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治病养病宝典:中医西医对照
48575800000032

第32章 风湿类疾病(2)

(3)中药热熨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300克,透骨草300克,木瓜100克,海桐皮150克,防风150克,地榆150克,独活100克,赤芍150克,红花100克,骨碎补150克,急性子150克,花椒100克,乳香100克,白芷100克,桂枝500克,大青盐300克。

功效:舒筋活血,疏风定痛,消肿散结。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

用法:将上药复合掺匀、为粗末,每剂重300克。用白酒拌潮,分装于2个布袋内,封口(布袋长7厘米,宽5厘米)。放笼屉内蒸10~15分钟。将药袋取出一个置于患处热敷,冷后换另一药袋,两袋交替使用。每次热敷40~60分钟,每日1~2次。用毕将药袋凉于通风处,下次再用。连用7天(药力消失)为1个疗程。

药酒

(1)风湿酒Ⅰ(甲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金银花、乌梅、甘草、大青盐各6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250毫升内,密封48小时,过滤备用。每次5毫升,每日3次。

备注: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2)风湿酒Ⅱ(乙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9克。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白酒500毫升内7日,过滤后备用。每次5毫升,每日3次。

备注: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3)蕲蛇天麻酒

药物组成:蕲蛇12克,羌活6克,红花9克,防风3克,天麻6克,五加皮6克,当归6克,秦艽6克,白糖90克。

功效:祛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成药酒1000毫升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过60毫升,每日2次。

(4)诸风应效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龙、五加皮、石楠藤、僵蚕、白芍各90克,苍术15克,白芷、苦参、何首乌、木瓜、牛膝、细辛、黄柏、知母、大枫子、薏苡仁、生地黄各9克,川乌、木香各3克,穿山甲、紫荆皮、羌活、独活、威灵仙、藁本、防风各45克。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补益肝肾。

主治:白虎历节,一切诸风,瘫痪,寒湿痛,肢节疼痛。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好酒一坛(适量),将绢袋盛药置于坛中,密封坛口,文武火重汤煮2小时取出,去火毒,过3日饮之。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5)经验九藤酒

药物组成:钩藤、大血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青风藤、天仙藤、阴地蕨根各120克,五味子藤(即红内消)、忍冬藤各60克。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多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将上药细切,以无灰酒适量,用瓷罐一个盛酒。其前药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口服,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腹食前服。

五、饮食疗法

(1)薏苡仁粥:薏苡仁为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乌豆粥:黑大豆500克,隔日浸泡,食油500毫升,同煮烂。白米1500克,煮烂,下豆,并加白糖500克,生姜末适量,每天当粥吃。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肌肉萎缩,皮肤发黑者。

(3)鲜蛇肉:活乌梢蛇去头、尾、皮、内脏,放沙锅中加水煮(可加少许葱姜酒),每周吃1~2条,4条为1个疗程。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各型。

(4)蛇粉:鲜蛇杀后,或浸泡酒后的蛇,焙干,磨粉,每日3次,每次3~15克。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各型。

(5)牛骨髓粉500克(或猪骨髓粉),胡桃肉炒500克,黑芝麻500克炒香,共研末,加糖适量搅匀,每次9克,日服3次,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稳定期、恢复期患者。

(6)精猪肉200克(切片),青木香100克,煮服,治历节风痛。

(7)生姜、大葱、辣椒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汗出为度,连服10日,每日2次。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偏盛者。

六、预防与保健

(1)急性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通过治疗急性炎症消失后,要进行适应身体情况的锻炼。活动量可以按照活动后的反应来进行调整。如在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说明活动已过度,应做适当调整。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通过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维持关节活动、改善关节功能以及避免出现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的目的。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再加上一些抗风湿西药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往往会引起食欲不好,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导致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蛋白质吸收不足,出现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因此患者在饮食中有必要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出现贫血可以食用动物肝脏、瘦肉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除了增加蛋白质外,还应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急性活动期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时,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均不应多食,久病胃肠不适者,如有水肿或高血压并发症时,还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

(3)类风湿关节炎大约有90%的患者对气候变更敏感。在阴天、下雨、刮风或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时,关节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可加重。有些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季节有关,因此要重视气候、季节对疾病的影响,做到四时而调寒温,预防为主,注意避寒、保暖。如遇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再者不要受过度的精神刺激,要树立起一个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有利本病的恢复。

第二节多发于妙龄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简介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暴露部位的水肿性红斑,关节疼痛,口咽部溃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心脏受累则出现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内膜炎,甚至心功能衰竭等。肾脏受累则出现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消化系统受累则出现肝炎、胃肠溃疡出血等。神经系统受累则出现癫、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等。SLE以青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由于SLE的病因尚未明确,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及早诊断与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近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很大进展,预后有明显改观。

二、表现

早期出现乏力,体重下降,发热;关节痛和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常累及近端指(趾)间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系统、器官损害: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心及多发性浆膜炎;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水肿、蛋白尿、夜尿、高血压,晚期出现尿毒症的相应表现,见有关尿毒症章节。

三、诊断依据

1.皮肤暴露部蝶形或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黏膜溃疡、关节炎等。

2.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血沉增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或找到LE(狼疮)细胞;皮肤(非病损部)狼疮带试验(+)或肾活检(+)等。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应用免疫抑制药物;

3.抗凝、抗血小板及纤溶治疗;

4.综合控制病变措施(免疫调节药、降压、全身淋巴结照射、中医中药);

5.血浆置换与透析疗法;

6.肾移植。

用药原则

1.早期可以口服激素为主加辅助药物。

2.标准量激素无效可改用激素冲击疗法。

3.标准量激素加硫唑嘌呤加雷公藤片。

4.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5.血浆置换或透析疗法。

6.肾移植。

7.有条件者应当肾活检,在病理基础上指导用药。

(二)中医治疗

多发于妙龄少女、青春少妇。“女子以肝为先天”,“乙癸同源”,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加之情怀久郁,肝郁化火,耗伤肝肾阴精;或热病之后,阴伤未复;或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损伤气血,致使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营运失调,此乃发病之基础。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

热毒炽盛

【症见】高热,面部红斑或紫斑,血疱,或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关节和肌肉酸痛,烦躁口渴,或神昏谵语。舌红或紫,苔薄黄,脉滑数。本型见于急性或亚急性病例。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

生石膏30克(先煎),水牛角30克(先煎),知母12克,黄连5克,黄芩15克,栀子12克,连翘12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当归9克,忍冬藤30克,秦艽12克。

随症加减:高热不退而见神昏谵语者,加羚羊角粉0.6克(兑服),以清热定惊;瘀斑出血甚者,加藕节15克,白茅根30克,紫草15克,以加强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后下),以泻热通腑。

阴虚血瘀

【症见】低热起伏或伴烦热,皮肤紫斑,肌肉酸楚,关节隐痛,或呈游走性红肿热痛。舌黯红,苔薄黄,脉细数。本型见于轻度活动病例。

【治法】滋阴化瘀,祛邪通络。

【方药】大补阴丸、四物汤合宣痹汤加减。

生地黄15克,龟甲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桂枝9克,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连翘15克,蚕砂12克(包),忍冬藤30克。

随症加减:低热不已者,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各15克,以清虚热;关节痛甚者,还可加桑枝20克,秦艽12克,鸡血藤15克,并选白花蛇10克,或选全蝎6克,蜈蚣2条,以加强祛邪通络镇痛之功。

气阴两虚

【症见】心悸气短,胸闷或痛,皮肤暗紫斑,口唇青紫,自汗不眠,或神昏狂躁。舌紫暗,苔黄,脉细数或结代。本型见于心肺损害或中枢神经损害的病例。

【治法】治则:益气养阴,清心解毒,活血通脉。

【方药】炙甘草汤合清宫汤加减。

炙甘草9克,人参9克,桂枝9克,生地黄15克,玄参12克,麦冬15克,莲子心6克,连翘13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5克,红花9克,延胡索12克。

随症加减:气虚自汗者,加黄芪30克,五味子6克,以益气敛汗;心烦不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以养心安神;神昏狂躁者,加磁石、龙骨各30克(先煎),以镇惊安神。

肝郁血瘀

【症见】胁肋疼痛,胸闷脘痞,或见胁下瘢块,皮肤暗黑,皮下瘀斑,月经紊乱。舌紫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弦或涩。本型见于肝功能损害、肝脾大的病例。

【治法】疏肝利气,化瘀解毒。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柴胡9克,当归9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枳壳15克,玄参15克,金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川楝子12克,甘草3克。

随症加减:肝脾大明显者,加龟甲、鳖甲各15克,以软坚消瘢;肝木乘脾,脾虚气滞见纳呆、腹胀或伴便溏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陈皮9克,以补脾理气。

阴阳两虚

【症见】红斑暗淡,腰酸,头晕目暗,脱发,面色少华,纳呆腹胀或便溏,神疲水肿,畏寒肢冷。舌暗胖,苔薄,脉细弱。本型见于狼疮性肾炎病例。

【治法】滋阴补阳,益肾解毒。

【方药】左归丸合二仙汤加减。

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5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当归9克,牡丹皮12克,鹿衔草20克,六月雪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随症加减:腰酸痛者,加杜仲12克,巴戟天12克,以益肾壮腰;足肿、蛋白尿者,加黄芪30克,白术15克,补骨脂15克,土茯苓30克,以补脾益肾,利水消肿;脱发者,加何首乌15克,白芍15克,以养血生发;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2克,肉桂3克(兑服),以温阳散寒。

中成药

1.复方金荞片每次6~8片,每日2~3次。

2.雷公藤片每次1~2片,每日2~3次。

五、饮食疗法

1.桑枝鸡桑枝60克,绿豆30克,鸡肉250克,将鸡肉洗净,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绿豆及洗净切段的桑枝,清炖至肉烂,用盐、姜、葱等调味,饮汤食肉,量自酌,可清热通痹,益气补血,清利湿热,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外邪不甚而正气已虚者。

2.二母元鱼元鱼500克,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5克,食盐少许,葱姜等调料少许。取出元鱼内脏,将元鱼洗净切块,加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放入调料,加水没肉,置锅中蒸1小时,即可食用,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发热不退,而至阴虚内热者。

3.乌发蜜膏制何首乌200克,茯苓200克,当归50克,枸杞子50克,牛膝50克,补骨脂50克,菟丝子50克,黑芝麻50克,女贞子50克。将以上药物加适量水浸泡,发透后加热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煎煮3次,合并煎汁,先以武火令沸,再改文火缓煎,制成稠膏时加入1倍量蜂蜜,调均后再加热至沸,即可停火,放凉后装瓶备用,每服1汤勺,以沸水冲化顿服,每日2次,可滋阴养血,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贫血和脱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