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优秀是教出来的
48562300000023

第23章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4)

此外,要求孩子帮助做家务,打水、烧火、劈柴、扫院子等。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比在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这种帮忙与其说是为了父母,不如说是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这是因为帮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单纯过家家游戏,而是真正的生活,必须认真做。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计划安排,使家务活与学习时间调剂好。因为孩子不能偷懒不做,这也就养成了孩子的耐性。

另外,从心理学上讲,让孩子帮助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这就是说让孩子在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通过能做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

还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会。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由于大人没有时间出去,就给孩子写个购物单让他拿着去买东西,结果孩子很圆满地把东西买了回来。父母夸奖孩子“做得很好”。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了。买东西、扫地、帮助家里做家务,样样都干得很好。在多湖辉看来,孩子就是这样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这种喜悦超过了大人的想象,并且也增加了孩子的上进心。

从这一点来考虑,孩子想帮忙的时候,有些大人阻止说“你插手是多余的”或“你与其干这个还不如去学习呢”,这种态度对孩子的伤害是可以想象的。当然,有时孩子会帮倒忙,反而给父母添乱。但多湖辉认为,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因此就把孩子的帮忙说成是“多余的”,从而剥夺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的机会。

大人应具有允许孩子失败的胸怀

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小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很多人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马上就会有人把手划破。于是,削铅笔用电动卷笔刀,玩具也改用塑料制品。

但是,多湖辉认为,孩子不面对小危险,就无法应付人生的大危险。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性,也就不会产生回避危险性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过程。

比如,孩子经常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首先,孩子可以看到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孩子认为能爬上去,就会进一步想办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那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等等。之后,孩子才决定进行实际爬树,当然有时也会被树枝划伤,甚至从树上掉下来。但这是由于自己不小心,或判断不得法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得不到尝试这种错误的机会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父母过于保护的结果,是由于小型家族化与出生率下降,孩子的人数减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怀所致。

这说明了只是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就不会更早地自立,就不能具有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幼儿起立行走阶段,刚开始孩子可能净栽跟头,但是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孩子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平衡,可以一个人行走了。如果父母抢先行动,孩子一摔倒,马上把他扶起来,反复这样,结果会如何呢?多湖辉认为,父母这样做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首先,孩子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其次,即便孩子稍微长大一些,摔倒后他还是不想自己爬起来,磨磨蹭蹭地等着别人来帮忙。

当然,没有必要让孩子平白无故地去冒险。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孩子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有时让孩子成为掉落谷底的狮子也是很必要的。孩子不能一辈子都能在安然的环境中生活,父母应当尽量让其经受各种体验,增强其适应能力,这也是父母应尽的义务。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冒险,都会面临失败。其中,也许有些孩子失败的次数比较多,家长也会由此变得不安,他们担心孩子的前程,于是处处防患于未然,不让孩子失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斟酌。

本田宗一郎是以生产汽车、摩托车而闻名于世。而他上小学时,却是班里的“后进生”。无论做什么,他总是失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然而,现在回忆起来,本田先生却说:“正是当时的失败促使我经常进行独立思考,我才有了灵活且富有创造性的大脑。”多湖辉以此为例,劝诫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失败,要多想想失败所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父母过分担心孩子会犯错误而不由自主地警告孩子:“又失败了。同样的失败你到底想重复多少次?从现在开始,绝不允许你再去冒险。”这种话说得多了,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却不能减少或避免失败。

多湖辉认为,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当孩子做错事情、出现失败、情绪沮丧时,不要老是重复“不许失败”之类的论调。而应该告诉他“失败了也没有关系”,鼓励孩子继续去尝试、去冒险,孩子听后会深受鼓舞、精神大振。

事实上,“可以失败”要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本田宗一郎先生说:“不能怕失败,之所以不能怕失败,是因为一旦怕失败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孩子想尝试做某种事情时,大人比孩子更了解失败的可能性,便在事前经常说“弄错了可不行”“别弄错了”。但是,这样不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使其畏缩不前。而且,孩子会从父母的话中得到“恐怕会失败”的暗示,反而易于出现失败。进而,孩子由于过于担心失败而失去了做事情的积极性,甚至会陷入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在对失败的担心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上,多湖辉举了一个“沉默儿童”的故事。

一个孩子得了厌学症,偶尔到学校去也一句话不讲,大人便怀疑这个孩子精神脆弱,并对其进行治疗。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一句话不说的孩子突然说:“本来我什么都会,脑子也不笨。可是我在学校一有差错同学们就嘲笑我。因此,我现在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

这些话使医生感到吃惊。这就是说,这个孩子没有神经脆弱等任何病症,也不是不会说话,而是过于担心大家嘲笑自己的失败,躲进自我“沉默”之中。这可能是一个极特殊的例子,总是担心失败,成了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指望其会更好地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孩子主动要去做某件事情时,即使大人知道有可能失败,也要让孩子去试试看,这是很重要的。换言之,大人有时需要有给孩子提供失败机会的胆量。

另一方面,孩子经常会产生大人想象不到的离奇的想法。如果大人凭主观臆断对其加以限制,并教训其“不能做”,将会使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无限的可能性发挥不出来。

总之,如果大人对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而对其进行多余的关照与帮助,就会剥夺孩子的积极性,妨碍其成长。因此,大人应具有允许孩子失败的胸怀。

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

从来不批评孩子的家长不是称职的家长。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批评的孩子,不会是性格健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参加了工作,也会处处碰壁。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会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

孩子会犯错误,家长就有责任批评孩子,这是古今中外铁的法则。孩子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不闻不问,那父母就有问题了。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敢于直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家长才会受到孩子的尊敬。

批评孩子就要认真地去批评,不经思考地责骂孩子只会招致反感。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孩子进入反抗期以后,一旦父母的批评不当,孩子就会顶撞父母,以至于有些家长感到纳闷:“为什么事事都要对着干呢?”当家长提醒他时,他反而振振有辞:“妈妈您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只说我?”反倒指责起自己的父母来了。

在父母看来,一直对自己言听计从、老老实实的孩子,忽然间变得判若两人,有时不免就会大动肝火。以前只要批评几句,孩子就会默默接受。可现在就不同了,你越是极力想控制他,他越是反抗。

其实,孩子的反抗与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批评不当造成的。要使批评达到既改正孩子缺点,又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目的,父母需要学习许多技巧。

第一,批评前先缓和气氛,以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

孩子做错了事,心里自然会有听取责备的准备。这时,父母应尽量缓和气氛,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然后对孩子说:“无论如何你让我说两句话。”一开始就创造出让孩子听的气氛,这样即使稍有些刺激的劝告,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第二,批评孩子,父母自己的立场要坚定。

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孩子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父母可利用写信的方式,给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之谈,用语要尽量缓和,最好说“你的心情我理解”,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

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孩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第三,批评孩子要有分寸,方法要得当。

多湖辉举了自己上中学时挨批评的一个例子:他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

而校长却把他们召到校长室,流着眼泪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他们,使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多湖辉认为,得法的批评不仅能使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能使孩子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所谓的批评即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动。如果对方只是不服或者完全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的话,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

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他们的身体块头要比母亲大得多。即使想大声威慑他们,恐怕也做不到。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甚至会竭尽全力的大声喊叫,甚至暴跳如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大声批评他,他肯定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回敬”你。这样,别说孩子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甚至会因为噪音太大而招来邻居的抗议或被要求赔偿。

如果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孩子,那么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小下来,态度也就不会那么急躁。孩子所希望的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冷静地说服的态度。

因此,多湖辉一直主张:“批评时要正襟危坐。”进行重要的谈话时,任何人都要端正姿势,创造一种严肃的气氛。若把自己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对方的话,孩子们肯定会“正色倾听的”。

第四,批评孩子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批评孩子时,父母要尽量创造一种首先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气氛。这样,孩子才能接纳父母,虚心接受批评。

批评不是用指责、命令的口气,而是用建议或商量的口气说,如果孩子顶嘴,就耐心听完孩子的所有辩解。

多湖辉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消除心中的不满。迅速成长时期的孩子会对父母怀有不平与不满。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产生的要求,与父母所要求的规范不断地产生不相容之处,经过这种冲突,孩子成长为更加成熟的大人。

无视和压制孩子的不平和不满,根本就不能使孩子如其所望的成长。因此,父母只有采取妥善的批评方式,才不会使不平和不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伤痕,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