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月经病防治与调养
48565000000016

第16章 月经期并发症(3)

⑤黄芪12克,升麻、炒白术各6克,肉桂3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不足者。

108.经行口渴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口咽干燥,口渴难忍,或饮水不解渴,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口渴”,经行口渴主要是由热灼阴津、阴虚失润,或瘀血滞留等因素引起。

(1)胃热炽盛:素有胃热,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致使阳明热盛。经行时冲气旺盛,又冲脉隶于阳明,使阳明热盛更甚,灼伤阴津,而出现口渴。

(2)肺胃阴亏:素常肺胃阴虚,或久病损伤阴津,经行时又耗伤阴血,肺胃阴亏更甚,阴虚津亏失于滋润而口渴益甚。

(3)肾阴不足:素有肾阴不足,或久病、大病损伤肾阴。经行时阴血下泄致肾阴更虚。阴虚则生内热,耗阴伤津而口渴。

(4)瘀血内结:气机郁滞,碍血畅行,瘀血内结,经行时瘀血排出不畅,致使津液不布而出现口渴。

109.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调治经行口渴?

患者可根据病情,酌选下列中成药或验方进行调治。

(1)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者。

②麦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③养胃舒冲剂,每服1包,每日3次。适用于胃虚有热者。

④二冬膏,每服15克,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或肺肾阴津亏虚者。

⑤清胃黄连丸,每服9克,每日3次。适用于胃热者。

⑥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服10ml,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者。

(2)简便验方

①太子参、甘草各6克,茯苓、麦冬、当归、黄连、天花粉各10克,黄芩、知母、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热伤津者。

②天花粉50克,葛根30克,生地黄、麦冬各15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或西洋参、麦冬各10克,乌梅、白芍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津亏者。

③丹参12克,升麻、枳壳、郁金各10克。适用于血瘀阻滞,阴津不布者。

(3)饮食疗法

①鲜生地黄60克,粳米2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肾阴不足、津不上濡口舌者。

②元参15克,桔梗、甘草各6克,代茶饮。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③黄芩10克,大黄3克,代茶饮。适用于胃热伤津者。

④山楂30克,冰糖10克,代茶饮。适用于血瘀者。

⑤乌梅、胖大海各10克,麦冬12克,代茶饮。或绿茶3克,沙参10克,代茶饮。适用于各型口渴患者。

110.经行耳鸣、耳聋是如何发生的?

经行耳鸣、耳聋是指每值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耳内作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或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经净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病证。

本病发生常与肾、脾、胃、肝、胆等脏腑病变有关。尤其与肝、肾关系更为密切,耳为肾之外窍,如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即发本症。如肝胆气火上逆,耳窍被阻,故耳中鸣响,或闭塞如聋。

(1)肝火上扰:肝为将军之官,秉性刚劲易怒,若素常肝火偏旺,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经行之际,肝火更旺,气火循经上扰,则致耳鸣、耳聋。

(2)痰火郁结: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受伤,聚湿化痰;或内伤七情,气机不利,津聚为痰。痰既已成,郁结化火,痰火结合,经行冲气充盛,痰火随冲气上炎,壅阻清窍,则致耳鸣、耳聋。

(3)肾元亏虚:耳属肾窍,肾开窍于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虚精亏,髓海空虚,月经来潮更损阴精,不能上濡清窍而引起耳鸣耳聋。

(4)脾胃虚弱:素常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月经来潮,气血下注冲任,不能上奉于耳,充养清窍而出现耳鸣耳聋。

(5)瘀滞清窍:气机不畅,郁久致瘀,经行不畅,瘀血随冲气上逆,阻塞耳窍络脉,而见耳鸣、耳聋。

111.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调治经行耳鸣、耳聋?

下列调治药物和方法可供患者辨证选用。

(1)中成药

①龙胆泻肝丸,每服6~9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火上扰者。

②杞菊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耳聋左慈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③橘红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痰火郁结者。

④补中益气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归脾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2)简便验方

①枸杞子20克,女贞子、菊花、生地黄、山茱萸肉各15克,牡丹皮、栀子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②黄芪30克,党参、当归、白芍、茯苓各10克,白术15克,升麻、蔓荆子各6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者。

③磁石30克,木通10克,黄芩12克,龙胆草15克,水煎服。

(3)其他疗法

①针灸疗法: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穴位,如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泻手法。

②导引按摩:导引按摩对本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12.经行乳胀是怎样发生的?

每逢经前或经期,乳房作胀,甚至胀满疼痛,或乳头痒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胀”。亦称“经行乳房胀痛”。本病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乳络不畅;或肝肾阴虚,乳络失养所致。常见的有肝郁气滞、肝肾阴虚两种证型。

(1)肝郁气滞: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疏泄失司,经前或经期冲脉气血充盛,冲脉隶属于阳明而附于肝,肝脉夹乳,肝脉气血郁滞,乳络不畅,随致乳房胀痛。

(2)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津,经行时阴血下注,精血益亏,肝肾精血益感不足,乳络失于濡养,遂致乳胀。

(3)气滞血瘀:阻络肝气郁结日久,气滞则血凝,气血瘀滞,阻塞乳络。经前气血充盛,血脉壅滞,以致乳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本病。

113.如何预防经行乳胀?

在经行乳胀的预防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

(1)认识月经卫生知识,减少对月经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正确对待经前出现的症状,保持心情舒畅,戒暴怒,避免情志过度刺激。

(2)上身内衣宜柔软宽松,并应勤换洗,减少对乳房的刺激。并积极治疗乳房疾病,以及进行乳房保健按摩。

(3)饮食有节,生活有规律,多食具有行气通经食物,如橘子、丝瓜、荔枝、大萝卜、山楂等,忌食刺激性食物。

(4)经行时禁食冰冷凉物,禁冒雨涉水,保持经行畅通。

(5)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114.如何选方用药调治经行乳胀?

(1)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乳癖消,每服5片,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为患者。

③小金丸,每服1管,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④柴胡舒肝丸,每服10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兼腹胀者。

⑤越鞠丸,每服6克,每日3次。各型乳胀患者均可使用。

⑥乳康片,每服5片,每日3次。适用于各型乳胀患者。

(2)简便验方

①路路通,橘叶各12克,青、陈皮各3克,水煎服。或香附12克,枳壳30克,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②王不留行、穿山甲、鳖甲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2克,每日2次。适用于血瘀者。

③鹿角粉,每服3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虚者。

④丝瓜络30克,水煎服。各型均可使用。

(3)外治法

①马鞭草60克,土牛膝40克,鲜橘叶30克,苏木20克,水煎乘热熏洗,每日2或3次。

②透骨草、泽兰、丝瓜络、芒硝、乳香、没药、红花、川芎、香附、连翘、瓜蒌、鸡血藤、生大黄各15克,共为细末,以纱布袋包裹,置蒸笼内蒸热后热熨乳房,每次40分钟,每日1或2次。上方各型均可斟酌使用。

(4)饮食疗法

①老丝瓜1条,煮汤服。或橘核,橘叶各30克,水煎后加红糖服下。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②香附30克,牡丹皮、栀子、桃仁、穿山甲珠各20克,黄酒1000毫升,同煮数沸,再浸1周去渣,每服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又有化热现象者。

③益母草60克,山楂30克,鸡蛋6枚。煮熟后去蛋皮,再煮30分钟食蛋,并可饮其汤。适用于血瘀阻络者。

④陈皮16克,薏苡仁、山药、芡实各30克,大米100克,煮粥食用。或海带60克,鲜山楂、鲜橘皮各30克,同煮后加调料食用。适用于痰湿凝滞者。

⑤山茱萸肉、鲜生地黄、荔枝各30克,同煮后加冰糖食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115.经行乳头痛是怎样发生的?

经行乳头痛是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乳头瘙痒难忍,或疼痛不可近衣,经净后逐渐缓解者。

本病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乳络不畅;或气血不足,乳络失养所致。乳头属肝,所以本症主要责之于肝。

(1)肝郁气滞:同112.经行乳胀是怎样发生的。

(2)气血不足:行经之后,阴血下泄,气随血损,肝血不足,脾气亏虚,乳头失于气血滋养,或血燥生风而出现痒痛。

116.如何辨证治疗经行乳头痛?

在治疗上要注意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肝郁气滞,病发于经期,痛甚于痒且胀,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病发于经期或经后,瘙痒重于痛。治疗首重理肝,遂其条达之性,并辅以养肝阴之剂,以稳固疗效。

(1)肝郁气滞:经前数天出现乳头胀痛且痒,不可近衣。经行不畅,色暗红,胸闷胁胀,小腹胀痛。舌黯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首选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柴胡各12克,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伴烦躁易怒者加牡丹皮、栀子各10克,以清热除烦;小腹胀痛加香附、延胡索、三棱各10克,以行气止痛,乳头痒甚者加白蒺藜、防风各10克,以祛风止痒。

(2)气血不足:多在经行之际或经后,出现乳头瘙痒难忍,或伴隐隐作痛。乳头软,面色晄白,心悸气短,肢体乏力。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唇舌淡白,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首选方药为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当归、生地黄、白蒺藜、白芍、川芎、荆芥、防风各10克,何首乌15克,黄芪12克,甘草9克。伴有肝肾阴虚火旺者可合用知柏地黄丸,乳头灼热者加牡丹皮,生地黄各10克,白鲜皮12克,以清热凉血止痒。

117.经行音哑是如何发生的?

经行音哑是指妇女每逢经行之际,出现声音嘶哑,甚则失音,经净后渐渐恢复正常的病症。

经行音哑与肺、肾、脾、肝等内脏功能失常有关,但主要责之于肺、肾二脏。病因以火为主,火有实火、虚火之分。

(1)肝郁火旺:肝郁不舒,日久化热,经期阴血下注,阴血耗损。肝阴不足,则肝火更旺。肝火上炎,灼伤肺金而致音哑。

(2)阴虚肺燥:素体肺阴不足,经行阴血下注,阴津不能上承,虚火上炎,肺燥津灼,肺金失于濡润而不鸣。

(3)肾阴亏虚:素体肾阴不足,或早婚多孕,恣情纵欲,使阴精暗耗,经行阴血下注,精血愈亏,肾水不能上荣声门,故致经行音哑。

(4)气滞血瘀:多语伤肺,喉窍脉络受损,气血阻滞,经期阴血下注,调养不慎,损伤肺络,故可致经行音哑。

118.如何预防经行音哑?

预防经行音哑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经期注意休息,切勿过多唱歌,发声过高、过久,以保护嗓子。

(2)加强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开水或多食稀饭,切忌食用辛辣、肥腻食品,切勿饮酒、吸烟、喝咖啡等。

(3)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思抑郁和烦躁恼怒等不良情志刺激。

(4)避免感受风寒,积极治疗喉痹、鼻渊等病症。

119.如何选用中成药、验方调治经行音哑?

(1)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而音哑者。

②麦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肺肾阴虚失音者。

③润喉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肺火灼伤而音哑者。

④铁笛丸,每服9克,每日2次。或清凉润喉片,每2小时含化2片。或金鸡片,每2小时含化2片。适用于各型音哑患者。

(2)简便验方

①石斛6克,玉竹5克,胖大海3枚,木蝴蝶5对,代茶饮。适用于肺阴虚而火旺者。

②炙黄芪20克,炙甘草5克,蝉蜕、生诃子肉各9克,炒白芍、狗脊、续断、枸杞子、熟地黄各10克,玉竹、补骨脂(破故纸子)、菟丝子、山茱萸肉各15克。经前10日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服至经净。适用于经来前后,声音嘶哑,久治不愈者。

③橘络、橘核各15克,天冬、麦冬各10克。适用于肝郁者。

④鲜生地黄30克,川贝母10克,玉竹12克,薄荷6克,水煎服。各型患者均可使用。

(3)针灸疗法

①针刺取合谷、鱼际、天突、人迎,配曲池、尺泽、廉泉,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②穴位注射选天突、曲池、孔最等,药物用丹参注射液、10%葡萄糖液等,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ml,每次选1或2穴,隔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120.经行心悸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经行心悸是指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不能自主,经净后逐渐消失,呈周期性发作的病证。经行心悸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病理机制复杂,临床以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阳气不足等证型最为多见。

(1)心血不足: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耗伤阴血;或思虑过度,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致使血液来源不足。行经之际,有形血去,气血益亏,心失所养而发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