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月经病防治与调养
48565000000015

第15章 月经期并发症(2)

(3)饮食疗法

①大葱20克,生姜10克,白萝卜100克,做汤食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者。

②桑叶15克,白菜根1个,白萝卜20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风热感冒者。

③茶叶10克,鲜冬青叶6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各型患者。

④白萝卜200克,生姜30克,生芝麻30克,红糖15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明显者。

97.经行身痛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妇女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遍身作痛,或肢体痹痛,经后自消者,称为“经行身痛”,亦称“经行遍身痛”。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或因宿有寒湿留滞,或瘀血内阻,经行时乘虚而发。

(1)血虚:素有血虚,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泄,气随血耗,以致气血更虚,经脉失养,遂发经行周身疼痛。

(2)血瘀:素有寒湿稽留经络、关节,血被寒湿凝滞,经潮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运行不畅,以致经行身痛。

(3)寒湿阻络:素有寒湿稽留,或经期淋雨涉水,游泳,或坐卧湿地,寒湿之邪伤于下焦,经汛时气血俱虚,寒湿之邪乘虚而作,寒湿阻络,不通而痛。

98.如何选方调治经行身痛?

经行身痛可辨证选择以下方药进行调治。

(1)中成药

①小活络丹,每服6克,每日3次。或消络痛,每服3片,每日3次。或通痹片,每服3片,每日3次。适用于寒湿者。

②鸡血藤片,每服5片,每日3次,或舒筋活血片,每服4片,每日3次,或红药片,每服2片,每日2次。适用于血瘀阻络者。

③十全大补酒,每服10ml,每日3次。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2)简便验方

①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秦艽、羌活各10克,细辛5克,水煎服。各型患者均可服用。

②防风、羌活、独活各10克,桑寄生30克,白芍15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阻络者。

③黄芪30克,麻黄10克,白芍15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3)饮食疗法

①大葱3根,生姜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各型患者均可在痛时服用。

②川芎、红花各10克,红糖适量,代茶饮。适用于血瘀患者。

③当归30克,生姜15克,木耳45克,羊肉200克,煮熟后食用。适用于血虚患者。

④鸡血藤30克,猪瘦肉250克,川椒10克,生姜15克,煮熟后食用喝汤。适用于血瘀或血虚患者。

⑤威灵仙、川芎、羌活、桂枝各10克,黄酒500ml,同煮数沸去渣,每服30ml,每日3次。适用于寒湿型患者。

99.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病证,称为“经行头痛”。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者常常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

多由气血阴精不足,清窍失养;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痰湿之邪,上扰清窍而致。

(1)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忧思伤脾,脾虚化源不足,经行之际,气血下注于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濡养清窍,以致头痛。

(2)气滞血瘀:情志不畅,气滞而血瘀,或经期产后,感受寒热之邪与血搏结成瘀,经前冲气偏盛,冲气挟瘀血上逆,阻滞脉络,以致头痛。

(3)痰湿上扰:肥胖之人,痰湿内盛,饮食劳倦伤脾,痰湿内生,痰湿瘀滞于冲任,经行之际,冲气偏盛,冲气挟痰湿上逆,阻滞脑络,以致头痛。

(4)阴虚肝旺: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血不养肝,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致肾阴更虚,而肝阳益亢,风阳上扰清窍,而致头痛。

100.如何辨证治疗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有虚实之殊。临床以疼痛时间、疼痛性质,辨其虚实。大抵实者多痛于经前或经期,且多胀痛或呈刺痛;虚者,多在经后或在行经将净时头痛或头晕隐痛。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气顺血和,诸窍得养,则痛自止。

(1)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细。治宜养血益气,方选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0克,人参9克,枸杞子20克,何首乌、白术各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

(2)肝阳上亢:经行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柔肝熄风。方选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味。熟地黄、山茱萸肉各15克,山药、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各30克,枸杞子、茯苓各20克,泽膝、牡丹皮、菊花各10克。

(3)气滞血瘀: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经色紫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黯或尖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老葱3根,麝香3克,生姜7片,红枣4枚。

(4)痰湿阻滞:经前或经期头痛头晕,头昏沉闷胀。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形体肥胖,神疲倦怠,或经暗质黏,苔腻,脉滑。治宜豁痰除湿,理气活血止痛。方选黄附军等痰风(《叶天士妇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普济本事方》):茯苓30克,法半夏、苍术、枳壳各10克,陈皮、神曲各15克,香附、生姜各20克,胆南星、甘草、当归、川芎各10克。

101.经行眩晕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每逢行经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

古人言其病机为:“阳气下陷故头重;经血少故目暗也。”本病多因于虚,或为血虚,或为阴虚,经血不能上荣头目,亦有因为痰湿内阻,清阳不升者。

(1)气血亏虚:大病失血,素体血虚,或脾虚化源不足,营血不足,经行则气血下注,其血更虚,不能上荣头目,故致经行眩晕。

(2)阴虚阳亢:素体肝肾不足,精血亏少,或多产房劳,致阴精耗伤,经行阴精更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浮,遂致经行眩晕。

(3)脾虚挟痰:素体肥胖痰盛之体,或脾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阻遏清阳,经期气血下注,气虚益甚,清阳不升,痰浊上扰清窍则发经行眩晕。

102.如何辨证治疗经行眩晕?

本病的特点是头目眩晕,每次均伴随月经周期发作。辨证治疗,气血虚者,宜补气养血,阴虚阳亢者,宜滋阴潜阳;脾虚挟痰者,宜健脾升阳,除湿化痰。

(1)气血亏虚:经行或经后,头目眩晕,经行量少,色红质稀,面色萎黄,或白无华,心悸少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养心益脾。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枸杞子、制何首乌、人参各10克,炒白术、炒黄芪、炒枣仁、茯神各30克,桂圆肉、远志各15克,当归、木香、炙甘草各10克,生姜7片、大枣5枚。

(2)阴虚阳亢:经行头晕目眩,量多色鲜红,烦躁易怒,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滋阴潜阳,首选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15克,钩藤30克,栀子、黄芩、川牛膝各10克,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石朱茯神、益母草各20克。

(3)脾虚挟痰: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温阳,化湿祛痰。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10克,白术、天麻、陈皮各15克,茯苓、蔓荆子各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7片,大枣5枚。若痰郁化火,证见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者,上方可加黄芩12克,竹茹30克,以清热涤痰。

103.经行目痛是何因引起的?

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以眼目隐痛或涩痛,甚则肿涩难睁、畏光羞明为主的一种病证,称为“经行目痛”。肝开窍于目,眼赖肝血濡养发挥视觉功能,肝脏之经脉直接上连于目。故经行目痛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1)肝血不足:素体虚弱,阴血不足,经来则有形之血去,肝血更亏,目失濡养而疼痛。

(2)肝火上炎:平素急躁易怒,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目涩难开,经来血去,阴虚更甚,肝火更旺,灼伤目络而痛。

(3)肝热受风:素有肝经积热,经行时感受风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而作痛。

(4)血凝翳留:素有目疾,过服寒凉祛风之药剂,血遇寒则凝,风药性燥伤阴化热,翳自热生,翳难消退。经行时阴血亏损,目失滋养而疼痛。

104.如何选方用药调治经行目痛?

(1)中成药

①杞菊地黄丸,每服8~10粒,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②明目地黄丸,每服8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热受风者。

③补肝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受风者。

④明目蒺藜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血凝翳留者。

⑤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火上炎者。

⑥石斛夜光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热受风,或肝阴不足者。

(2)简便验方

①生地黄、枸杞子、草决明各15克,蔓荆子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②菊花12克,蝉蜕10克,薄荷6克,水煎服。适用于肝热受风,或血凝翳留者。

③白芷12克,白蒺藜、生地黄各15克,水煎服。或全虫、白芷各6克,川芎10克,水煎服。适用于各型患者。

(3)饮食疗法

①猪肝200克,草决明、石决明各15克,煮熟后吃肉喝汤。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②草决明15克,白芷6克,代茶饮。适用于肝血不足而受风者。

③全虫10克,白芷、菊花各20克,羊肝200克,煮熟食肉喝汤。适用于各型患者。

(4)针灸疗法

①刺灸法:取合谷、太冲、睛明、太阳,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用泄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太阳穴可点刺放血。

②选耳尖、耳背小静脉放血。

105.经行鼻衄是怎么回事?

妇女每遇经前、经后,或月经来潮期间,出现有规律的鼻腔出血,称为“经行鼻衄”,又称“逆经”、“倒经”等。本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火热冲气上逆,迫血妄行。经前或经期,正是冲气旺盛,血海满盈之时,热则冲气上逆,迫血妄行,而发为吐衄。

(1)肝经郁热:素体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或素体肝火旺盛,适值经行时冲气旺盛,夹火上逆,损伤血络,迫血自鼻而出。

(2)肺肾阴虚:素体阴虚,肾阴亏虚,或久病伤精血,或慢性失血,阴血不足,虚火内生。经行时血泻于下,其阴更虚,阴不制阳,冲气偏亢,冲气加虚火炎于上,迫血自鼻窍而溢。

(3)瘀热互结:素有瘀血内停,郁久化热,或感受邪热,瘀热互结,经行时,冲气偏盛,瘀血随之而动,逆于上而致吐衄。

(4)胃火炽盛:平素嗜食辛辣、温燥之品,蕴积化热,胃中伏火于经行冲气偏旺时,扰及冲脉。冲气随胃火上逆,灼伤血络,血溢脉外,则致吐衄。

106.如何选方用药调治经行鼻衄?

(1)中成药

①荷叶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②四红丸,每服1~2丸,每日3次。或石灰散,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血热妄行者。

③百合固金丸,每服9克,每日3次。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④龙胆泻肝丸,每服6~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经郁热者。

⑤归脾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不统血者。

(2)简便验方

①黄芩、菊花各1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适用于肺热者。

②大蓟50克,伏龙肝15克(打碎),用水煎汤,每日2次。适用于血热者。

③倒经汤(《北京中医》1989;3)。当归、黄芩各10克,红花6克,白茅根、赤芍、香附、益母草、川牛膝各12克,代赭石、珍珠母各20克,玄参、生地黄各15克,水煎服。

④紫草30克,水煎服。或白茅根30克,川牛膝25克,水煎服。适用于各型鼻衄患者。

(3)外治法

①用冷毛巾湿敷前额印堂处;

②血余炭为细末吹鼻;

③鲜小蓟揉软塞鼻孔;

④云南白药吹鼻,适用于各型患者。

(4)饮食疗法

①鲜生地黄6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②鸡蛋1个,玉竹、百合各10克,白及3克,用3药煎汤冲鸡蛋服食。上方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③泽兰、绿茶各10克,代茶饮。适用于肝火旺者。

④黄花菜30克,藕60克,做菜吃。或鲜藕、白糖拌食。适用于血热者。

⑤鲜小蓟适量,做汤食用。适用于各型患者。

107.经行口糜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调治?

每于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出现口舌生疮,糜烂、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者,称“经行口糜”。其病变部位多表现在口、舌。口为胃之门户,舌为心之苗窍,故本病之发生,当责之心、胃二经。其形成原因由心火上炎、胃热熏蒸等,可斟酌选用以下处方。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②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火上炎者。

③牛黄解毒片,每服2片,每日2次。适用于胃火炽盛者。

(2)局部用药

①双料喉风散喷涂糜烂处,每日2或3次。

②冰硼散涂抹患处,每日2或3次。

(3)简便验方

①山药、玉竹、黄精、生地黄、熟地黄、党参各15克,麦冬、远志、姜竹茹各10克,炒白术、黄芪各6克,黄连5克。每月经前5日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至经净,连服3~5个周期可愈。适用于心阴不足,心火上炎者。

②石膏30克,知母、升麻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火炽盛者。

③石斛、玄参各12克,升麻6克。水煎服。适用于胃阴不足者。

④黄连10克,石菖蒲3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胃积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