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阶段为偶发故障期。在这个阶段内,设备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故障很少,故障率维持较低水平。一般是由于操作失误或维护保养不当而引起突发故障。
第Ⅲ阶段为老化故障期。在这个阶段,构成设备的某些零件已经老化,或进入急剧磨损阶段,因而故障率上升。为了降低故障率,要在零件达到急剧磨损之前,进行预防维修,修复或更换将要损坏的零件。
14.2.5设备的合理使用
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可以减轻磨损,并使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应用精度,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率。合理使用设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其他技术特征,合理地安排生产任务和工作负荷;(2)为设备配备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
(3)要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
(5)制定有关设备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
14.3设备基本维护策略
14.3.1集中维修与分散维修
集中维修是指把企业所有维修力量集中起来组成专门的设备维修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作。集中维修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维修技术水平,能够集中力量完成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维修任务。其缺点是容易出现生产与维修脱节,不能及时处理出现故障的机器等。分散维修是指由企业的各个部门各自设立维修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维修,其优点是能够把各部门的生产与维修统一起来,维修工作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缺点是分散了维修力量,难以处理技术难度大的维修任务,另外也容易造成维修人员冗余。
14.3.2委托维修与自行维修
对于规模较小、设备数量较少的企业,没有必要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维修队伍。如果设备需要维修,可以委托其他企业或专业维修公司进行维修保养,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设备数量足够多,则应建立自己的维修部门,负责本企业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14.3.3备用设备问题
在有些情况下,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为缓解这一情况,有时预先准备一些备用设备,一旦生产设备出现故障,马上用备用设备代替,然后修理出了故障的机器,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备用服务器等。但是,备用设备会占用大量资金,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因此,设备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小资料
英国和德国的设备维护比较
英国工厂的机器设备与德国的几乎一样,但英国工厂的设备维护很差。因此,与德国工厂的设备相比,英国工厂的设备经常发生故障且持续时间较长,技工的修理技术也相对较差,机器和生产的故障对企业经营和盈利的影响深远。
14.3.4维修人员的确定
企业应该具有多大的维修规模取决于很多因素。维修人员过多,造成成本上升;维修人员过少,又不能保证生产需要,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维修决策的内容之一就是决定维修人员的数量。维修人员的数量与待维护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有关,也与维修频率及对生产停顿的影响程度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于排队论加以解决。
将所有设备看成需要维修部门服务的对象,然后把停歇时间和维修造成的成本与维持维修人员的支出相比较,来寻求等待成本和维修人员成本的平衡。
14.3.5预防性维修与事后修理
是采取预防性维修,还是设备发生故障后再来抢修,这也是一个设备维修的决策问题。
采取预防性维修,容易造成设备的过度维修,浪费时间和金钱;采取故障后抢修,容易导致故障机器停歇时间过长,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太大。管理人员必须作出决策。通常是从成本的角度去平衡,寻求总成本最低的预防维修水平,避免造成过度维修。
14.3.6更换时机决策
设备更新时机不仅取决于设备自身的磨损,也取决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还取决于经济上的考虑。因此,设备更新时机的确定应从这三个因素去分析评价。
14.4信息系统维护
在信息系统投入正常运行之后,就开始了生命周期短至4-5年、长则达10年的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的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
14.4.1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使用的软件主要包括:物料资源计划(MRP/MRPⅡ)软件、配送需求计划(DRP)软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包括了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HRM)等内容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运营计划与调度软件(APS);也包括准时制管理系统(JIT)软件;还包括供应链管理软件(APS);运营各环节的模拟仿真软件(Witness)等。所有这些运营管理软件构成了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企业运营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由于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设备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会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另外,由于企业业务的变化或增长,某些生产设备的更新,工艺流程的变更,新的有关信息处理要求的出现等因素,也会使系统的应用软件暴露出某些问题,而需要修改软件。信息系统维护就是为了排除干扰,改进软件设计,保证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行,并在运行中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小资料
信息系统维护的重点
信息系统维护的重点是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按照软件维护的不同性质划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4种类型。根据对各种维护工作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一般纠错性维护占21%、适应性维护占25%、完善性维护达到50%,而预防性维护及其他类型的维护仅占4%。可见系统维护工作中,半数以上的工作是完善性维护。
14.4.2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面向信息系统中的各种构成因素,按照维护对象的不同,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应用软件维护
应用软件的维护即对程序的维护。由于系统的各种业务流程是先于应用程序发生的,因此当业务流程出现问题或有某些变化时,就必然要修改应用程序,以适应新的变化。所以,应用程序的维护是系统维护中最主要的内容。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4类: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2.数据维护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随着业务流程的变化,对数据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包括删除过时数据,增加新的数据,调整数据结构,备份和恢复数据等。
3.代码维护
由于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的变化,系统中的各种代码需要进行某些增加、删除、修改的操作,或者设置一些新的代码,这些工作均属代码的维护。
4.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注意对硬件设备的维护,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顺序和规则,维护人员要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进行易损件的更换及一般故障的处理。因此,必须时刻监视系统硬件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系统不正常运行的现象或苗头,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平日要做好对计算机设备的定期检修与维护,有关备品配件的准备及补充计算机的日常消耗品。同时,做好系统运行记录。
5.数据库与代码维护
系统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状态良好的数据库提供存取信息的支持。为了防止特殊情况下(如断电、严重的误操作等)对数据库的损害,为了适应业务变化引起的对数据库的某些更改要求,必须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一方面,为防止数据库的丢失、损坏,应定时进行数据库备份,防止因原数据库系统发生问题时,备份数据库能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系统运行一段时期后,由于对数据库不断进行增、删、改的操作,可能引起数据库物理结构的破坏,影响对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用和降低数据的存取效率。为此,需要进行数据库的重组织操作,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数据记录的存储位置。
6.系统安全维护
系统安全主要是指硬件设备的安全,也包括应用软件与文档的安全及数据的安全。
①硬件的安全。为保证系统中硬件的安全,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如进入机房的制度,禁止非机房值班人员随意进入机房;设备操作制度,禁止非值班人员操作机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制度,应定期、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有足够的设备备件及备品,及时排除各种故障苗头。②应用软件及文档的安全。系统的工作是靠应用软件来实现的。故保证应用软件的安全十分重要。信息系统维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原版应用软件的管理,以备日后需要时进行复制。而在系统中运行工作的,是复制的应用软件。各种文档资料是保证系统有序工作及进行系统维护与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应建立备份并妥善保管,应建立使用文档资料的制度并严格执行。③数据的安全。为防止系统中数据资料的丢失、损坏及防止他人篡改、滥用系统内的数据信息,应利用加密技术及规定进入系统的权限,来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
14.4.3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为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一套规范的信息系统维护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工作,相关的制度如下。
1.系统及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该制度中规定中心机房的环境条件要求,如温度、湿度、噪声、含尘量、电磁辐射等,并规定数据的检查与备份制度,正常职责范围及事故处理细则等。子系统操作员则负责子系统的管理与操作。该制度规定子系统终端室的工作环境要求;工作职责及事故处理细则等。
系统操作员和子系统操作员每天应填写系统运行工作日志。
2.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制度规定上机操作规程、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措施、意外故障发生时的处理办法、机房的安全与清洁制度等。
3.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规定文档管理人员的职责;文档的保管、借阅办法;文档资料修改的细则等。
4.软件维护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的实质内容集中体现在它的应用软件上。一套系统的核心就是一套完整的应用软件。因此,对应用软件的维护必须加倍小心,不能轻易改动。当必须修改软件时,应首先提出申请报告,经逐级审批后,指定专人修改;软件改完后,需会同用户进行测试验收;用户验收签字后,软件人员应提交软件修改报告与新版的源程序,由指定的机构和人员接收,存档备案。
1.设备为什么要进行经济评价?
2.解释有形磨损、无形磨损的含义。
3.简述设备磨损与设备故障的一般规律。
案例分析
全球化学公司纤维厂的设备管理
史密斯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这又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可4台制冷装置中有1台出现了故障。全球化学公司的纤维厂为世界市场生产合成纤维和聚合物薄片。上述制冷装置对纤维厂的生产极为关键。
不久,日班主管汉森在对讲机中又一次声称,如果制冷装置不能在1小时内恢复正常“我就要掉脑袋了”。但是,维护主管史密斯对此却习以为常——汉森多次对此发牢骚,可结果是什么也没发生。史密斯想:“他活该。我们想按计划进行维护时,汉森总是不合作。
因为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制冷装置也就出了故障。”
这时,汉森对故障造成生产停顿而暴跳如雷,他跑去找工厂经理康纳谈话,他指责维护部门所做的一切只是像消防队员那样坐着玩牌,等候3次警报,他们才到镇上的火灾现场。
确实,出现故障时才开始修理的维护方法使工厂的产量减少,而产值对达到标准成本和避免出现严重偏差至关重要。国外同行正以更少的时间、更低的价格生产高质量的纤维,康纳曾因产量远远低于预算数目而受到公司总部的斥责。商业界的季节变化是可以预测的,这意味着将产生几个月的库存积压,同时造成本来不多的资金积压以及一系列不良后果。每月交货量将会很糟,康纳明白必须作出努力以提高机器的可靠度,还需要有满足需求的生产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竞争。不可靠的生产设备导致生产出现变化,从而妨碍一流产品的生产。
这将危及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努力,但是大家好像对机器故障问题束手无策。
维护部门的功能与消防部门相似,一旦出现故障,一大群维修工人就冲到现场。有的拆卸机器,有的去看线路图,有的在维修仓库里找备用零件,最后,他们将机器重新组装,有时得一整夜才能使生产线重新运转。通常维护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但是随着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机器可靠度突然成为有效竞争的主要障碍。
有关工厂要倒闭的传言开始流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生产更难以正常进行。
康纳明白,工厂要想有生存机会,就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
1.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替代维护部门采用的操作方法?
2.如何弥补因按计划维护而导致的产量下降?
3.怎样更好地利用维修工人?
4.有没有一种可以知道机器何时可能出现故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