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48582500000053

第53章 工艺美术论(4)

唐·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后任礼部员外郎。因主张革新与刘禹锡等加入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迁居柳州任刺史,故又有柳柳州之称。与韩愈同列为“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在任上逝世时仅47岁,因家中无财为其办理丧事,故家人靠其生前好友出资方得办理。着有散文《捕蛇者说》、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等。工诗。哲学论着有《天说》、《天对》等。他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对在“元气”之上存在着最高主宰的观点给予彻底的否认。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对流行于当时的因果报应思想给予了否定,主张儒、释、道“三教调和”。着有《河东先生集》。

余环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梓人传》

[注释]

大骇——大为震惊。骇:吃惊。

术之工大——谓谋略之工程巧妙且宏大。术:手段策略。工:巧妙。

能者用而智者谋——谓有能力的人在于其作为,而具有智慧的人在于其谋略。

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犹足以为辅助天子的宰相,为天下人所效法。相:宰相,亦指辅佐的人。法:效法。

物——这里指人;公众。也指事物。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而万国理矣。相道即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

——《梓人传》

[注释]

称——适合;相副。

视都知野(三句)——谓看见城市就知道农村,看到农村就了解一国,看到一国便知天下。

迩——近。

画宫——宫:古为房屋的通称。这里指画出房舍的样子。

堵——墙壁。

能者进而由之(两句)——犹具有才能的人,进可由其去充分施展(才能),使其不要有什么感德之情。德:这里指感德。

衒能——炫耀才能。

矜名——自尊其名。即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是贤能之人。

小劳——小事或小的烦劳。

大经——常道或不变的常规。

不伐艺——犹以不自我炫夸德才为行为的准则。伐:这里指伐德,自夸其德之意。

相道——犹辅佐天子的宰相具有的管理天下的法则、方法。

伊傅周召——伊:指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曾辅助汤攻灭夏桀。傅:指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辅助治理国政。周:指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曾助武王灭商。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召:指召公。一作邵公,召康公。周代燕国的始祖。曾辅佐武王灭商。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西由其治理。

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衒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梓人传》

[注释]

不得纪——犹不能够得以疏理,整理出头绪。纪:整理,综理。

不列——不能够给予恰当的安排。

体要——犹精要,具体而概括。反此:反之。

恪——谨慎;恭敬

以簿书为尊——谓以查阅官署之书文簿册为尊奉。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听听于府庭——犹仅凭听从于官府、朝庭。(第一个)听:听任;任凭。(第二个)听:顺从;听从。府:官署。庭,朝庭。

寻引——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一引。

姑——姑且。

败绩用——破坏了劳绩和功能。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努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梓人传》

[注释]

贪禄嗜货——贪图钱财。

京兆尹——官名。管理京都及其附近属县的地方长官。唐改雍州为京兆府,以亲王担任尹州牧,雍州长史称京兆尹,治所在长安。

引——计量长度的器具。

曲尽其制——毫无不恰当和不准确的地方。

北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北宋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县)人。出身农家,曾任右拾遗、知制诰等职,因在判大理寺时替徐铉辩诬而第一次被黜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后又任翰林学士,因谤诎朝政第二次被贬,知滁州、扬州。真宗即位后重回中央,因与宰相不合,第三次被黜,外贬为知黄州,后死于蕲州。有《小畜集》传世,是北宋初期最伟大的作家。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廉价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两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冥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黄冈竹楼记》

[注释]

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县,宋时为黄州齐安郡。

刳——割掉。

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

雉堞圮毁——城上的小墙毁坏。

平挹江濑——平视用手汲取江水。

幽冥辽敻——幽静、辽远。敻:通“迥”,远,李华《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娱乐游戏。

北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县)人。年青时就“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本传》)。1069年被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行新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中最有生气的变法运动,但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宋旧官僚的激烈反对,于1074年、1076年两次被罢相。罢相后,眼看变法逐渐被旧党废除,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只好靠谈佛论道、着文作诗排遣内心苦闷。1086年新法最后几项也被废止,他就在忧郁中死去。留有《王荆公诗文集》。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镂刻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临川先生集》卷七十七)

——《上人书》

[注释]

以刻缕绘画为之容而已——以雕刻绘画作为它的外表罢了。

其亦若是乎——大概也是这样罢。

北宋·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所着《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由于沈括该着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故名为《梦溪笔谈》。该书完成于十一世纪末。分为十七目,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文学、音乐、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如建筑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等。该书也较为翔实地记载了一些社会历史现象,如李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赋役扰民的具体实情及状况,北宋时期西北和北方军事的利弊以及典制礼仪的演变等。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为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技艺》)

——《梦溪笔谈》卷十八

[注释]

营舍——营造房屋。

喻皓——亦作预皓、预浩、喻晧、喻浩。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曾任杭州都料匠(都料匠即大木匠,负责计划工程材料和管理木工的人)。擅长营造,尤其善于建塔。开封的开宝寺塔和杭州的梵天寺塔均为其所建。前者他考虑到地处平原的开封,多刮西北风,故在建塔时使塔身向西北略为倾斜,以抵抗来自西北方的风力;而后者,他对建造木塔的稳定性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其所着的《木经》有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着,已佚。

几何——有多少。

极几何——屋脊有多高。极:指房屋的中栋,即屋脊。

榱——屋椽屋桷的总称。这里指椽。该句意为按屋脊的高度,制作相应的椽子。

法——指修造之方法。

峻、平、慢——这里指台阶的坡度分为峻道、平道、慢道三种。

御辇——指帝王所乘的用人力推挽的车。

前竿——推抬御辇的共有十二人,其中处于最前面的二人称为前竿,处于最后的二人称为后竿,处于中间部位的各有名称,从略。

展——犹伸展,举起。

严善——严密、完善。

重为之——重新编写。

一业——谓应该去做的一件事。

《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乎。”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匀均,此无足奇。道之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书画》)

——《梦溪笔谈》卷十七

[注释]

《名画录》——指唐代朱景玄所撰的《唐朝名画录》。

吴道子——唐画家。

拒壁——抵着墙壁。拒:原意为抵御、抵抗,这里作抵、顶之意。

徒惊俗眼——只是为了使那些平庸的眼光惊奇罢了。徒:只。

孙之翰人尝与一砚,直三十千。孙曰:“砚有何异而如此之价也?”客曰:“砚以石润为贵,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人事》)

——《梦溪笔谈》卷九

[注释]

孙之翰——即孙甫(998-1057),字之翰。宋代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直——通“值”。代价,价值。

石润——石质滋润。

礼书言罍画云雷之象,然莫知雷作何状。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予尝得一古铜罍,环其腹皆有画,正如人间屋梁所画曲水,细观之,乃是云、雷相间为饰。如者,古“云”字也,象云气之形。如者,“雷”字也。古文为雷,象回旋之声。其铜罍之饰,皆一一相间,乃所谓云雷之象也。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罍——古代器名。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和水。

祭器——古代在祭天、祭祖时所用的器皿。

伐——这里指敲击。

不经——不符合常道。

曲水——这里指弯曲形的水波图饰。

《汉书》——书名。东汉班固撰。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器用》)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以牛革为矢服——谓用牛皮做成盛箭器具。服即箙:用竹木或兽皮等制成的盛箭器。《周礼·夏官·司弓矢》:“中秋献矢服”。

中虚——中间空虚。

盖虚能纳声——谓中间为空的物体,能接受声音。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器用》)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铸鉴——铸造铜镜。鉴: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