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洼”的繁体字。这里指低凹状。
令——使。
相若——相当。
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具有很强的辨音能力。
伤知音——哀伤缺少知音人的原故。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郑嵎《津阳门》诗曰:“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浅和缨緌。”非虚语也。予又尝过金陵,有人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器用》)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朝士——朝廷的官员。
长安——我国古都之一。即今西安。
骊山——一称郦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因山的形状似骊马,且呈纯青色故得名。(一说古骊戎居此得名)。为唐代华清宫故址所在。
折玉钗——谓折断了的玉钗。玉钗:玉制的妇女用的首饰,由两股合成。
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虚语——虚假之言。
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灭越后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东晋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此将金陵作为南京市的别称。
发——原意为展开;打开。这里指发掘。
功侔鬼神——谓功夫可等同于鬼神。这里形容做工的技艺精湛。侔:齐等。
民醇——民风淳朴。
卤拙——愚钝笨拙。
不苟——不草率马虎。
侈——奢侈。
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谓之,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故事》)
——《梦溪笔谈》卷一
[注释]
堕角——指下堕的吊角。
小偃——犹稍稍向后缩。偃:原意为倒下;停息。这里指后缩。
织藤冒之——编织藤条覆盖之。冒:覆盖。
幸——指帝王驾临。
曲盖——指帝王驾车后面形态弯曲的车篷。
夹心——指将夹于中间。
绣:指用丝茸或丝线在丝织品的扇上刺成花纹图样。
销金——指用金或金色的丝线镶嵌作为装饰。
华盖——帝王的车盖。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故事》)
——《梦溪笔谈》卷一
[注释]
胡服——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泛称胡人。胡服即胡人的服装,《史记·赵世家》:“吾欲胡服”。
绯绿——指红绿相间。
长靿靴——长筒皮靴。
蹀躞带——垂于腰带上的皮带,下端系有小环,可挂器物。
使——出使。
深荐中——深而茂盛的草丛中。荐:谓草肥厚。
濡——沾湿。
帉帨——头巾。
砺——磨刀石。
秋根——系于马后部革带的根部。
銙——古代腰带上的饰物,其质料和数目随服者的身分而有所不同。《新唐书·车服志》,“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
节——法度;规矩。
犹尔——还是如这样。
褒博——衣襟宽大多样。
穿带——指带钩穿过带身。
顺折——同方向的曲折形纹饰。
茂人文也——犹带身的精美使人的外表得以修饰。茂:盛美。文:修饰。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辩证一》)
——《梦溪笔谈》卷三
[注释]
曲盘——弯曲盘绕。
锻令相入——锻打使它们相互融合。
假——借。
坚——坚硬,坚固。
磁州——治所在滏阳(今磁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磁县、武安等市、县。州西北有慈石山,出磁石,州治又为磁石的集散地,故而得名。
濯尽——洗尽。
累——屡次。
虽百炼不耗矣——虽经上百次锤炼也无损耗。
磨莹——磨成光洁明亮。
迥异——大不一样。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谕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樠、呿陀,皆奇木。”疑“伽陀罗”即“呿陀”也。(《乐律一》)
——《梦溪笔谈》卷五
[注释]
桐——桐木。
性——原意为性质。这里指木中之水分。
发越——激扬
殆不胜指——犹几乎经不起用手指去弹拨。
古冢——古墓。
瑟瑟徽碧——谓用碧珠镶嵌成琴徽。瑟瑟:碧珠。徽:即琴徽。原指系琴弦之绳,后称琴面上的识点为徽。
轸——通“紾”。指弦乐器上的轴转动弦线。
制度——指琴的样式和长短标准。
腹——指琴腹。李阳冰:唐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工篆书,自成风格,后人学其篆书者众多,有“笔虎”之称。
南溟——亦作“南冥”。指南方的大海,因其冥漠无涯,故谓之冥。《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哄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谕——知道。
琼管——玉笛或玉箫。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技艺》)
——《梦溪笔谈》卷十八
[注释]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者。历任后唐后晋宰相;后晋被契丹所灭后,又任契丹太傅;后又历任后汉、后周太师及后周中书令,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由其倡议,田敏等人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为“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开始。着有《长乐老自叙》。
庆历中——宋庆历年间(1041-1048)。
毕昇(?-约1051)——宋代人,发明活字板印刷术,另还研究过木活字排板。由于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故比整版雕刻既经济又方便。
钱唇——指厚薄如铜钱的边。
铁范——铁模。范:模子,可理解为模框。
布:铺开;排开。
炀之——烘烤之。
药——这里指松脂腊和纸灰之类的药料。
平如砥——谓平整如磨刀石。
止——只。
更互——轮流更替相应交换。
每韵——指每一个韵的字。
素——往常,平时。
旋——随即;随后。
燔土——犹烧土制印。
用讫——用完毕后。
群从——指族中兄弟子侄辈。即侄子们。
礼书所载黄彝,乃画人目为饰,谓之黄目。予游关中,得古铜黄彝,殊不然。其刻画甚繁,大体似缪篆,又如栏盾间所画回波曲水之文,中间有二目,如大弹丸,突起煌煌然,所谓黄目也。视其文,仿佛有牙角口吻之象。或谓黄目乃自是一物。又予昔年在姑熟王敦城下土中得一铜钲,刻其底曰“诸葛士全茖鸣钲”。“茖”即古“落”字也,此部落之“落”。士全,部将名。其钲中间铸一物,有角,羊头,其身亦如篆文,如今时术士所画符。傍有两字,乃大篆“飞廉”字,篆文亦古怪。则钲间所图,盖飞廉也。飞廉,神兽之名。淮南转运使韩持正亦有一钲,所图飞廉及篆字,与此亦同。以此验之,则黄目疑亦是一物,飞廉之类。其形状如字非字,如画非画,恐古人别有深理。大抵先王之器,皆不苟为。昔夏后铸鼎,以知神奸,殆亦此类。恨未能深究其理,必有所谓。或曰:“礼图樽彝,皆以木为之,未闻用铜者。”此亦未可质,如今人得古铜樽者极多,安得言无?如《礼图》“瓮以瓦为之”,《左传》却有瑶
瓮;律以竹为之,晋时舜祠下乃发得玉律。此亦无常法。如蒲谷壁,《礼图》悉作草稼之象,今世人发古冢得蒲壁,乃刻文蓬蓬如蒲花敷时,谷壁如粟粒耳。则《礼图》亦未可为据。(《器用》)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黄彝——黄帝所用的盛酒的礼器。彝:即“彝器”,亦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尔雅·释器》:“彝、卤、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
饰——装饰。
缪篆——篆书的一种,用于摹刻印章。王莽时官定的“六书”之一。缪之意为绸缪,因其文屈曲缭绕,故称这种篆书为缪篆。
栏盾——即栏杆。
煌煌——明亮貌。
文——花纹。
姑熟——古城名。一作姑孰。因城南临姑孰溪得名。又名南洲(州)。东晋时筑。故址在今安徽当涂。
钲——古代的乐器;或指钟身正面的上部。《考工记·凫氏》:“鼓上谓之钲。”郑玄注:“鼓,所击处”。
飞廉——亦作“蜚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苟为——草率、随意而制作。
夏后——即夏后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是由禹子启(夏后代的部落领袖)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以知神奸——用以知晓神灵奸邪。
殆——大概;恐怕。
樽彝——酒杯彝器。
未可质——不可评断。
瓮——“瓮”的异体字。
瑶瓮——即玉瓮。
律——疑指律管。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器用》)
——《梦溪笔谈》卷十九
[注释]
鉴——镜子。
以鉴承日光——用镜子承受日光。
透——这里指显露,显现。(下文中同)。
原其理——探讨它的原理。
差——略。
纤异——细小的差异。
意——估计;猜想。
术——方法;技术。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方法,常欲湆在下,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谓浊恶下,须先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而煮,不使着釜底,亦古人遗意也。又古铜香炉多镂其底,先入火于炉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则难灭而持久。又防炉热灼席,则为盘荐水,以渐其趾,且以承灰灺之坠者。其他古器,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画,大概多同。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辄改。今之众学,人人皆出己意,奇衺浅陋,弃古自用,不止器械而已。
——《补笔谈》卷二
[注释]
鬲——古代炊器。
煎和——犹烹饪、调和食物。
湆——羹汁。
体——指所烹饪的食物。
及升鼎——犹趁着食物熟透的当口。及:趁着。升:这里指成熟。鼎:这里指当;正。
足——指鼎足。
颠趾——颠倒脚。意为鼎底朝上鼎口朝下。
利出否——利于倒出浊恶。否:恶。
虚——犹使鼎足空虚。虚:空。
方为鼎实——犹才能使鼎内物体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