业与腰腿痛有密切关系,如长期水上或潮湿环境作业者,腰腿疼多为风湿性,(且常伴有四肢关节的对称性或游走性痛);重体力劳动、搬运工、长途汽车司机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长期固定姿势作业者,如翻砂工等常为腰肌劳损、腰背筋膜炎等。

(3)发病情况:一般起病距就诊时间久者,慢性劳损多;而急性腰扭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急性棘间韧带损伤性腰痛等,则往往发病即就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腰腿痛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腰椎管内肿瘤,一般发病多较缓慢,症状渐趋加重。脊柱外伤后遗留的症状,往往与原始病情及治疗情况有关;而结核、炎症所致腰腿痛,多伴有全身症状。

(4)痛感特点:单纯由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常在休息后或晨起时加重,稍活动后缓解,而劳累后当晚或次日往往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多为放射性、电击样,咳嗽、排便时明显加剧,疼痛常伴有麻木;腰椎管狭窄症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棘间韧带损伤性腰痛,多表现为久坐或弯腰后,需缓缓直腰;臀上皮神经综合征的患者,多在臀区可触及痛性索条;脊柱转移癌痛感较剧烈,为持续性,休息不缓解,夜间尤甚。

(5)既往史及家族史: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肿瘤切除史,是良性或恶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要询问有无髓核摘除或椎板切除减压史,如有,是否有复发或减压不彻底的可能;对长期腰腿痛的患者,要注意是否有脊髓造影史,如有,症状是否与继发性粘连有关;对疑有脊柱结核的患者,要询问有无结核接触史及家族史等。

4.腰腿痛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腰腿痛患者由于病因复杂,临床上需要进行多项检查以确定患者腰腿痛的病因。

(1)X线平片检查:脊柱各段的摄片一般包括前后位和侧位,根据需要摄照左、右斜位片。平片检查不能诊断腰区软组织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一般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患者不需常规摄X线片。对疑有骨性病变的患者,如骨折、结核、肿瘤、椎弓峡部裂与脊柱滑脱等,则应进行平片检查。

(2)体层摄影:体层摄影又称断层摄影,用以摄体内结核等病,为一层组织的影像。对椎体内较小的病变,平片不能确诊时可用体层摄影,腰椎的矢状面断层片可较清楚地显示椎管的矢状径,有助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由于CT和MRI的普及,目前已很少采用此法。

(3)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造影的。

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使用造影剂也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目前应用越来越少。

(4)CT检查:CT之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损伤较小而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因其能显示脊柱的横断面,故可发现结核、肿瘤的早期病灶,并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5)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5.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有什么特点?

腰腿痛伴有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的特点。由于患者站立时,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加,行走时马尾神经处的血流增加,而狭窄的椎管必然阻碍血液供应,乃至产生缺血性神经根疼痛并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即走一段路后出现疼痛而跛行。有人统计75%以上的患者都有此症状,多数患者有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痛的性质为酸痛、刺痛、灼痛等。

少数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臀区甚至腹股沟区。症状多数是双侧,也有单侧,或左、右侧交替出现。除疼痛以外,还可有下肢发麻、乏力或感发凉,以致不能站立或行走。当略下蹲或稍坐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又能站、走,症状严重者往往每走50~100米就需休息一次。这类患者的特点就是:骑百里和走百米,上楼容易下楼难。就是说骑自行车可以走百里,但是走路只能走百米就出现痛感,上楼容易,下楼的时候会出现腰腿痛加重。

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的第二个特点是患者诉说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检查发现不相符合。就是说,患者自觉症状较多,如前述的下肢发麻、乏力、发凉感,不能行走等,疼痛的程度也较重,较严重的可能有大小便障碍或性功能障碍。但医生检查时阳性体征很少,仅部分患者的下肢有某些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胫前肌和伸肌最容易受累),小腿外侧针刺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部分患者可能没有阳性体征(即各方面检查都正常),在医学上对此病未充分认识之前,甚至少数医生怀疑患者“装病”。例如,虽然患者有类似坐骨神经痛样的下肢痛,但直腿高举试验多为正常,除非患者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然而,如果让患者改变体位,又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尤其是每当腰区过伸时,腰腿疼痛症状加剧,前述的某些体征也可出现。卧床休息则症状、体征缓解甚至消失。当腰椎过伸时,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可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也由于腰椎过伸时神经根变短变粗,容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刺激症状。在过伸的同时,腰椎的黄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板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也松弛形成皱襞,结果黄韧带增厚,从而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产生刺激症状。医生对卧床的患者检查时,由于体位的改变,则产生与腰椎过伸相反的变化,椎管和椎间孔相对扩大,疼痛等症状和体征缓解甚至消失。

6.什么是原发痛和继发痛?

临床上对腰腿痛的患者进行临床查体和诊断时会经常提到疼痛的性质,弄明白痛感的原因和来源。就性质和来源来讲无非为原发性痛和继发性痛。

37(1)原发痛:是指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直接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的疼痛,其中以肌肉、筋膜、韧带产生的疼痛在腰腿痛中最常见。疼痛由急性创伤引起者,多表现为锐痛或剧痛;由慢性劳损所致者,常在较长时间固定某种体位的工作或劳动时出现酸痛、胀痛,经变换体位、休息、按摩等多可缓解。

(2)继发痛:是指病变侵犯神经根或神经干的向心性纤维而产生的疼痛。其病理变化不在感觉疼痛的部位,而是在支配这些组织的传入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柱滑脱等压迫或刺激了坐骨神经,产生小腿、足及大腿后侧的疼痛及麻木,亦属于继发性腰腿痛。

7.如何认识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

临床上医生经常在对腰腿痛的患者进行临床查体和诊断时,会提到痛感的性质以及各种疼痛的名词,如神经的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那么什么是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呢,首先从解剖学上了解一些人体解剖结构。

腰骶区神经根出椎管后汇入骶丛,并集合成坐骨神经干,故当三者之一受累时,即可引起某些相似的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在腰腿区的疼痛、麻木、运动与反射的障碍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其中某些特点往往使临床医生难以识别,以致造成判断失误。实际上,三者病变的病理解剖部位与特点并不一致。除少数病例其中二个或三个可合并发生外,一般均为单发,并各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