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都有说脏话这个毛病,如果教育得当,是不难预防和纠正的。但如果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孩子很可能会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这对孩子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利。因此,父母不要忽视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应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言语文明的人。
骂人和打架一样,都是属于最原始的攻击行为方式。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模仿大人的一些骂人脏话,这时他们完全不理解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只是单纯地模仿而己。但是4岁以上孩子却经常有意识地用学到的脏话骂人,这种行为就要引起注意了。
4岁的盼盼喜欢玩拼图,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当她拼图出现错误时,小嘴就会不时地蹦出:“我靠!又错了!”之类的话。妈妈问她“我靠”是什么意思,盼盼说:“我靠就是晕倒的意思,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这么说。”妈妈听了差点儿晕倒!孩子怎么都变成这样了呢?真让人担忧。
当第一个脏字从孩子口中蹦出时,不少父母会感到紧张,生怕孩子从此学坏。其实孩子说脏话并不可怕,教育学家认为,4岁是孩子说脏话的兴奋期,一般这种情况到上小学的年龄会自行结束,它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但父母还是应该及时纠正孩子说脏话的行为,以免使孩子养成习惯,首先,我们要弄清孩子为什么要说脏话。
1.喜欢尝试新的语言
3~5岁的孩子正处于喜欢说话的年龄,他们兴致勃勃的学着各种词语、声调,由于喜欢尝试新的话语,所以吸收能力也特别强。为什么孩子会对那些不雅的语言乐此不疲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是语言发展上的阶段性特征。
2.觉得新奇好玩
孩子是不会故意侮辱他人的,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脏话的确切意思和恶劣程度,只是觉得新奇,说出来很好玩。有时候在小伙伴之间说出来,还会引起他们的羡慕,于是孩子就把脏话常挂在嘴边。
3.模仿他人的语言
孩子喜欢并善于模仿,只要听见有人骂人或开一些低级的玩笑,就会跟着学,开始并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从父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中才明白自己该不该说这些话。当他生气或不高兴时,就会说出这些脏话来。
4.说脏话象征着孩子已具备某种主宰能力
当孩子的智力和情绪逐渐发展时,孩子虽然不能辨别某些话语并不是好话,但已经明白它们能代表一种力量,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孩子有时会蹦出几句脏话,叫人哭笑不得,但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千万别笑,更不要流露出惊奇的神色。因为这些反而会强化孩子说脏话的行为,也许他说脏话正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冷静应对
孩子说脏话时,父母无须大惊失色或勃然大怒。因为过度的反应对于尚不了解脏话真正意义的孩子来讲,只会刺激他重复说脏话的行为,所以冷静应对才是最重要的处理原则。父母不妨心平气和地问孩子:“这些脏话是什么意思?你真正想表达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避免用恶言威吓。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愿意和他讨论“说话的艺术”。
净化语言环境
孩子的脏话主要是模仿来的,父母要及时找到模仿的对象,净化语言环境。如果孩子的脏话是从幼儿园的伙伴那里学的,父母要尽快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如果是从父母单位同事那里模仿的,父母要委婉地向同事说明情况并尽量少带孩子去单位;如果是从影视作品中学来的,父母就要充当影视与孩子之间的“过滤器”,慎重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影视节目。
正面引导
父母要悉心引导孩子,教会孩子表达气愤、激动情绪和处理矛盾的文明用语和方法,如和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你住口”“请你走开”“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父母不妨和孩子分析一下不同的处理方法将会带来的结果,让孩子换种说法试试看。
采取温和的态度和措施
对偶尔说脏话的孩子,父母应用文明的语言把孩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复说一遍,形成正确的示范。如孩子经常津津乐道地重复一些脏话,父母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好听、不文明,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欢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使孩子产生说脏话不好的感觉。
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个能增强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机会,加以利用,进而给其深刻而有力的教育。孩子做得对的,应给予表扬,错的,及时给予善意的批评。通过正反教育使是非分明,从而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够排斥不良影响,为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