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的费用看,现代战争耗费巨大。如一架F-15战斗机价值3000万美元,一艘航空母舰价值35亿美元,一枚美制“爱国者”导弹价值120万美元(以1991年海湾战争发生时的国际价格计算)。可以说现代战争是钱堆起来的战争。
2.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与前景
①维持力量均势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一条途径。
所谓均势即力量大小相匹敌,敌对双方力量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战后国际关系实践证明,只有美苏两家有能力打世界大战,但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双方力量势均力敌。美国武器装备的性能总体上稍领先于苏联,但苏联武器装备的数量总体上又领先于美国,加上核武器的威慑作用,使得双方谁也不敢对谁发动战争,即使双方关系紧张到极点,战争一触即发,战争的箭已搭在弓上,最后也只能以双方的妥协退让而告结束。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均势是世界性大战不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它仍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②根除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二条途径。
战后60多年,世界性大战未爆发,但局部战争和冲突却经常不断,一个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作怪。马岛战争是英国殖民主义的表现,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等是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集中体现。安哥拉内战、四次中东战争等都有大国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影。因此,要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根除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三条途径。
战后发生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局部战争和内部冲突,都与贫困有关,而且大多数发生在经济落后、最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如索马里内战、乍得内战、卢旺达部族冲突、南北也门战争、阿富汗内战和安哥拉内战等,虽然促使这些战争和冲突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贫困始终是这些国家动乱、冲突乃至战争发生的深刻因素。
④妥善解决各国领土边界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四条途径。
战后许多战争都是围绕民族利益而由民族矛盾、领土边界问题引起的。冷战时代的阿以冲突与战争、南非白人与黑人冲突、黎巴嫩内战、印巴冲突和两伊战争等都是围绕着领土边界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而展开的。尤其是冷战后的巴尔干半岛上的波黑内战更是战后50年来民族主义泛滥的典型表现。波黑境内三个民族塞尔维亚(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信奉天主教)、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空前的种族杀戳,冲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因此,妥善解决有关国家的领土边界纠纷和民族矛盾以及宗教分歧,承认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民族关系,这是制止民族冲突,防止民族冲突升级的最好办法和途径。
⑤发挥大国调解作用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五条途径。
大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某些小国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大多数都有大国干预和调解,从阿以冲突到两伊战争,从索马里内战、乍得内战到南北也门冲突乃至波黑内战等都留下了大国干预和调解的足迹。实践证明,只要大国有解决冲突,结束战争的良好愿望,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其调解小国冲突和战争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当然,这里要警惕某些大国借干预和调解之名,而行干涉小国内政,为自己捞取利益之实的阴谋。
⑥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协调作用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六条途径。
联合国及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战后60多年的实践证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越来越担负起了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重任。早在70年代前,联合国就在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促进合作与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虽然那时美苏超级大国把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作为他们两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世界格局的进一步多元化,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国际事务的各个领域都有联合国的足迹和印记。尤其是制止冲突维护和平方面,联合国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维护国际和平,联合国专门建立了维持和平部队(简称维和部队)。从1948~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一共担任过6次军事观察任务,并在埃以边界、刚果、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等13个地区执行维持和平任务,从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促使冲突双方或多方停战谈判,直至实现和解做出了贡献。正是由于此,故1988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和方面的工作又有所加强。据统计,仅1992年,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就达到14个,出动维和人员6万人。1993年联合国又在1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维和行动,参加人数达10万人。从非洲的索马里、乍得、卢旺达到亚洲的中东,再到欧洲的波黑,到处都有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尤其是在持续了多年内战的波黑,联合国尽最大努力进行调解工作和维和行动,终于在各方努力下,于1996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迎来了波黑地区的和平曙光。2012年春天,叙利亚发生危机和内战后,以安南为代表的联合国观察与调解团正在发挥积极调解作用。
⑦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第七条途径。
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就极不合理,极不平等。大国欺负小国,强国剥削弱国,富国掠夺穷国的事情屡屡发生。二次大战以来更加牢固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政治上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违背了平等、互利合作原则,造成国际社会贫富悬殊,南北矛盾扩大,危机和冲突由此而起。因此,要彻底根除战争与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建立一个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平等、合理、互利、公平、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全人类共同合作与发展,使人类走向共同繁荣。
⑧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景。
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景是光明的,是大有希望的。世界性大战在较长一个时期打不起来。首先,自苏联解体后,冷战时代基本结束,国际局势总体大为缓和,大国没有发动世界大战的背景;其次,除美国之外,比较强大的国家及国家集团越来越多,俄罗斯、德国、中国、欧盟等力量越来越强大,这些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发展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第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力军;第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更加明显。共同的利益,决定了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在消灭别人的同时,也危害了自身;第五,两次世界性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人类更加珍惜和平。不管种族、语言、文化、肤色以及社会制度有何不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局部战争虽然偶尔发生,但对整个国际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只要各国人民能找出解决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有效办法,消除产生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根源,就会使局部战争和冲突发生的几率降低,造成的危害减少。相信人类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总之,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大为缓和,国际社会中对话代替对抗、竞争代替战争已成为主流。制止战争的因素在增加,引起战争的因素在减少,世界大战较长时期不会发生,偶尔引发局部战争和冲突,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调解下,也会在较短时间内结束。
(三)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1.共同发展是当代的主要课题
各国经济发展都面临困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困难更大。发展中国家多数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过程中获得独立的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农业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虽然在独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同人类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贫困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第一大障碍,粮食问题、债务危机、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发达国家虽然只是国际大家庭的少数,人口也不多,但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好,科技有优势,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相当惊人,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二。但70年代后出现的两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失业、吸毒、犯罪、贫富分化及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工业发达国家失业率一度高达10%,1994年经合组织25国失业人数已达3500万人。尤其是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和核电站大爆炸,对日本经济打击沉重,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因此,发达国家也面临着经济的进一步调整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一个阵营。在苏联的帮助下,照搬苏联模式,使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战后初期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权力集中、所有制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东欧到亚洲,社会主义国家都陆续尝试着经济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东欧乃至苏联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社会主义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全面、深入、持久,并且经过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的深入发展,已经使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而且,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绝大多数中国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东南沿海地区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是由于中国改革的成功,反过来又推动了亚洲的越南和拉美的古巴抛弃过去僵化的模式开始了渐进的改革。但是,无论是改革起步早的中国,还是改革比较晚的越南与古巴,都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中国的改革进入90年代后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与个人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通货膨胀严重,农业发展滞后,三农和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以上情况表明,当今世界,三类国家和地区,不论经济发展快慢,人民生活水平高低,都存在着继续加快发展的问题。因此,发展是当代世界的共同主题。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当今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仅有经济发展是不行的,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社会发展就不平衡(实际上也不可能是这种扭曲的状况),何况经济发展不能自然而然地带动社会发展。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甚至是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因此,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是不可取的,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世界各国都把着眼点放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上。冷战时期,一些国家特别是美苏等大国把注意力放在军事方面,注重的是军备竞赛和外交与政治上的得失。这种做法,损害和影响了有关当事国的整体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合作与外交协调。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大国改变过去的做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将着眼点放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上。人们不仅注意军事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注重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的文明以及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句话,更加注意的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竞争。
2.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像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中东盛产石油的一些国家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外,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仍然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非洲许多国家及亚洲少数国家甚至连吃饭问题都未解决。据联合国统计,发展中国家每3个人,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1人处于绝对贫困、饥饿、疾病之中,其中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的处境尤为令人担忧。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中有2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死于贫困的人数超过1800万,战争和饥荒使4000多万人沦为难民,这还不算发展中国家承担着近2万亿美元的外债压力(仅每年付出的利息就高达1600亿美元,非洲已有31个国家丧失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