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卢寻橦——汉代百戏节目。《昭明文选》李善注:“《汉书》曰:自合浦南有都卢国。《太康地志》曰:都卢国其人善缘高”。“都卢寻橦”即以表现都卢国人“善缘高”为内容的节目。橦:木竿。
冲狭燕濯——汉代百戏节目。冲狭:以席或草作成环状,四周插刀,表演人由其中冲跃而过。燕濯:以盘盛水,表演者如燕子浴水般跃过之。或说这是一个节目,“燕濯”是形容“冲狭”时如燕之飞跃水上也。
铦锋——锐利的刀锋。
跳丸、剑之挥霍——连续抛、接弹丸和剑的表演节目。挥霍:形容丸、剑迅疾上下貌的用语。
走索上而相逢——近似于现代“走钢丝”、“走大绳”的表演节目。
华岳峨峨——华岳:西岳华山。峨峨:高峻耸出貌。又,自此以下所写是某些“角抵妙戏”的故事内容和表演情况。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貌。
朱实离离——朱实:朱赤色的果实。离离:分披下垂貌。
仙倡——优人伪作假形扮演神仙。下述的豹、熊、虎、龙等,也都是演员所饰演。
女娥——即娥皇、女英,传说中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和妃子。
蜲蛇——音声回旋曲折貌。
洪涯——传说中的仙人名,原为三皇时人,或说即黄帝时“作为律”的伶伦。
被毛羽之襳——襳:形容毛羽之服丰美轻扬的用语。
霏霏——雪花纷飞而下貌。
复陆重阁——即“复道”、“复道阁”,楼阁间上下两重架空的通道,俗称天桥。下句“转石成雷”意为于复道上转石以象雷声。
礔砺——义同“霹雳”,疾雷声。
磅礚象乎天威——雷霆之音给人以天公威怒之感。磅礚:雷霆声。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曼延——以人装扮成巨形动物表演为主要特征的汉代百戏节目。
炎欠——忽然、突然。
挐攫——抓取、搏持。
猿狖——猿猴。
陆梁——安然行走貌。
踆踆——跳跃貌。
白象行孕——白象边走边乳饲幼象。
辚囷——下垂的样子。
海鳞——大鱼。
状蜿蜿以蝹蝹——蜿蜿、蝹蝹:龙蛇曲屈行动的样子。
含利颬颬——含利:传说中的神兽。颬颬:吐气貌。
骊驾——并驾,共驾。
芝盖九葩——仙车以芝为盖,盖有诸花之采。
水人——居住在水乡的人;或以为是能禁固弄蛇者的专称。
倏忽——疾速的样子。
吞刀吐火——由此以至“于是不售”,描写的是有关“东海黄公”故事的演出情景。这一故事据葛洪《西京杂记》所载为:“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备,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赤刀粤祝——赤刀:赤金宝刀;粤祝:越人的咒法;粤:古代民族名,同“越”;祝:咒、诅咒。
冀厌——冀:希望、企图。厌:即“厌胜”,古代迷信称以行法诵咒来制服、镇压对方。
蛊——迷惑、诱惑。
不售——不得成功,行不通。售,意同“行”。
戏车——供表演百戏用的车。
树修旃——在戏车上树立起修筑的旗子。旃:赤色曲柄的旗帜。
侲僮——儿童、幼儿。
突倒投而跟絓——幼童缘升竿顶后,突然倒投倒下,于将及地时,以足跟挂于竿上。絓:绊住、挂住。
橦——末之伎在木竿上表演的种种伎艺。
弥——终尽,终极。
“弯弓射乎西羌”二句——这两句写的也是在木童竿上的表演。西羌:羌族汉代时居住于国之西境,故当时称之为“西羌”。鲜卑:古民族名,东胡的一支,汉初居辽东。
酲醉——酒醒后困惫如病的状态。
盘乐——游乐、娱乐。盘:安乐、游乐。
怅怀萃——尽情娱乐之后,兴起一些惆怅之思。萃:至,到临。
《西京赋》——张衡的《西京赋》铺叙了汉代歌舞戏的演出情景,生动地说明了当时演出的繁盛及演出样式的丰富多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赋对“舞台效果”作了详备的形象的叙写。如在“总会仙倡”的整个演出过程中,伴有云起、雪飞、雷鸣等视听效果。许多戏剧史家都指出,本赋说明,汉代的演出家已创造了动人的舞台装置和音响效果。
东汉·王逸
王逸——字叔师,南郡宣城(今属湖北)人,东汉文学家。安帝、顺帝(公元106-144年)时官校书郎、侍中,所作有《楚辞章句》及《九思》等。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情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九歌序》
[注释]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他是我国最早的杰出诗人。所着《离骚》、《九歌》等,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南郢——即春秋时楚国的都城郢,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祠——祭祀。
沸郁——愤怒,心情不舒畅。
冤结——郁结的冤抑之思。
广异义焉——扩大了其间含义。
九歌序——王逸《九歌序》认为屈原的《九歌》原是为楚民祭祀歌乐所作的歌词。歌舞乐神,按近人王国维的见解,这正是戏剧的起源之一。本文启发了后人对《九歌》与先秦戏剧的关系的研究。
隋·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隋代着名诗人。历仕北齐、北周及隋。后被隋炀帝所害。原有集七十卷,已散佚。今存明人所辑的《薛司隶集》。
京洛重新年,复属月轮圆。云间璧独转,空里镜孤悬。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临衢车不绝,夹道阁相连。惊鸿出洛水,翔鹤下伊川。艳质回风雪,笙歌韵管弦。佳丽俨成行,相携入戏场。衣类何平叔,人同张子房。高高城里髻,峨峨楼上妆。罗裙飞孔雀,绮带垂鸳鸯。月映班姬扇,风飘韩寿香。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戏笑无穷已,歌吹还相续。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宵深戏未阑,竞为人所欢。卧驰飞玉勒,立骑前银鞍。纵横既跃剑,挥霍复跳丸。抑扬百兽舞,盘跚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青羊跪复跳,白马回旋驶。忽见罗浮起,俄看郁岛至。峰岭既崔嵬,林丛亦青翠。麏麢下腾倚,猴猿或蹲跂。金徒列旧刻,玉律动新灰。甲荑垂陌柳,残花散苑梅。繁星渐廖落,斜月尚徘徊。王孙犹劳戏,公子未归来。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普天逢圣日,兆庶喜康哉。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
[注释]
京洛——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以洛阳为京都,故称。隋炀帝亦建都于此。
万方皆集会(四句)——参见《隋书·音乐志》:“大业二年(606),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自是皆于太常教习。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
惊鸿出洛水——三国时魏曹植《洛神赋》咏洛水女神云:“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翔鹤下伊川——传说王子乔在伊川一带得道,常骑鹤飞于天。南朝陈徐陵《徐则法师碑》云:“伊川控鹤,叶县乘凫。”这两句是用来形容万方人士连翩而至。
何平叔——何晏(190-249),字平叔,三国时魏玄学家。历官侍中、尚书。何晏性轻佻,喜修饰,好傅粉,人称“傅粉何郎”。见《三国志·魏·曹爽传》注引《魏略》。
张子房——张良(?-前185),字子房,汉初大臣,刘邦的重要谋士。《史记·留侯世家》称其“状貌如妇人好女”。
班姬扇——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有文学才能,据传曾作《团扇歌》(亦称《怨歌行》),抒写在宫中的苦闷心情。
韩寿香——韩寿字德真,晋时人。据传韩寿美姿容,为贾充少女贾午所爱悦。贾午约他夜会,并盗家藏西域奇香赠寿。事发后,贾充以女嫁韩寿。
羌笛《陇头吟》——羌笛,我国古代西部民族羌人所用的乐器。陇头吟:当系《陇头水》,乐府汉横吹曲名。
胡舞《龟兹曲》——古龟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一带,当时从那里传来的乐舞叫《龟兹乐》。隋代极为流行。
假面——指歌舞戏演员所戴面具。
五禽——与百兽相对而言,泛指禽鸟;又,或以鹤、孔雀、鹦鹉、白鹇、鹭鸶为五禽。
罗浮——粤中名山。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原为蓬莱一丘,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传称晋葛洪于此山得仙术。
郁岛——亦名郁山、郁州。
麏麢——麏:即獐。麢:牡鹿。
蹲跂——蹲坐或垂足而坐。
金徒列旧刻——意指时间的过去。金徒:浑天仪计时器上金铸的胥徒像。金徒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时间早晚。
玉律动新灰——意指节气的变化。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以为到某一节气,相应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
甲荑——最初萌生的草、叶。甲:草木初生时所带的种皮。荑:草的嫩芽。
琼酥酒——指美酒。宋窦苹《酒谱·异域酒》:“天竺国谓酒为酥”。
鹦鹉杯——即“海螺盏”,出于广南,将海螺琢磨美化,用银或金镶足,称为“鹦鹉杯”
康哉——赞颂诸事康乐的用语,源出于《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许善心,字务本,隋高阳北新城(今属河北保定市)人。南朝陈时曾为散骑常侍。陈亡后仕隋,以本官给事门下省,故称“给事”。善心有关“戏场”的诗未见。转韵,诗歌中数句更换一韵,叫作“转韵”。这是七世纪初期隋代大业年间一个戏场的真实写照。全诗写一次集会时歌、舞、戏演出的盛况。当时戏场的排场很大,演出内容十分丰富。在这种盛大的演出节日中,表演形式以百戏为主,兼及其他。从诗中可以看出,隋代演出活动有其重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南北文化自然融合,胡舞、清歌交相演奏,而且,娱人与自娱不可截然分开等。这首长诗展示了隋代社会戏剧生活的形象一页。
隋·柳彧
柳彧(公元581-604年)——字幼文,隋文帝时河东解(今属山西)人,任尚书虞部侍郎、迁治书侍御史。
臣闻昔者明王训民治国,率履法度,动由礼典。非法不服,非道不行;道路不同,男女有别;防其邪僻,纳诸轨度。
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浸以成俗,实有由来;因循敝风,曾无先觉。非益于化,实损于民。请颁行天下,并即禁断。康哉《雅》、《颂》,足美盛德之形容;鼓腹行歌,自表无为之至乐。敢有犯者,请以故违敕论。
——《晋书·柳彧传》
[注释]
明王——圣贤之君。
率履——遵循,履行。
不服——不从事,不做。
正月望夜——农历一月十五日晚上。
陵云——高越云霄。
袨服靓妆——袨服:炫目的盛服。靓妆:美丽的妆饰。
填噎——拥挤、堵塞。
肴醑肆陈——陈列着佳肴美酒。醑:美酒。
缁素——缁:浅黑色的僧服,借指僧徒。素:指俗众。
曾无先觉——没有人预先觉察到这一点。
康哉雅颂(二句)——康哉,见《和许给事善心转韵》注释。《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美:赞美、表现。
鼓腹行歌(二句)——鼓腹:袒腹、凸起肚子,形容饱食后闲暇自在。语本《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鼓腹而游。”表:表示,显示。无为:指以德政感化人民。
《晋书·柳彧传》——这是从隋代柳彧传节选的一篇禁戏的奏疏,可视为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文件之一。此后宋元明清诸朝,或朝廷下诏令禁,或官宦上疏请禁,鼓噪之声,屡见不鲜。从柳彧的禁戏疏中却也可看出隋代演戏的盛况。“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戏剧活动成了民间的盛会,难怪使官家胆战心惊。故而禁戏正反映出官方对民间艺术活动的恐惧心理。至于说“秽行”、“盗贼”都因演戏而起,当然是强加于戏剧的诬词,但也可看出戏剧活动促使封建伦理观念的崩溃。
唐·崔令钦
崔令钦(713-762)——唐代玄宗、肃宗间博陵(今河北定县)人,曾任着作佐郎、礼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
北齐有人,姓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曰“苦”。及其夫至,则作斗殴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
——《教访记·踏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