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总是坐不住,不能安静地做某一件事。妈妈听人家说练书法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能让孩子坐得住,于是妈妈把2岁的小康送进了一个软笔书法培训班。培训班里,小康年龄最小,光是拿笔姿势,老师不知教了他多少回,他仍然拿不好。字写得就更别提了,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字,而是一个黑点、一个黑圈。课堂上,小康常常爬到桌子上,眼睛无神地望着那枝毛笔。一天,老师找到小康的妈妈,对她说:“小康不适合上这个班,他不感兴趣。”无奈之下,妈妈咨询了专家。“你的孩子刚2岁,铅笔还拿不好呢,你就让他学软笔,这个目标太高了。”专家给出了妈妈建议,“你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一些卡通画之类的,这是符合2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听了专家的话,小康的妈妈知道自己给孩子设置的目标有些高了,赶紧给他退了书法班,另外报了一个卡通画培训班。这回小康上课特别有精神,他的画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参加了区里的比赛,获了奖。小康坐不住的毛病也从此得到改善。
很显然,小康的妈妈让孩子参加书法培训班这一做法是不恰当的,这不是一个2岁孩子所能完成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幸运的是,小康的妈妈及时向专家进行了咨询,发现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生活中,给孩子设置过高目标的家长大有人在,孩子硬着头皮做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烦恼不堪,以致于丧失兴趣、降低自信心、害怕困难与失败等。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接近目标,最后获得成功!
1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
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发展的标准,家长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帮助孩子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即可,没有必要设置额外的目标。比如,对于一个一岁的孩子,家长要教他学习用小勺吃饭,而不能要求他不洒饭、不弄脏衣服等。目标不能超过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孩子伸手就能完成,对他的激励作用不大。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置一些“踮起脚就够得着”的目标。
2有层次地帮孩子走向成功
设定层次性目标一般要求家长熟知孩子发展的特点,为孩子的成长制定一个系统的目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再运用科学的手段,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来实施。这是一种长远规划,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不仅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们用双手拿着杯子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2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又如,3岁的孩子可训练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的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及自己照料生活;五六岁的孩子可要求穿、脱衣服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
3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凡事要从小事做起。只有把一件件的小事做好了,从中积累到丰富的经验,才能对实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树立信心,成功的希望也越大。
游戏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永远不会淘汰的学习方法,也是最受孩子喜爱的活动方式。如果家长能够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游戏结合在一起,那么孩子不仅能从中轻松地学到知识,还能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果果今年4岁,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没时间和果果在一起。但是,一到晚饭后,家里就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这天,又到游戏时间了。按照头一天晚上的约定,今天应该玩角色游戏“小红帽”。游戏前,大家约好,扮演“小红帽”的人要亲手把妈妈做的“糕点”装到“篮子”里,而且要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完成,时间为2分钟。被吃掉的人静静地在地上趴1分钟。要扮演“小红帽”,果果当然是当仁不让了。就见果果把妈妈准备当“糕点”的小吃,全部拿到自己的房间里,又小心地把它们一个一个装到自己平时装贴纸的袋子里,可袋子口怎么也系不上。怎么办呢?正当她想着的时候,只听爸爸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开始了。”“妈妈,你帮我一下,把这个口袋系上,要不然都出来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果果系好了袋子口,走出了房间。果果提着“糕点”,还拿着一顶红帽子和一个大灰狼面具,然后向妈妈要了一条围巾。果果先是把那顶红帽子戴到自己头上,趾高气扬地走到爸爸跟前,说:“来,你是‘大灰狼’,我给你戴上大灰狼面具。”然后,她又把那条围巾缠到妈妈的头上,给妈妈分配了一个角色——外婆。故事书中的“小红帽”情境表演开始了。表演在一片笑声中接近了尾声,“大灰狼”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了,可是谁来救她们呢?1分钟到了,果果勇敢地从地上爬起来,顺手拿了一把尺子,朝“大灰狼”的方向挥了一把,“大灰狼”倒下了。“胜利了,我把‘大灰狼’打死了。”果果高兴地跳着,“我长大要当警察,专门抓坏人。”看来,果果没有被大坏蛋吓倒,她表现得很坚强。一家人在游戏中度过了愉快的一刻钟。
果果家每天都有这种快乐的游戏,游戏中爸爸、妈妈会特意安排一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内容。“小红帽”必须亲手装“糕点”,被吃掉的人要静静地呆1分钟,这些就属于特意安排的情节。玩这种游戏,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还能从中学会克制自己,培养注意力,学习如何面对困难,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游戏是孩子一天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把培养独立性的活动融入到游戏中,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独立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当然,所选择的游戏一定要恰当,一定要一家人协同进行,这样才能让游戏成为一种习惯,真正融入到生活中来。
1知道做哪些游戏
6岁前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适合的游戏。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方面,具体的游戏如下:
适合1—3岁孩子玩的游戏:发展大动作,使孩子灵活、平衡的体育游戏,如拾沙包、推小车或拉小车、两手平举“开飞机”、转风车、走平衡木等;发展小动作,使孩子做事精细的游戏,如串珠子、小物装瓶、搭积木、玩套杯、给娃娃穿衣服、玩沙或玩泥、盆内摸鱼、剪纸、将玩具按颜色和形状分类等等。
适合3—6岁孩子玩的游戏:扮演角色的创造性游戏,如“过家家”、“当医生”、“当老师”、“开商店”、“当警察”等,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坚持性;利用结构玩具进行造型的结构游戏,玩具可以是积木、塑料插片、橡皮泥、面团、沙石、风景沙盘、各种小动物等,这类游戏能够发展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比赛游戏,比如收拾玩具和房间比赛游戏、穿衣服比赛游戏等,这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2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家长要尽可能地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如根据游戏需要扮演“大灰狼”等。另外,家长要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孩子量尺寸、完善结构、进行美化,同时鼓励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3让游戏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要把游戏当成孩子学习最有益的手段,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同时鼓励孩子自己玩,让游戏贯穿于孩子每天的生活当中,使孩子在游戏中增长技能、感受快乐。