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48556300000022

第22章 让小气的孩子学会慷慨待人

小气的孩子往往个性孤僻,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同情心。这是缺乏感恩情怀的表现。要想让孩子改掉小气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就要让孩子学会慷慨地对待他人,让孩子懂得与人分享。

小气是一种不良的个性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父母感到难堪。

州洲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一天,他带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车来到社区公园,小朋友都羡慕地围了上来,这个说:“州洲,给我玩一下,好吗?”那个说:“我跟你一起玩吧。”还有一个不会讲话的小妹妹更是直接,小手直指州洲手中的小汽车……州洲涨红了脸,抱紧了汽车,连声说:“不行,这是我的,这是我爸刚给我买的!”小朋友都失望地扭头向妈妈“告状”:“州洲真小气。”

四五岁的孩子总是被冠以“小气”的名头,其实,不是他不愿意为别人设想,只是受限于“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才无法顾及到他人的感受,父母大可不必因此而责怪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懂得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衣帽、玩具、食物都能认识了,不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怕别人拿走,这是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特征的正常表现。

小气的孩子一般还具有以下特征:做事情爱讲条件;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缺乏果断性。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个性呢?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使孩子小气

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行为的影响

有的父母本身就很小气。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自家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若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下一次,当别的小伙伴向孩子提出借玩具时,他也表现出小气行为。有的父母看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父母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小气行为。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礼貌大方、慷慨待人,这不仅因为慷慨宽容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而且还因为父母有意无意中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在社会上的代表,这样,如果孩子贪心、自私,似乎就暴露了父母丢人的弱点:不是他们自己太自私小气,就是他们教子无方。所以很多父母在小孩为玩具发生争执时,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做出让步,似乎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学到慷慨,其结果呢?往往是孩子大闹大哭一场,父母和孩子都不高兴。

其实,孩子要学会慷慨待人有一个发展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下是几种教育孩子慷慨待人的方法:

给孩子提供与人分享的机会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分享的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如买回来的糖果不要全部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享;玩耍时,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在这些练习中,父母应对孩子的每个慷慨之举进行表扬,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其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让孩子学会替他人着想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例如:“宝宝玩不到这个玩具难受不难受?巧巧玩不到这个玩具是不是也很难受?”让孩子体验对方的情感和需要,出自内心地愿意和对方共享。父母平时要多方面地启发孩子体会他人的心情。例如,让孩子看图书时,多想一想书上人物的心情;给孩子讲故事时,启发他想一想故事中角色的心情等。

让孩子学习慷慨的人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让孩子多与这类孩子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的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伤口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鼓励孩子帮助弱者

我们在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父母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困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