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洗澡的习惯。首先要注意调节水的温度,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孩子不愿意洗澡。斯特娜在给女儿洗澡的时候,也要求女儿给娃娃洗澡。因此,我就给她买个皮娃娃。为了防止孩子把衣服打湿,斯特娜还给女儿买了皮围裙。维尼芙雷特1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且坚持早晚各刷一次。另外,吃完甜点心后,斯特娜也要求女儿刷牙。
斯特娜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唱歌,教她怎样做深呼吸,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孩子肺部的健康发育。如果看到孩子不对头,比如心情暗淡、语音含糊、睡觉大张着嘴,就应该马上请医生看看是不是得病了。
孩子故意胡闹、打坏东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精力没有得到合适的运用,这时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运动或者学习。斯特娜给女儿制订的功课表中包括散步、玩球,这些活动是天天都进行的。要是不让孩子活动,她的精力就不知道用到哪里,那样她就会损坏东西、打架。
小孩都喜欢把手指放在嘴里,斯特娜从不让女儿这样做。其实只要注意引导,孩子很快就会改掉这个习惯,学会不随便把手指或别的东西放在嘴里。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斯特娜从不给孩子玩可能造成危险的玩具。
要让孩子顺利成长,就不应该让不良情绪钻进孩子的头脑,比如恐怖、担忧、悲伤、憎恨、愤怒、不满足等,因为这些情绪容易给孩子带来精神刺激,引起身心疾病,阻碍他们健康地成长。
斯特娜特别指出,在孩子睡觉前,千万不要斥责、鞭打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父母应该使孩子面带笑容入睡,因为大人们也期望每天能满怀期望地进入梦乡,幼小的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用色彩激活孩子的观察力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生长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听觉和视觉,因此没有必要花时间训练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斯特娜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她坚信,有效地训练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有很多人认为,婴儿的眼睛是一种摆设,根本看不见东西。斯特娜认为,这也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婴儿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见东西。有时候孩子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帘或明亮的窗户,这并不是因为他不能看东西,而是没有可看的东西。
有一次,斯特娜看到女儿毫无表情地盯着天花板,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并且样子显得傻乎乎的。于是,她走过去逗女儿:“小维尼,怎么啦?”但女儿仍然没有反应。斯特娜很奇怪,女儿怎么今天这么迟钝,会不会生病了?
当时斯特娜手中正好拿着一本书,封面是红色的,无意间在女儿的眼前晃了一下。恰在那时,她发现女儿露出笑容,并且使劲地手舞足蹈。这时,斯特娜明白了,女儿是想看色彩鲜艳而悦目的东西。
当天,斯特娜就买回了许多颜色鲜明的东西:好看的图画、各种颜色的玩具娃娃,并且专门把房间的窗帘换成了绿色和黄色相间的花窗帘。
为了培养女儿的观察能力,斯特娜想尽办法。她特意在女儿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各种好看的图片,有名画的复制品,也有好看的装饰画。
斯特娜认为,绘画在开启孩子智力方面起着非常大的效用,在善于绘画的母亲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因此,在女儿还不懂事时,斯特娜就经常让她看一些带有美丽花草和鸟兽的画儿;斯特娜还常常读一些带有漂亮插图的小人书给女儿听。
斯特娜认为,尽管孩子什么都还不懂,但她已开始对母亲的声音和图画的颜色感兴趣。当女儿稍大一些后,斯特娜就给她看更多的图画,还给她买来了颜料、画笔和纸张,开始教她画一些简单的东西。
有一次,斯特娜索性把各种颜色的颜料都给女儿挤在调色板上,让她自由地玩耍。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女儿准备好后,斯特娜就到另外的房间去了。当她再去女儿的房间看时,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维尼芙雷特满脸都是花花绿绿的颜色,干净的衣服也变成了花衣服,并且地板上也到处是颜色。
面对这个状况,如果是别的父母,可能早已火冒三丈了。斯特娜却没有这样,因为脸和手弄脏了可以洗干净,床单弄脏了可以再换一张,但如果因训斥让女儿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失去了对色彩的感觉,那将是再也无法找回的事。
“天啊,维尼夫雷特,你看你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虽然斯特娜这样说,但语气是温和的。
在收拾房间时,斯特娜发现,在房间角落的一块墙壁上,有一块淡黄色的色块,这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只小鸭子。当时斯特娜真有些激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女儿终究在墙上画了她的第一幅画。
因为那个小小的成果,斯特娜决定开始教女儿使用画笔。她把笔放在女儿的手中,耐心地教女儿怎样拿笔,怎样握住笔。经过不懈的努力,女儿终于能够把画笔牢牢地拿住。最后,维尼芙雷特就不再用手去涂抹颜料,而开始用笔真正地“作画”了。
为了加强女儿对色彩的印象,斯特娜不仅给她颜料,还为她买来了色谱,并耐心地教她分辨那些不同的颜色。日子长了,维尼芙雷特居然能记住多种颜色。
在斯特娜看来,通过对身边色彩的观察,不仅可以让女儿得到美的感受,而且还帮孩子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力。并且这种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非常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自身潜力的开发。
尽早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
无论孩子的发音多么含混不清,父母都会因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而激动欣喜。斯特娜认为,父母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说话。一些父母放任孩子生长,无视孩子的成长变化,这不仅是无知的表现,而且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斯特娜相信,不尽早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孩子的头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孩子6岁以前及时教给他准确的语言,会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很快,而过了这个阶段,孩子语言方面的能力就会退化,学习起来也会很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很迟钝。
在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方面,斯特娜始终让女儿的听说能力保持同样的进度。因为在她看来,听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两只翅膀,只有长度相等才能维持平衡,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孩子小时候听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经常同孩子交谈,让孩子倾听父母的声音。斯特娜认为,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使用准确的语言,语速要缓慢,发音要尽量清晰,因为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不像大人的反应速度那么快,耐心地跟孩子说,并且不断地重复,对于加深孩子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斯特娜在女儿还不会说话时,就经常给女儿讲故事,或读一些有趣的书给她听。女儿每次听到母亲的说话声,都会有反应,或微笑,或挥手,这时斯特娜都会及时鼓励女儿。当女儿开口说话时,斯特娜会想尽办法保持女儿说话的热情。
在斯特娜看来,孩子能开口叫“爸爸”、“妈妈”,是孩子巨大的进步,因为从此以后,孩子就可以用语言与父母交流了。这时,父母应尽全力鼓励孩子说话,为孩子创造说话的环境。把握好听说两个方面,就抓住了教孩子说话的诀窍,孩子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聪明,从而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维尼芙雷特幼年时有个小伙伴叫克拉夫特,他比维尼芙雷特大1岁,但两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却有着天壤之别。维尼芙雷特能用世界语写剧本的时候,克拉夫特还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维尼芙雷特伶牙俐齿,克拉夫特说起话来磕磕绊绊。不仅如此,克拉夫特在其他方面的反应也显得有些迟钝。
克拉夫特是个自卑内向的孩子。一次,3岁的维尼芙雷特拿着她刚写好的诗朗诵给小伙伴们听,那些孩子虽然不怎么懂,但还是不停地鼓掌叫好,只有克拉夫特毫无反应。当维尼芙雷特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诗时,克拉夫特羞怯地低下了头,因为他一点也没听懂,更不用说喜不喜欢了。
看着克拉夫特的神情,斯特娜感到有些难过,她找到克拉夫特的母亲询问他的情况。原来,克拉夫特的父母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时间陪他玩,更没有时间给他讲故事或教他识字。克拉夫特的幼儿时期基本上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斯特娜问克拉夫特的母亲,为什么不尽早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克拉夫特的母亲说,一方面没有时间,另外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育。更令人遗憾的是,克拉夫特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竟然对斯特娜说如果让孩子过早地学习会影响其大脑的发育。
当斯特娜问克拉夫特的母亲,克拉夫特认识多少字时,克拉夫特母亲的回答让人吃惊:“现在嘛,他几乎不识字,我想等他上了学再去学习。”后来,斯特娜问克拉夫特:“克拉夫特,你想识字吗?”
“当然……但是……恐怕……”克拉夫特拘谨地回答着,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同样的孩子,为什么一个聪明活泼,一个愚蠢呆板呢?斯特娜完全相信,这是不同的教育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当然,克拉夫特根本就不曾受到过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拉夫特的父母没有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关键,所以让孩子的天赋不知不觉地丧失了。
克拉夫特的母亲看到维尼芙雷特的表现后曾对斯特娜说:“你有这样的女儿真让我羡慕,她那么聪明、可爱,比我的儿子还小1岁,竟然懂得那么多……唉,我儿子真是没希望了……”
斯特娜说:“那么你就马上对他进行教育吧!”
克拉夫特的母亲说:“恐怕不行了,早期教育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现在也太晚了。克拉夫特比你女儿还大呢!”
斯特娜鼓励她说:“不晚,你儿子才4岁,正是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不要再错过机会了。我想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成效的,何况我还可以帮你呢!”
斯特娜把教育女儿的方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克拉夫特的母亲,并建议她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入手。很快,克拉夫特有了不小的变化,在1年时间里,学会了读和写,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迟钝了。后来,克拉夫特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并成了维尼芙雷特最要好的朋友。
教孩子完整的语言是一种高效的做法
在维尼芙雷特很小的时候,斯特娜就开始使用完整的语言和她交流。尽管当时女儿不能完全听懂,但为了让她养成用完整语言说话的习惯,斯特娜始终坚持自己的做法。
斯特娜认为,不完整的语言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虽然孩子学不完整的语言会更容易一些,但是如果孩子在早期学到的是不完整的语言,长大后还要花时间学习正规的语言,最后就要学会两套词汇,这不仅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会给孩子带来不能正确发音的苦恼。另外,要想使孩子尽早学会更多的语言,显然这种教育方式的效率太低了。
在斯特娜看来,社会上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发音不准,语法也不对,这大概就是他们在幼儿时代受了不良教育带来的恶果。斯特娜的一位好朋友,是她的大学同学,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他就常常为发音不正确的麻烦所困扰。
斯特娜的这位同学是搞心理研究的,因此非常清楚自己问题的症结。有一天,他碰到斯特娜,向斯特娜分析了自己发音不准的原因,并一再劝告斯特娜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教孩子说话。
他对斯特娜说,在他母亲开始教他说话的时候,也许是以为孩子听不懂完整的语言,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教他标准的英语。每当母亲要他看某件东西的时候,不是说“你看这个东西”,而是含糊地指示“看看,看看,球球……”,其实她的意思是叫儿子看那个玩具皮球,但她并没有明确地教孩子皮球这个词。
到他稍大一点时,一直把球叫做“球球”,以至于在小伙伴面前出洋相。他小时候接受了很多这样的词,什么“果果”、“圈圈”、“碗碗”,诸如此类。后来,他只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他认为自己学语言学得比较慢,就是因为把时间都花在纠正错误的英语上了。
后来,他仔细想了这个问题,由于母亲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使他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种多余的、毫无用处的语言,就是那些半截子话,把苹果叫果果,把汽车叫车车。虽然这对小孩子来说很形象,也很好记,可是根本没有用,因为那不是正确的语言。
斯特娜认为,这位老朋友说得很对,因为那些不完整的语言就像病毒一样占据着孩子大脑的空间并在那里作怪,表面上看,这种语言似乎有利于孩子理解周围的事物,而实际上却是在破坏孩子的语言感觉。因此从女儿出生起,斯特娜就注意用标准的英语和她对话,从来不用那些半截子话来损害她的语言感觉。
在斯特娜看来,教1岁的婴儿拼音是很容易的事,父母没有理由去教孩子不完整的话。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一旦接受了就会牢牢地记住。所以父母应该尽早向他们传授正确而有用的知识,因为错误的知识只会给他们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社会上还存在这样的父母,他们认为孩子发错音、说错话非常有意思。他们不仅不帮孩子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和,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无法发觉自己的毛病,以致习惯成自然,难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