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48582500000079

第79章 剧论(3)

[注释]

北齐——即南北朝时北朝的齐,始建国于公元550年,577年为北周所灭。

鼻——同“疱”,疱疮。鼻:鼻端发暗红色疱点,俗称“酒糟鼻子”。

实不仕——实际没有官职。

郎中——一种地位较高的官职名。

弄——扮演,表演。

和之——应和,附合伴唱。

典库——任半塘《唐戏弄》:“‘典库’之说俟考。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二:‘江北人谓以物质钱曰解库,江南人谓之质库。’金院本内有《一贯质库儿》、《私媒质库儿》、《蒙哑质库》诸本,‘典库’与‘质库’义应同”。

《教访记·踏谣娘》——唐代出现了几部与戏剧有关的着作,崔令钦的《教访记》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教访”创置于开元二年(714),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教习、演出等事务。《踏谣娘》系一融角抵和故事表演于一炉的悲喜剧。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把此剧视为后世戏剧之源。有些戏剧史家还把《踏谣娘》看作是较成熟的戏剧。

唐·常非月

常非月(742-755)——唐天宝间人,官西河尉。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咏谈容娘》

[注释]

匝——环绕成圆形。

不知心大小(二句)——任半塘《唐戏弄》:“唐人谓‘怜’大都是怜爱,少言怜悯;此处于二义兼而有之。常氏肯定观众对于剧中人,因透过演员之伎艺,已人人皆具怜悯;而对演员,则赏其色艺,又人人皆具怜爱。欲形容其加怜之深厚,遂不觉问演员曰:‘心肠宽窄,究属如何?对于观众所发之无限矜怜与爱慕,果能全然领受乎?’”

《咏谈容娘》——《咏谈容娘》是唐代最着名的咏戏诗,《谈容娘》即《踏谣娘》。这首诗写出了演员的动作与舞姿,并且写出了演出效果及观众的反应。

唐·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着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生于河南,世敦儒业,贞元进士,曾宦校书郎,迁翰林学士,曾因直言敢谏,一度被贬,后宦至刑部尚书。能知民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与元稹、刘禹锡齐名,世称“元白”、“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传世。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行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

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闻。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天子每思常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奈何仍看《凉州伎》,取笑资欢无所愧!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新乐府·西凉伎》

[注释]

奋迅毛衣——迅捷有力地抖动毛衣。

流沙——沙漠,借指西域地区。

凉州——凉州,唐行政区划名,辖境在今甘肃一带。广德二年(764)陷于西蕃。

安西都护——都护:官名。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于交河(今新疆吐鲁番境)。

贞元——唐德宗的年号。

监军——朝廷派驻军中监督军务的官员,唐代后期多以宦官为监军,与统帅分庭抗礼。

狮子胡儿长在目——指经常观看狮子、胡儿表演的《西凉伎》。

白将军——向将军禀告,陈述。

天宝——唐玄宗年号。

犬戎——殷、周时居于我国西部的种族;这里借指吐蕃。

凉州陷来四十年——自公元764年凉州失陷,至白居易写作本诗时(元和四年,即809年),凡四十五年。“四十年”是举成数而言。

河陇——指黄河、陇山间的广大地域,相当于现在的甘肃和新疆东部一带。

凤翔——府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无意收——无意收复失地。

合——应当,理合。

西凉伎——《西凉伎》是盛行于中唐的戏弄,后来还长期流传于民间。白居易此诗,记录了当时的演出情况。诗人所记的是一次“娱宾、犒士、宴监军”的演出。整个演出过程充满着胡儿思乡的苍凉情绪,因而深深感动了观众,甚至令年迈的征夫“低面泣”。这是一场歌、舞、戏溶于一炉的演出,着名的《凉州》乐当是演出中的主要音乐;至于舞蹈,除了以狮子舞贯穿始终外,并穿插当时流行的胡腾歌舞之类,故而又能使边将“醉坐笑看看不足”。同一场演出,在观众中所引起的感情共鸣点距离之大,一则说明整个演出内容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另则说明不同心境的观者对演出艺术的接受是不相同的。因而,白居易以此来“刺封疆之臣”。我们则可以从诗人的实录中了解唐代戏弄的演出情况。

北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家学渊博,博通经史,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文词赋,无所不能,在文学史上居重要地位。又擅行书楷书,取法颜真卿、杨凝式而自创“苏体”,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论画主神似,善画竹及枯木怪石,有《东坡七集》。书法有《答谢师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及画迹《竹石图》等存世。

“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义,亦曰不徒戏而已矣。

“祭”必有尸。无尸曰“奠”,始死之“奠”与“释奠”是也。今“蜡”谓之“祭”,盖有尸也。猫、虎之尸,谁当为之?置鹿与女,谁当为之?非倡优而谁?“葛带榛杖”,以丧老物;“黄冠”、“草笠”,以尊野服:皆戏之道也。子贡观蜡而不悦,孔子譬之曰:“一驰一张,文武之道”,盖为是也。

——《东坡志林》卷二

[注释]

八蜡——上古的一种祭祀活动,实际上是以娱人为主而以娱神为辅。苏轼指出这是“岁终聚戏”而“附以礼义”,因而就称八蜡为三代之“戏礼”。苏轼认为八蜡时的“猫虎之尸”等节目都是由“倡优”扮演的,因而具有演戏的意味。八百多年后的王国维也认为巫、尸、灵是“后世戏剧之萌芽”。他们所见是相通的。苏轼在这里还指出,“岁终聚戏”实际上正是一种人情的表现,这是一年紧张生产劳动后的一次娱乐与休息。他并认为孔子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尸——神像。古代祭祀时,代神灵受祭的人称作“尸”。

奠——祭祀的一种。“奠”的原意是置放。《礼记·文王世子》注载:“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无尸,无食饮,酬酢等事。”

释奠——《礼记·文王世子》注载:“释奠,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

猫虎之尸——见《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用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置鹿与女——《礼记·郊特牲》云:“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参阅本书《礼记·郊特牲》注释。

葛带榛杖(数句)——参阅本书《礼记·郊特牲》注释。

子贡观蜡而不悦(数句)——见本书《礼记·杂记下》。

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彩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

——《传神记》(节录)

[注释]

顾虎头——东晋着名画家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名虎头。

传形写影(二句)——《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意犹这个,此处即指目睛。

颊上加三毛(二句)——《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叔则)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抵掌谈笑——从容自然,谈笑风生。抵掌,本意为击掌。参见本书《滑稽列传》附录。

《传神记》——本篇选自《苏东坡集》续集卷十二。苏轼的《传神记》,论述艺术的传神精神。他认为戏剧也是如此,优孟之演孙叔敖,并不是“举体皆似”,而是“得其意思所在”,即要得其意,传其神。苏轼一言道出了中国戏剧表演贵在写意传神这一本质特征。

北宋·马令

马令——北宋宜兴(今属江苏)人,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撰成《南唐书》。《谈谐传序》选自《南唐书》序文,对优人的讽时讥世的可贵精神给予肯定。

呜呼!谈谐之说,其来尚矣。秦、汉之滑稽,后世因为谈谐,而为之者多出乎乐工、优人。其廓人主之褊心,讥当时之弊政,必先顺其所好,以攻其所蔽,虽非君子之事,而有足书者,作《谈谐传》。

——《南唐书·谈谐传序》

[注释]

尚——久远。

廓人主之褊心——廓:开拓,扩大。褊心:心地狭窄。

南宋·陈淳

陈淳(1153-1217)——字安卿,号北溪,福建龙溪人。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州州事时,曾从朱熹学。

某窃以此邦陋俗,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曰“戏头”,逐家裒敛财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今秋自七八月以来,乡下诸村,正当其时,此风正在滋炽。其名若曰戏乐,其实所关利害甚大:一、无故剥夺民膏为妄费;二、荒民本业事游观;三、鼓簧人家子弟玩物,丧恭谨之志;四、诱惑深闺妇人出外,动邪僻之思;五、贪夫萌抢之奸;六、后生逞斗殴之忿;七、旷夫怨女邂逅淫奔之丑;八、州县二庭纷纷起狱讼之繁,甚至有假托报私仇,击杀人无所惮者。

其胎殃产祸如此,若漠然不之禁,则人心波流风靡,无由而止,岂不为仁人君子德政之累。谨具申闻,欲望台判按榜市曹,明示约束;并贴四县,各依指挥,散榜诸乡保甲严止绝。如此则民志可定而民财可纾,民风可厚而民讼可简。合郡四境,皆实被贤侯安静和平之福,甚大幸也。

——《上傅寺丞论淫戏书》

[注释]

乡保——乡里、保甲。

不逞少年——为非作歹的少年。

裒敛——聚集、聚敛。

市廛——市上商店集中的地方。

四门——城墙四面的门。

鼓簧——以巧言引诱、迷惑人。

旷夫怨女——成年而没有配偶的男女。

胎殃——滋生灾殃。胎:原有事物的基因、根源之意,此处引申做动词用。

贤侯——古代对士大夫、官长的尊称。

《上傅寺丞论淫戏书》——此文可以说是为统治者禁毁民间演剧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陈淳此文典型地反映了封建正统势力对戏剧文化的极端偏见。

南宋·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后期着名诗词作家,有《后村大全集》。本诗选自《后村大全集》卷二十一。这首咏优戏的七律,描绘了民间戏剧活动的热闹景象,同时富有哲理性地表示了对戏剧发展兴盛规律的见解。从观众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选一)

[注释]

放灯——正月元宵张点花灯的风俗,叫作“放灯”。这是中国民间的娱乐活动。

棚上——乐棚之上。乐棚是古代演出伎艺百戏的场所。唐元稹《哭女樊》诗:“腾踏游江舫,攀援看乐棚。”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

牵丝——双关语。一指初出任官,古初任称“牵丝,”去官称“解龟”。二指牵丝木偶,木偶戏的一种。唐梁锽《咏木老人》:“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叟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这里用“牵丝”双关,暗喻戏中给人以人生沉浮荣辱,犹如一场木偶戏的启示。

朴散——老子哲学用语。《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第二十八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朴,指原始自然质朴的存在,其中蕴涵着万物的普遍本质,亦即老子所说的“道貌岸然”或“一”。朴的分离、散去,则派生出世的具体事物。而朴还可以用来镇止人的一切欲望。

薄俗——轻薄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